分享

【作文秘密】王振刚:语言,你能生动描写吗?

 tnj660630 2016-09-11
《小学创新作文课30讲》

第12课 语言,你能生动描写吗?
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  王振刚
导语: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习作技法细点拨
  当代作家汪曾祺谈到语言表达时,讲过这样的小故事。
  契诃夫听一个农民描写海,说:“海是大的。”这很真实,也很美。一个农民眼中的海就是这样。如果让农民说海是如何苍茫、浩瀚、蔚蓝……那就不对了。
  难怪古人要说“言为心声”,不同思想,不同经历,不同地位,不同性格的人,其语言也是不同的。
  鲁迅曾说过:“如果删掉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能够让读者从“各人有特色的谈话”中来“推见每个说话人”,这便是成功的语言描写。
1.语言体现人物性格特点
     语言交流是最直接的沟通方式,“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往往最能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点。 
  有一年秋天,巨人突然回来了。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英国作家王尔德《巨人的花园》
  王尔德笔下的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生气地说了两句话,无不让我们感到他是一个冷酷、自私、不懂得分享的人。
表达妙招——语言展现人物性格
  描写语言是刻画人物的一种有力手段。通过语言描写可以表现一个人的身份、文化程度、爱好……还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心,所以人物的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2.语言直接揭示深刻内容
  细细地品味人物的语言,从中可以体味到作者想表达的更深层次的内容。
  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季羡林《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作者描写了女房东的语言,“莞尔一笑”与“正是这样”无不让我们感受到了女房东养花,从来没有想过要给自己看,一直以来,自己养花都是给别人看的。从人物的一问一答中,让我们感受到了“我”和“女房东”养花的区别,“中国人”和“德国人”养花的区别。
表达妙招——语言揭示更深刻的内容
  反复阅读人物的对话描写,透过人物的语言,可以感悟到语言背后更加深刻的内涵。这样的表达,才更具魅力。
3.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引用别人的话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讲述别人的原话,并把它放在引号里,这叫直接引语;另一种是用自己的话来转述别人,并且不能用引号,这就是间接引语。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向南方飞去了。
——日本作家新美南吉《去年的树》
  这两段对话就是直接引语,直接写出了人物之间的对话内容,可以再现出当时的情境。读者读罢,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树和鸟依依告别的画面。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林海音《冬阳·童年·骆驼队》
  这段话中的“要学骆驼,沉得住气”,就是作者转述了老师所说的话,被称为“间接引语”。作者为什么要转述“老师”说的话呢?你细读,便会发现,作者转述的话均采用短句,与后文连在一起,语气连贯,融为一体。
表达妙招——根据需要选择引语方式
  在书面表达中,要根据需要选择引语方式。如需细描写,展现当时情境,可选择直接引语方式;如不需要特写的场面,更为了上下文语气一致,可选择间接引语方式。
4.提示语的几种不同形式
      人物对话使用提示语有三种不同的方式。提示语在前面;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在后面。
  (1)提示语在前面。这种形式较为常见,一般强调是哪个人说的。
     (2)提示语在中间。这种形式突出了前面的说话内容,也使得前后意思得到简单的区分。
     (3)提示语在后面。一般强调了说话的内容,还可以强调说话的语气。
我发明的商标
  晚上,全家吃包子。我拿起一个包子咬了一口,我无意间看到了桌子上的iap,又瞅了瞅手中被咬了一口的包子。
  我突发奇想:“苹果咬一口能成为商标,为什么包子咬一口不能成为商标呢?”
  “你以后可以注册一个商标——被咬了一口的包子!”妈妈笑着说。
  爸爸听了也,大笑起来。
  原来,创意来源于生活呀!
——任炳聿
表达妙招——学会灵活地使用提示语
  在人物对话中,根据需要灵活地使用提示语。如果文中出现了多组对话,且人物相同,除第一组对话外,后面几组对话,均可以采用无提示语形式。
5.提示语有着重要的作用
  提示语在对话描写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提示语丰富起来,让读者具有身临其境之感。根据表达的需要,可以让神态、语气、声调、动作、心理等走进提示语中,让笔下的语言更具体,更形象。
  该我“捉人”了,我在院子里四处张望着。门微微地动了一下,引起了我的注意,从门缝看见了一个伙伴。我暗暗高兴,装着没看见的样子,故意走到门边停下来,嘴里小声说着:“哎呀,他们都躲哪去了?我都累了,我倚靠着门歇一会儿吧!”话音刚落,在门后的小伙伴就央求说:“别,别,别,我在后面呀!”我乐了起来,装着大吃一惊的样子说:“门后怎么还有一个人呀?”他只好走了出来,和我挤挤眼睛,不好意思地笑了。
——天津市  闫鼎新
     在这段话中,小作者笔下的提示语多么丰富啊,“故意走到门边停下来,嘴里小声说着”,提示语中融入了动作和声调;“在门后的小伙伴就央求说”,提示语中融入了语气;“我乐了起来,装着大吃一惊的样子说”,提示语中融入了神态。因为作者笔下的提示语丰富了,一段话,俨然变成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历历在目。
表达妙招——让提示语丰富起来
  让提示语丰富起来,有助于让笔下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提示语丰富起来,一段段文字才有可能转化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文字便活了起来。
习作思路巧点拨
1.要善于积累在生活中听到的有特点的人物语言,这种做法称之为记言。这会为习作积累生动的素材。
2.依据表达的需要,决定采取直接引语方式还是间接引语方式。如果选用直接引语方式,再细致考虑提示语的位置。
3.依据表达的需要,让神态、语气、声调、动作、心理等有进提示语,让提示语丰富起来。
习作例文细点评
都是“茶水”惹的祸
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  李小萌
     很是巧合,我在网上看到一则生活小常识,介绍了茶叶水的用途——可以使颜色鲜艳的褪了色的衣服恢复原来的颜色。“有救了!我那套心爱的黄色衣服有救了!” ①没等看完,我就急不可待地想试一试。
     一会儿,半盆茶叶水就泡好了。我拿来衣服就把它扔了进去。我要狠狠地把你泡上一顿,让你和刚买来时一样漂亮。②想到这,我不禁哼起了最喜欢的那首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就在这时,邻居家的漂漂来找我去玩儿。我把盆往旁边一放就跟她走了。整整一个下午,我玩得尽情尽兴,直到很晚才回家,早把泡衣服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
  第二天早晨刚起床,爸爸就对我说:“小萌,看你把衣服泡成什么样了?黄一块,白一块的,难看死了。” ③
  我一听就急了:“怎么会呢?网上介绍的还会有错?”
  我一个箭步窜了过去,伸手捞起衣服一看,差点哭了出来:“我的妈呀!简直像一堆用水泡透了的烂纸,黄不黄,白不白的!”
  我把所有的罪过归结到了电脑头上,爸爸严肃地批评了我:“你只看到了它的一半,没看到下面的注意事项——浸泡前要用温水打湿,浸泡时不能超过半小时;不能用太浓的茶水浸泡,浸泡时需把衣服翻转几次。” ④
  我愕然了。爸爸看我难过极了,走到我身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做事要一丝不苟,认真仔细,这样才能做好事情。” ⑤
  听了爸爸的话,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表达妙招
①  人物的语言流露出了内心的兴奋,同时也自然地引出了下文,起到了过渡的作用,真是一箭双雕。
②  “狠狠”“一”,让读者感受到内心的得意,并充满了自信。与后文的“急”“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③  描写爸爸的话,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在爸爸与“我”的对话中,把这件事推向高潮。
④  人物的语言揭示了发生这件不愉快事情的原因。让读者一下子释然了。
⑤  人物的语言揭示了“理”,通过这件事,小作者应该获得怎样的启示。这也是这篇习作带给读者的思考。
     这篇习作中,小作者通过描写了人物的语言,推动情节的发生发展。小作者笔下的语言非常生动,如“我的妈呀!简直像一堆用水泡透了的烂纸,黄不黄,白不白的!”既符合了人物的身份,又符合当时的情境。所以读罢,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让读者忍俊不禁。
习作素材多积累
语言的魅力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坐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姗而去了。
  这天中午,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也经过这里。他看看木牌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给你钱吗?”
  “唉!”那盲老人叹息着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脸上的神情非常悲伤。
  让·彼浩勒听了,把木牌悄悄翻过来,拿起笔写上:“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匆地离去了。
  晚上,让·彼浩勒又经过这里,问那个盲老人下午的收入情况,那盲人笑着对诗人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钱的人多极了!”让·彼浩勒听了,也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
  “春天到了,可是……”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是的,春天是多么美好啊,那蓝天白云,绿树红花,那教堂顶尖的莺飞燕舞,那塞纳河畔嬉戏的孩子,怎么不叫人陶醉呢?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习作资料巧链接
  这是一篇外国教授写的汉语文章。
  我,叫施吉利,加拿大人,很喜欢汉语。我买了许多书,特别是汉语辞典、成语辞典等。我发现成语、谚语、方言很好,准确,生动,幽默,风趣。有一天,很热,我到楼下散步,看见卖西瓜的,是个体户。我说:“你的西瓜好不好?”他说:“震了!”我说:“什么叫震了?”他说:“震了就是没治了!”我说:“什么叫没治了?”他说:“没治了就是好极了,您可那我的西瓜好不好?”这时,我用了两句成语,刚学的,我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他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我的瓜皮儿薄,子小,瓤儿甜,咬一口,牙掉啦。”“喀嚓”一声,切开一个,我一吃,皮儿是厚的,子是白的,瓤儿是酸的。我又说了一句成语:“你要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他的脸“唰”地红到脖子根儿。我说没有关系,买卖不成仁义在。他急眼了:“这个不算。”“嚓”地又切开一个,我一看,皮儿倍儿薄,子倍儿黑,瓤儿倍儿甜,我狼吞虎咽起来。他说:“好吃不好吃?”我一伸大拇哥,说:“    。”
  你猜猜文中的“我”会说什么呢?
  (我一伸大拇哥,说:“盖了帽了。”)
习作内容试身手
     同学们,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天都会发生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情,有的令我们难忘,有的令我们悲伤,有的令我们捧腹大笑……请你选择一件你感受最深或对你来说最特别的一件事,以“一件××的事”为题,完成习作。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完成习作。
《小学创新作文课30讲》
适合五、六年级
《小学生快乐写作文》
适合三、四年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