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本名魏四。他的出身倒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几分相似,两人的本名都是随意的数字,又都是典型的草根逆袭。魏四进宫后就开始施展他的交际手腕,四处笼络人心,后被赐名李金忠,又改为魏忠贤。 崇祯皇帝朱由检身世并不完美,他只是皇帝与一位选侍生的孩子。朱由检出生没多久,生母就死了,他被交给另一位选侍刘氏抚养。刘氏一生无子,视朱由检如己出,而且刘氏虽然只是个宫女,却对时事有着独到的见解,从小朱由检就在刘氏身边耳濡目染,进而逐渐认识到魏忠贤的权势给国家带来的危害,刘氏还是一个做事风格极其果断的女人,这也直接影响了朱由检的性格,这也是为什么朱由检能在百日就颠覆了魏党。 那么魏忠贤的权势究竟有多大呢?明朝宦官专权并不是从魏忠贤开始的,魏忠贤之前还有汪直,王振等大太监,汪直更是为明朝创立了新的机构——西厂。然而这些人建立权势的基础无非是金钱和武力,魏忠贤却能做到笼络人心。魏忠贤作为太监,却在全国拥有许多忠实的追随者,这些追随者除了与魏忠贤建立利益联系外,还为他修建生祠,在朱由检下令停止修建生祠之前,全国共有魏忠贤生祠四十个,甚至还有监生提出要把魏忠贤放置于与孔子平等的地位进行供奉。金钱和恐惧带来的无非是一碰就断的利益纽带,抓住了人心的人才是最可怕的。 朱由校驾崩后,魏忠贤秘不发丧,企图封锁消息,为自己将魏家子孙推上龙椅争取时间。然而消息还是走漏了,许多大臣赶来表示要为皇帝哭丧,魏忠贤总是以各种理阻止大臣进宫,大臣们也一直与魏党人做着坚决的斗争。最终,魏忠贤败在了大臣们的坚持之下,打开宫门。 丧礼结束,朱由检继位,他一心想做的事情就是铲除魏党。然而铲除魏党的第一步就是夺权,因为当时真正的权力是掌握在魏忠贤手上的。面对陌生的朱由检,魏忠贤也是胆战心惊,因为他在后宫的合作者客氏早已被朱由检赶出皇宫,这就相当于没了一只手,他不知道朱由检下一步还会从哪里开刀。 朝中的人也是对两派势力心里没底,一直坐山观望。魏党按耐不住,多次利用诡计投石问路,可都被冷静机智的朱由检识破了。大臣们看到了皇帝的能力,魏党被逼急了,使出了一招愚蠢的“自相残杀”,由御史杨维垣弹劾,其实这两人都是魏党成员,杨维垣的做法无非是为了掩人耳目,迷惑皇帝。然而朱由检不吃他这套,他真的革了崔呈秀的职,魏忠贤的人自己为自己打开了一道缺口,魏党开始瓦解。朝中反魏势力纷纷开始上述弹劾,写折子骂魏忠贤成了当时很长一段时间内朝中大臣的主要任务,这也说的过去,毕竟魏忠贤的事迹已经罄竹难书了。魏忠贤失去了靠山,又经不住大臣们的压力,称病告老。朱由检也没拦着他,送他去给朱家祠堂上香。就在前往凤阳的途中,朱由检下旨处死魏忠贤。至此,权倾一时的大太监结束了他的一生。他死后,尸体被剁碎,其对食客氏被挖出尸体凌迟,这次事件史称“阉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