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中国的文人篆刻艺术,起源于元末明初的赵孟頫,吾丘衍,绝对没有提反对意见,而文人篆刻到了文彭以后才真正兴旺也是不争的事实,由文彭起,我们需要了解的明代篆刻历数下来,该是有五大门派,这也被篆刻史上大部分名家所公认,他们是: 第一门派:文彭老祖宗的三桥派,或称吴门派,这是公认的老祖宗,他从他那里有了印宗秦汉的印界理论,类似于武林中的武学老祖宗峨嵋派司徒玄空,于是天下武功出峨嵋(少林派不服); 第二门派:何震的雪渔派,这是继文彭老祖之后的猛利派,更是集大成者,像武林中少林派的僧稠,创立少林一派,成为武学正宗; 第三门派:苏宣的泗水派,这是继文彭老祖之后的平和派,与文彭、何震三足鼎立,拿武林来比,这一派可称为张三丰创立的武当派; 第四门派:汪关的娄东派,与何震完全背道驰的精金美玉式创作,处女座式的精雕细刻。硬要拉上武林来比,可以称为武林的逍遥派一路; 今天我们说最后一个大门派,这个门派却没有派别名称,因为前面几派的名称,都是他起的,也是他给分出来的,这个门派的创立人,就是写了《印经》一书的朱简。如果硬要给他安个武林名号,大致可以称作武林里的小李飞刀,因为,他太会玩小刀了,无门无派,却横行江湖! 朱简,字修能,号畸臣,休宁(又是一个安徽)人,也百度不出来准确的生卒年月,据说是生于1570年,卒年不详,但大致知道他活动于晚明,在万历年间至崇祯年间。 何震也玩切刀,但他玩的大刀阔斧,一切下去,切好长,若不仔细品味,会觉得那一刀是冲出来的,但朱简不这样,他的切刀就是切刀,而且,一点一点的切,如果准确给命个名,可以称之为:短刀碎切法,像不像小李飞刀? 还是看作品: 先看一方他给他老师大文人陈继儒刻的印,继字够麻烦了吧,朱大神不怕,一点一点地碎切出来: 是不是一笔一画地切,细细的,每一笔上都有好多个动作,再看这方汤显祖印: 对,还是碎切,每一笔画都能看出好多个刀的动作。也就是说,朱简大神在文、何、苏、汪之外,又开了刀法上的新路,刻印的时候,刀杆几乎垂直于印面,直杆下切,这样的一点一点的碎切,产生出来的笔墨意趣就是每一个笔画都一波三折,如此以来,印面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门派,别开生面。 再看两方朱文印,同样的刀法,同样的风格: 又重之以修能,刀刀碎切,既苍古朴拙,又清秀雅致。 麋公,两字印,呈四字面目,刀法仍以碎切为主,就连长线条,也以碎切实现,出来的效果是面目稚气可亲,却又古意盎然。 先看这几方,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朱简替别人刻的印里面,好多是名人,上面的陈继儒,汤显祖,以前提过他的一方程嘉遂(见下图),这些都是名人,我们大致可以找出来他独开新路而又成就高的原因了,他完全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打磨出来的大家。 据他自己在《印经》里说:“尝从云间陈眉公先生游,得顾、项二氏家藏铜玉印,越楮上真谱四千余方。又于吴门沈从先、赵凡夫、疁城李长蘅、武林吴仲飞、海上潘士从、华亭施叔显、青溪曹重父、东粤陈文叔、吾乡何主臣、丁南羽诸家,得其所集不下万余”,乖乖龙的东,10000多方印啊,我们可能一辈子也见不了这么多珍品了,一叹! 也正是因为朱简见识了太多的印玺,结识了太多的大家,才能让他有这样的成就,明代印人里,最后站出来指点江山的也是他,他对印学的理论建树也很多,比如,他在《印章要论》里就说道: “刀笔浑融,无迹可寻,神品也;有笔无刀,妙品也;有刀无笔,能品也;刀笔之外而有别趣者,逸品也;有刀锋而似锯牙痈股者,外道也;无刀锋而似铁线墨猪者,庸工也。”后来的赵之谦说“古人有笔犹有墨,今人但有刀与石”,朱简把笔墨关系早就论述得很清楚,刀笔浑融才是神品啊。 不光如此,朱简对篆法、章法、刀法都有要求,他说:“学无渊源、偏旁凑合,篆病也;不知执笔、字画描写,笔病也;转折峭露、轻重失宜,刀病也;专工乏趣、放浪脱形,章病也;心手相乖、因便苟完,意病也。”(《印章要论》) 他的理论水平,也使他成为第一个开创篆刻批评的大家,他的《印品》中,甚至还专列一集谬印的章节,列出何震、梁袠、陈万年这些名家的失败之作。他才不管这些人是不是前辈,是不是好友,是不是大师,可谓敢批评,不迷信、会辩证吸收前人营养的大神级人物。 再看几方朱简大神的作品吧: (汪道昆印) (龙友) (冯梦祯印) 看完这几方印之后,熟悉清代印人的,尤其是西泠浙派的印人们忽然就会想起一位他们的祖师,就是丁敬,对,丁敬受朱简的影响最大,后期丁敬的短刀碎切,几乎就是沿着朱简这条路一路狂奔的结果。 朱简用短刀碎切,像极了那个一出刀就要命的小李飞刀,篆刻江湖里,我们且称他为小李飞刀吧。 至此,明代五大篆刻流派全部介绍完毕,那是篆刻的黄金时代!清代即将到来,篆刻的另一个高潮时代即将到来,让我们期待吧! 文彭老祖宗秦汉,篆刻艺术自此生。 (【老李刻堂】之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