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滞丸治食滞老少咸宜

 能能医学 2016-09-12



『最受欢迎的中医公众号

       最具人气的中医公众号』


致力于中医尤其是中医民间的成长和传承


每天陪伴中医人成长

第 178 期




作者 / 田惠中

北京市丰台兴隆中医院


编辑 / 刘刚 ⊙ 校对 / 许琦


I导读:食滞证亦称“宿食”、“停食”,俗称“消化不良”。除滞丸的主要功能是排除胃肠道的食滞和气滞,凡有“滞”的病证均为主治范围。




食滞虽是男女老幼多发的小病,但它常致腑气壅塞,可进一步导致多种疾患。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拟出了除滞丸,应用于临床,效果颇佳。


 除滞丸


川大黄50g,木香25g,菖蒲20g,生内金15g,企边桂10g,吴茱萸10g,砂仁10g,当归10g,党参10g,炒白术10g。


以上各药洗净晾干,共为100目以上细面。炼蜜为丸,每丸重3g,药占40%,蜜占60%。



方义:大黄为君,活血通腑;木香、菖蒲、肉桂、吴茱萸、砂仁辛香理气,助君药排除食滞和积气,还可解痉止痛,并防大黄苦寒伤阳;内金直接消化食物;当归活血润燥,又防燥药伤胃;党参、白术健脾益气,助脾胃健运。诸药共奏邪去正安之效。


本方受医圣张仲景“泻心汤法”和中西汇通大家唐宗海所说:“寒热并用,以消食耳”的启发,采用苦辛通降、寒热并用之药相反相成、相须为使之法。选取针对性强、小量即可取效的药物相配伍,具有用量小而准、效果好而方便的特点。


主治:本药的主要功能是排除胃肠道的食滞和气滞,凡有“滞”的病证均为主治范围。如素无他疾的单纯食滞证,轻者只有不思饮食,胃腹不适,大便濒而不爽。小儿常有此证型,如厌食、挑食、腹胀、眠不实等症。若稍重见有恶心、胃腹胀满、嗳气吞酸或嗳气有臭蛋味,矢气异臭,甚至胃腹胀痛或时有攻冲作痛,舌苔厚腻、胃腹拒按、脉象沉滑等。


用法用量:


成人:每次2丸,日服2~3次,以便畅纳增即止。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可酌情增减用量。轻症日服1次。重症日服3次,若有食滞又便稀者应减量1/2。


小儿:一岁以内每次1/4至1/8丸;二至四岁服1/3丸;五岁至七岁服2/3丸;十二岁至十四岁服1.5丸。日服2~3次。上述用量,是笔者几十年的经验。

凡脾胃虚寒的腹胀便溏、阴虚纳呆、便燥及孕妇忌服。对脾胃虚弱有滞者可暂用。


药后效果:一般服药2至4次后,便次增加,矢气(放屁)增多,排除渣渍样稀便,少数病人偶有几秒钟的小腹疼痛。重症日服3次后,虽有日便十几次者,若无肠道感染,经几十年的应用经验,没有出现脱水病例。因排泄物为肠道之滞,滞出则腹胀腹痛逐减。


食滞证亦称“宿食”、“停食”,俗称“消化不良”。饮食不节、六淫七情皆可引起此病。其病位在上腹或脐围,病属太阴阳明。其症状的形成主要是饮食物未能正常的消化吸收、排泄,停滞于胃肠道,这种不消化物即是“滞”。滞在胃肠道,不但阻碍整个消化道的生理排泄、吸收功能,且“滞”发酵产生异常气体和毒素,阻碍脾胃气机升降,气机升降失调,则诸症随生。


版权声明: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