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246】“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与思辨读写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年会扫描

 心上耕田 2016-09-12

“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与思辨读写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年会于2016年8月6日至8月7日在上海师大附中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中小学及高校的500多位教师参与了这次大会。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独立重点课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与思辨读写教学实践研究”致力于培养具有理性、开放性精神的创新人才,通过思辨阅读与写作,探索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路径与方法,推动语文教学的思维转向。




8月6日上午,国际知名批判性思维研究专家,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教育分指导委员会(筹)主任,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客座教授董毓先生做了长达三个多小时的报告。报告的内容为《批判性思维总概及问题教学法》,他强调“批判性思维”是以理性和开放性为核心的理智美德和思维能力的结合,是一种追求公正思维与合理决策的思维策略与技能。批判性思维具有德育和智育的双重意义。在德育上,批判性思维涵纳了谦虚、谨慎、客观、具体、公正、反省、开放等品质;在智育上,它是一组辨别、分析、判断和发展的高阶思维技能。董老师还介绍了在国际上通行的问题教学法的有关原则和方法。




下午,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吴格明教授做了题为《批判性思维与语文教育》的报告。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彭正梅教授做了题为《西方教育的五次批判转向及其意义》的报告。6日晚上,会议设了六个“自由论坛”,课题实验学校、参会教师自由发布研究心得与实践结果,并邀请专家现场点评。论坛气氛热烈,百家争鸣,成为本次会议的一个亮点。




8月7日上午,四位全国著名的语文教师伤了四节“思辨读写”的研究课,展示了批判性思维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魅力,受到了参会老师们的热烈欢迎。




浙江省慈溪市慈中书院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任富强执教的《还原事实真相》




江苏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语文特级教师凌宗伟执教的《如何就“事”说“理”》




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教研员连中国执教的《药》




课题组长、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执教的《整本书阅读之读写结合——沙威,沙威》。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詹丹先生评课。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步根海先生对四节课给予了精彩点评,高度肯定了本次会议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大推动意义。



大会在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孙绍振先生的报告《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原理及实践》后圆满结束。

本次年会既有国际国内批判性思维研究的顶尖专家的亲临指导,又有国内探索前沿的知名教师亲身垂范,更有全国一线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