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汕话才是世上最典雅的语言!潮汕人请讲潮汕话!

 信步时空 2016-09-12

网友林培琼原创作品,图片来自网络,潮汕生活综合编辑


在方言区大力推行普通话教学和普通话交流,是我国政府长期以来的方针,且已写入有关的法规文件之中。该活动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我潮汕地区更是深入人心。现在,人们不仅在学校里,甚至在公共场合、家庭中大量使用普通话,更有甚者,在一些幼儿园里,呀呀学语的黄口小儿也已开始普通话的学习。这种形象本应是可喜的,但我却有了一种深深的担忧,为什么呢?因为我担忧潮汕话的即将消亡,而且消亡之雏形已具,其表现为:青少年的方言水平大大下降——只能讲日常用语,而书面语大都讲错或读错;甚至青年教师在方言方面也左支右拙,难以成句。迨至不远的将来,潮汕话其不可忧乎?


怎么办?窃以为只有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潮汕话教学,才是唯一解决之道。也许,有人会指我为违法或迂腐,其实不然,且听小子细说。之所以要这样做的理由有三:




一、潮汕话是潮汕文化的载体,而潮汕文化乃是潮汕人之成为潮汕人的外在形式。在上海世博会的广东展馆里,潮汕烹调作为广派的代表登台亮相,博得了海内外嘉宾的一致赞誉;潮剧作为潮人的精神食粮.并成为大陆与东南亚华人的精神纽带而长盛不衰;功夫茶承继了两晋南北朝人的亲近自然,舒适自在的精神衣钵而与日本茶道日月齐辉,同样散发着几千年东方文明的历史醇香;下山虎,四点金,四马拖车的古老建筑见证着南来的中原人在开疆辟土的过程中将中原文化与潮汕地区的自然气候、山水形势作出的动态磨合与适应的智慧结晶;”罗咧”和”码呾”语言则沉淀了过蕃客的几多的辛酸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蕃批和塔山文革纪念碑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不同领域的历史记忆……等等等等.这些潮汕文化里面,浸透了先辈们的汗水和泪水,探索和奋进,做为后辈的我们如果弃之如敝屐,则是不是数典忘祖呢?曾记《六国论》里有句:“思厥先袓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与人,如弃草芥……”其是之谓乎?其是之谓乎!


潮汕话不亡,则潮汕文化固存,则吾人尚为潮汕人;潮汕话若亡,则潮汕文化焉附,吾人复为潮人乎?




二、潮汕话作为方言,因其地理(潮汕地区东、北、西三面环山,南面海,在冷兵器时代固为桃花源地),历史(潮汕先民从北、东两面进入潮汕地区,据学人考证,历时二千多年)的原因,保存了很多的古义(以单音节词为主),这已为潮学名家林伦伦教授、王笑教授、郑智勇教授等所论证,在此不一一指出,如 “欲、走、行、食”等等,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屡见不鲜。大家以较热悉的《陋室铭》为例,就有“山、仙、深、灵、青、平、形”等等单音节词在潮语中为熟用词,教师在教学中以潮音教读(不以普通话教读者,恐其先入为主也),孩子们以潮语意解之,很多翻译的功夫都可省去,让他们熟读成诵,其义自见矣。而且潮汕话保存了古八音{现代汉语只有四音},在诵读古文特别是古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表现在押韵和平仄},若能教他们以潮语诵读(按节拍),辅之以吾潮读书人智慧结晶的”孔子正”读法,则古文之教学诚为不难也!现在的青年教师较多,古文化修养参差不齐,不少语文教师一碰到文言文便喊头疼。我的这一方法或可救其万一也。


而这一方法却是普通话所缺乏的,因普通话为北方方言。北方在历史上屡为外族入侵或外交往来,中原语言的变化(语义及语音)是其常态和特色。故文言文用普通话需翻译;而方言地区如我潮因以上所述之原因,语义及语音的嬗变缓慢甚至不变,因此方言在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时便有了这一优势。专家称:潮汕话是研究古代语言的话化石,诚哉斯言。若我们不尚用,难道不是浪费资源吗?古人云:“天与而不取,必受其殃。”——所以我们要快快的行动起来。




三、中华文化是由众多文化构成的,语言的多样性,也就是文化的多样性。因为有文化的多样性,所以这个世界便不单调,便绚丽多姿,便万态俱臻,世界如此,中国也然。在我们国家中,民族有56个,文化更是多种多样。单说汉族一支,便有中原文化、客家文化、吴越文化、潮汕文化、粤文化等等。去其一支,必伤及全体。它们各具特色,或磅礴,或柔媚,或尚武,或崇文。或轻歌曼舞,或唱大风歌……细流注而成江河,细流竭而江河何有?继承并发扬潮汕文化,是我们做为潮人的历史责任,更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现实责任。

吾潮先人披荆斩棘,为我们开拓了这一方乐土。作为后人的我们,就应辛勤耕耘,使这一方水土收获更丰硕的食粮,为中华文明的复兴做出我们的贡献。是不是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