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身法的解读

 玄真子551120 2016-09-12

太极拳身法一说,初见于太极先贤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也就是手抄本所传的:涵胸,拔背,裹襠,護肫,吊襠,腾挪,閃戰。然诸家所修虽各有所得,不过是大同小异而已。下面所列是武氏禹襄先贤,其直系传人对太极拳身法的解读。

1,         涵胸:心以上为胸,胸不可挺,要往下松,两肩微向前合,谓之涵胸。能涵胸,才能以心行气。

2,         拔背:两肩中间脊骨处,似有鼓起之意,两肩要灵活,不可低头,谓之拔背。

3,         裹襠:两膝着力,有内向之意,两腿如一条腿,能分虚实,谓之裹襠。

4,         護肫:两胁微敛,取下收前合之势,内中感觉松快,谓之護()肫。

5,         提頂:不低不昂,神贯于顶,提挈全身,谓之提頂。

6,         吊襠:两股用力,臀部前送,小腹有上翻之势,谓之吊襠。

7,         松肩:以意将两肩松开,气向下沉,意中加一静字,谓之松肩。

8,         沉肘:以意运气,行于两肘,手腕要能灵活,肘尖常有下垂之意,谓之沉肘。

9,         腾挪:有动之意而未动,即预动之势,谓之腾挪。

10,      閃戰:身,手,腰,腿相顺相随,一气呵成,向外发出,劲如放箭,,迅若雷霆,一往无敌,谓之閃戰。

11,      尾闾正中:两股有力,臀部前收,脊骨根向前托起丹田(小腹),谓之尾闾正中。

12,      气沉丹田:能做到尾闾正中,涵胸,護肫,松肩,吊襠,就能以意送气,达于腹部,不使上浮,谓之气沉丹田。

13,      虚实分清:两腿虚实必须分清,虚非完全无力,着地实点,要有腾挪之势,。腾挪者,即虚脚与胸有相吸相系之意,否则便成偏沉。实非全然占煞,精神贯于实股,支柱全身,要有上提之意。如虚实不分,便成双重。

上述解说还可以总结为;身法先求“尾闾正中”。正中者,既是“脊骨根向前”也。又须護肫,肫不护则竖尾无力,一身便无主宰矣。我意欲向何处“脊骨根”便直对何处。转变在两腰眼中,左转则左腰眼微向上抽,用右腰眼托起左腰眼;右转则右腰眼微向上抽,用左腰眼托起右腰眼,则尾闾自然中正。总之各条身法必须一一求对,永不许错。

手抄本太极拳身法产生时太极拳并无门派之分,可见手抄本的太极拳身法要求是后世太极拳身法的理论支柱,也是习练的根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