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商业地产,也许可以听听这段异类的观点

 望云1120 2016-09-12



今天和大家聊一个人王三石,做了一个项目:骑鹅公社




成为天津最文艺的项目,一个看似小众的商业项目后面成为了各个青年朝圣的圣地,在现在所有人不愿意出门消费的当下,骑鹅公社却一直人满为患。


王三石作为分享人,和我们聊了聊关于商业地产的一些观点,听上去有点异类也有点突兀,但是认真回味也许有点道理,内容大部分是从人性和客户的角度来说的,其实仔细想想,做商业不就是研究客户和人性么

 

我将王三石的观点加上一点自己的理解结合下给到大家,如果说得对的都是王老师的,如果不对的一定是我理解有问题,大概就是这样

 
在HITALK的活动场所,很棒的生活氛围场景



插播一句,震旦的椅子坐的很舒服,屁股不疼


好了,以下是王三石对于主题街区,商业地产的现场观点分享

 


电商最大的威力,是将我们的碎片时间用来消费,以前我们哪怕买一根针也要上街,现在甚至买一部车都不用上街了。因为有这个环节存在,极大的降低了人们出门消费的欲望,当然也降低了在实体商业购买欲望。

 


商业首先要解决让你来我这里的原因,没有人气的商业当然就不会有消费有成交。所以未来的商业,一定是要想尽办法更大多的激发出你来我这里的决心

 


我们仔细想想,购物中心的理由有一个很强的原因:用户必须至少半天有空才有可能来。那么既然愿意花半天时间,他的购物原因一定是很复杂的,不可能就为了单独一样消费,单独消费很容易被电商取代。所以购物中心其实就是在做半天休息时间的生意

 


做实体生意,要学会先占有别人的时间,再想办法占有别人的消费



如果你能够让客户在你们的商业里有趣到可以待2个小时,那么基本他的半天时间都会奉献给你



做店铺,要让客户没那么容易出去,如果他在里面可以待15分钟以上,如果不消费他会心里内疚,做生意就是一本心理学

 


一般我们定义消费人群大概五类:单身汉、工作伙伴、好基友或者闺蜜、恋人、三口之家、5-8人圈子聚会,你能黏住他们多少时间就决定了你能做成什么生意

 


星巴克和漫咖啡的区别在于,星巴克是和工作伙伴黏住一个小时的咖啡馆,而漫咖啡属于黏住工作伙伴2个小时,所以他们两种咖啡可以同时做大的原因

 


时间和人群的互相切分决定了你可以做什么,所以当你想要开店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你是想要让谁来,然后来这里留多少时间


 

同一个人和不同人在一起的时候,消费习惯是变化的


 

做店铺,最少要做三层货架,三层货架容易让用户一眼看不透你是做什么的,如果一眼就可以看透,那么他决定是否进来的概率就很低。一般商业的路过进入店铺的概率是5%-10%,其实这里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其实没有那么多的目的性消费,大部分人的购物需求没有那么明确的,首先要保证让他对你产生兴趣。

 


商业目前为什么同质化这么严重,核心原因就是现在70后依然是目前的购买主力,而他们以前都是苦过来的,所以他们不经意间表达出利益驱动,所以大家都在比价格变成同质化竞争。再过五年,当8590后成为消费主力之后,这个问题可以得到极大的缓解

 


商业地产完善的分工体系限制了创新,每个人都负责独立的一块内容,甲方乙方几乎没人同时具备内容和形式创新。



为什么主题街区不好做? 在设计,运营,招商的环节里,位置决定思路。谁承担最终的全部责任,谁就有最终的决定权。各种诉求驱动下都会给出各自的解决方案。但是多个维度产生的解决方案不是最好的方案



很多时候,我们给出的方案都是为了说服谁而给的方案,而并不是让这个商业做的好而给的方案 



做商业核心是做内容,而不是形式,这也就决定了主题社区没办法大批量复制的问题


 

很多人做主题社区是希望之前做的各种东西实在不行了,没办法了再想到做主题商业,这样的出发点很难做好主题商业



环形动线真的是最佳动线?在以消费为主的思维下,环形及单动线解决商铺面向人流的最大化。但以体验个性为主的消费驱动下,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卢俊ps:很多时候做环形动线是最没错的方案,但是也是最差的方案,这种方案你很难找到回击的理由,所以也就成了不需要动脑就会给出的方案。很容易说服甲方,但是对于用户来说,体验感是极差的。现在商业之所以过剩,核心是劣势供应过剩,而这样的劣势供应,很大程度都是为了可以说服开发商而采取的方案


以上为正文


转载带上这张图我就不和你计较




然后这是一条自己的广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