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乒乓精髓】乒乓球没有步法就没有一切,对吗?简论手法与步法的关系

 xuebws 2016-09-12
乒乓球兴趣部落
 

乒乓球没有步法就没有一切,对吗?

——简论手法与步法的关系

乒乓球界流行着一句名言:步法是乒乓球的生命。曾有一篇发表在乒乓世界杂志谈步法的文章更写到:“一个乒乓球运动员如果没有步法就等于没有一切。”如果真是这样,那将手法往哪里摆?


实际上,有脚没手,打不成球,有手没脚,只要能站在那里,推来挡去,还是可以打球的。其中的佼佼者,打到业余的中等技术水平大有人在。


实际上,乒乓球运动员因伤残退役,坐轮椅打球,可以说步法很差,但对业余技术中等水平的爱好者仍然能赢球。


实际上,运动员在临赛前的短暂练球时,有人或仅脚跟略抬起,或双脚在做轻微扭动;但也有人双脚不动,仅在那里挥动手臂。我观察仁川亚运丁宁和福原爱比赛赛前的练球,丁宁双脚就不动。这说明丁宁的注意力全放在找手感,而不是找脚感上。


实际上,所有的乒乓球技术培训,不会安排50%以上的时间和精力去专练步法。乒乓球教材中关于步法的内容一般连四分之一都占不上。


以上四个实际,证明了没有步法就没有一切,言过其实。


我有意识地观察了运动员步法不到位影响击球质量和失误出现的比率,发现很低。譬如马龙在2013年直通巴黎选拔赛对阎安的比赛中,第2局是4:11输的,这一局马龙共击球35板,步法绝大多数用的是碎步调整,由于步法的明显不到位引起的失误一个也没有。马琳在直通巴黎选拔赛对陈杞时,第2局以11:7胜出,该局马琳的失误比以往稍多,但失误主要还是手上的分寸感掌握不好,由于步法的原因造成失误或击球质量不高据我观察占12.9%。


前文提到步法时说:“步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运动员能将脚步移动至最佳位置,为击球提供更多的空间,增强击球的质量,并减少自己的失误。”上述语句中的“更多”、“增强”、“减少”,都表明了步法的作用主要体现技术水平的提高上。运动员可能出现勉强够球的情况,这经常给人以步法不到位的印象,其实原因有好多是出自于对来球线路的判断出了问题。譬如直拍单面拉打法步法一般都好,王皓打柳成敏,王皓一见柳成敏欲侧身就变线,施行调左压右战术,且屡屡奏效就是一例。柳成敏再练步法也无济于事。


现在乒乓球用于技术培训方面时间和精力的分配,清一色地是手法为主,步法为辅。在日常训练中,撇开手法专练步法,占全部训练时间的比例不高,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步法训练更多的应该是和手法同练。譬如推、侧、扑练习、正反手交替练习,正手对拉练习,发球后侧身攻练习,都是既练手法,又练步法。一个运动员欲提高步法水平,日常训练当然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应依赖对来球线路的判断,有判断,才有步法的移动,而判断又主要靠比赛经验的积累。所以纯步法训练,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过度突出是本末倒置。


前面提到的谈步法的文章有这样的一段话:“普遍来看,运动员在比赛或训练中失误一个球后的第一意识就是在意手上动作,并没有想一下步法有没有到位,这一点也是青少年运动员要在思想上去重视的”,这段话说出了问题所在。许多业余界的乒乓球培训,学球者全在练手法,不学步法或极少学步法,是不对的,不过矫枉不能过正,不能一个倾向(即业余界普遍不重视步法)掩盖另一个倾向(即把步法人为提高至极端)。


综上所述,我认为打乒乓球,需要脚蹬地,膝盖弯曲,转腰、上肢挥动、手腕乃至手指的微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谁也离不开谁,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都打不好球。为了叙述的方便,将手法和步法的关系分开说也可以,那就是手法为基础,步法在提高。近台对步法要求低一些,中远台对步法要求高一些。技术水平一般者,对步法要求低一些,技术水平越接近专业,对步法的要求就越高。但对步法的要求再高,也只能是与手法并驾齐驱。乒乓球界还有一句话“手法是乒乓球技术之父,步法是乒乓球技术之母”,或者将之父之母掉个个儿,这种说法比较科学。

器材导购
1
国人正手套胶一定要用狂飙三吗?
 
2
新球改革,你还用40毫米赛璐璐球?
 
3
马龙用W968,里约夺金,你想试试吗?
 
4
两面异质球拍的顶级之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