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选祥:大山深处的造纸人家

 七里山人 2016-09-13
朱选祥:大山深处的造纸人家
[ 玉溪网   发布时间:2016-09-13   进入社区    来源:玉溪网   点击:28 ]

1
1


朱选祥的作坊一角

常言道,大山之处必有精灵,茫茫之地必有奇人。远在偏僻之壤的大山深处,的确有这样的奇人,至今还传承着古老的土法手工造纸术,他就是大山的儿子——朱选祥。

朱选祥,1975年生于新平县者竜乡竹箐村委会小竹箐小组,从父辈继承祖业,以造纸为生。其学到祖传技艺后,在村内按照传统的手工造纸方法进行实践,开始造纸,为当地群众提供生产生活用纸,并为手工造纸传统工艺的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

者竜手工“土法”造纸及其传承

手工造纸又叫“土法”造纸,是指经历代相传仅用简单的机械的手工方法制造出来的纸张。造纸所需的原料是还未长叶的嫩毛竹。砍来毛竹,先用石灰腐蚀、罗汉松树根浸泡,用黄姜染色,把毛竹破成均匀的两部分,然后把它敲扁成软竹条,放在水池里浸泡15天,再拿去煮,半小时后拿出来揉软后再放回锅里继续煮8天。煮好后要打揉得均匀、到位,再拿到大木盆里去抄,纸抄好后放在搞纸架上去搞压、拉直整平,最后把它集中到坯窑上去烘烤,从坯窑里取出后就是成品了。从采伐竹料到制作成品大约需要耗费3个月之久。

者竜手工造纸到底起源于何时?现已无从考证。据说造纸技艺较早是从清代的胡有祥、胡开虎等人开始相传,一直传到如今的朱选祥。造纸行业在解放前比较盛行,者竜境内曾有过新朝子、苏家场、旧池、平和、满挖五个造纸地点,生产的纸销往普洱市的景东、镇沅,楚雄市的双柏和大理的剑川等地。名气较大的是清代的胡开虎师傅,经他世代相传,从胡开虎传到李福彪等人已是第五代。掌握该技术的人相继过世后,现在的朱选祥因拜李福彪为干爹并取名李文学,跟李福彪等人学习了祖传手工造纸技艺。

拜师学艺,提高技艺

者竜传统造纸技艺由于在自然保护区内不能生产,销路不广而且成本较高,掌握这种传统技艺的人大多已过世,或因年老无力再从事该行业。2013年11月,朱选祥被认定为社会服务型民间艺人,目前为市级非遗传承人。

早年,朱选祥为了谋生,跟随当地的能工巧匠学习技艺,听说有名的造纸师傅李福彪等人在哀牢山中的苏家场造过纸,便跟随李福彪和当地老人学习。因造纸的原料和地点在国家级保护区内,国家禁止采伐,加之手工制造成本高、利润小,当地的企业、作坊逐渐停业。1991年9月至2010年1月朱选祥做纸生意时,经常去大理州南涧县拥翠乡一带,跟随当地师傅许廷玉、许廷相兄弟俩学习后,提高了手工造纸的技艺。之后,他在本村按照传统的手工造纸方法进行实践,开始造纸。

记者来到朱选祥简陋的作坊,其中有场地800平方米,建设成生产管理用房和传统文化保护用房(砖瓦房)65平方米,泡料池一个,12立方米,浆池1立方米,用于煮浆的窑11立方米,石缸1立方米。有一套完整的手工生产用具,有固定的生产工人。其生产的纸有两个品种,即白纸和黄纸。白纸用来敬奉死者,黄纸用来敬奉神仙。可是,记者发现,这种手工纸还可以用来写书法,写起大字来,比宣纸稍微次之,但是却比毛边纸好上十倍。

二十多年前曾经在者竜中学工作过的李永新说起这里的手工纸时赞叹道:“当巴比伦人在羊皮上书写典籍,当印度人在贝叶上镌刻经文,我们的祖先已在薄如蝉翼的手工纸上传播文明。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其他文明古国早已远去,我们的文明却还在坚守,每一张纸,都浸透了哀牢山的精灵。材料是山上的竹子,水是山间的泉水,繁琐的工艺、繁重的劳作,浇灌出传递文明的纸张和风清云淡的理想天空。”说罢,他意犹未尽,当即赋诗一首——

哀牢深山出毛竹,匠师妙施造纸术。

标直青杆化黄纸,传承之功不可没。

是的,者竜的手工纸,不只是传说。它从历史深处走来,不仅蕴藏在风里、土里、水里,还蕴藏在老人的一声叹息里,以及发黄的手卷里。(本报记者  饶平  文/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