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明朝武将中最后一块「硬骨头」,李自成真的被他打怕了

 邓超越梦想 2016-09-13

(图)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


▼点击下方音频主播鱼公子为你讲古▼


李自成自起义以来,有勇有谋,攻州夺县,好生厉害。后来,他当了闯王,打出“迎闯王,不纳粮”的招牌,更是万民拥护,所向披靡。就在大明帝国摇摇欲坠的时候,李自成遇到了一个极其难缠的明军将领,此人叫周遇吉。起兵这些年来,让李自成真正感到惧怕的,只有周遇吉。


周遇吉(?—1644年),明末锦州卫人,勇武善射,加入行伍之后,奋勇杀敌,每次作战都冲在最前面,在与后金的作战中屡立军功,逐渐从一名普通士卒提拔为京营游击。崇祯九年(1636年)连升两级,为前锋营后将。崇祯十一年(1638年)加太子少保,左都督。崇祯十五年(1642年)出任山西总兵官。


崇祯十六年(1643)冬,李自成攻占陕西,准备取道山西向京师进发。周遇吉与山西巡抚蔡懋德分别布置河防,并向京师求援,结果北京只派遣副将熊通率领二千士卒助战,周遇吉不得不赶赴代州为北京建立阻击防线。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平阳守将陈尚智投降李自成,劝降熊通,并让他游说周遇吉归降。周遇吉怒斩熊通,将首级送往北京,表明自己效忠明朝、誓死报国的决心。


二月七日,太原沦陷,山西巡抚蔡懋德自尽身亡。李自成在太原休整八天之后,再次出兵,又攻取了忻州,进而急攻代州。周遇吉在代州坚守数天之后,粮尽援绝,率军突围后退保宁武关。宁武关位于山西中部,是由太原北上大同的交通要道,与偏关、雁门关一起成为防御鞑靼骑兵的山西三关之一,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李自成志在必得,周遇吉誓死抵抗,一场激战在所难免。




李自成以数十倍的兵力,将宁武关围了个水泄不通。期间,李自成曾派士兵高呼“不降者屠其城”,一连五天未能奏效。李自成恼羞成怒,使用车轮战术,不惜将士伤亡,“前队死,后复继”。经过数日激战,周遇吉弹尽粮绝,宁武关城破。周遇吉继续指挥巷战,从战马上摔下来后仍奋战不止,“徒步跳荡,手格杀数十人。身被矢如猬,竟为贼执,大骂不屈。”李自成见周遇吉宁死不降,于是“悬之高竿,丛射杀之,复脔其肉”,乱箭穿心,还被肢解,一代名将死得极其惨烈。


随即,李自成“遂屠宁武,婴幼不遗”,以发泄遭到抵抗之恨。宁武一战,李自成也付出了惨痛代价,将士死伤甚多,而要想到达京师,还要经过大同、阳和、宣府、居庸等关隘,这些关隘皆有重兵把守,前途布满荆棘。杀敌八百,自损三千,李自成实在是被周遇吉打怕了,以至于说“倘尽如宁武,吾部下宁有孑遗哉!”若再遇到像周遇吉这样的抵抗,起义军就会全军覆没。


何去何从?李自成进退两难。正当李自成准备返回陕西时,各关隘守将竟然纷纷投降,李自成这才长驱直入,逼近京师。占领京城后,起义军四处烧杀拷掠,但心有余悸,仍不时地说“他镇复有一周总兵,吾安得至此”(以上所引参见《明史》),仍对周遇吉这根硬骨头感到后怕。


*作者:刘秉光,鱼羊秘史原创专栏作家。历史学者,今日头条签约作家。已出版《历史上那些帝王们》《你所不知道的帝王》《笑谈囧闻趣史》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