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测量血压具有独特的优势,最主要的是可以在医院外获取大量的血压值,同时可避免“白大衣高血压”(一种心理紧张状态造成的高血压,看到大夫就紧张,血压就高)。无论是否存在高血压,中老年人都应该进行家庭血压测量,因为很多人血压升高早期并无任何症状,家庭测量血压重要价值在于及时发现血压升高,尽早诊断和治疗高血压,并预防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预了解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认识误区,可关注本公共号后,回复“15”参阅《关爱家人,走出误区:心血管病认识的十大致命误区!》)

家庭监测血压最好选用上臂式(不是腕式)电子血压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的准确性得到了业内外的一致肯定;但并不推荐“手腕式血压计“,不要相信厂家的忽悠说手腕式如何如何好!因为手腕处于动脉末梢,距离心脏较远,测量准确度降低,而且中老年人动脉存在一定程度的动脉硬化,动脉末梢影响更大,血压测量不准确;同时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家用血压计同样建议最好每年进行一次校正。

水银血压计存在汞泄露、汞中毒的风险,同时水银测量血压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不同人测量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并不适合家庭使用。目前欧洲许多国家诊室或门诊已不用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
PS:推荐家庭使用水银血压计的观点已经落伍了!!
对于无高血压病史的中老年人群,建议每个季度至少测量1次血压。因为高血压是“无声的杀手”,很多人血压高并没有明显症状。
对于存在高血压病的患者,一般来说,高血压未控制期间,自测血压应保证至少早晚各1次,而且最好将每天自测的时间固定下来,以便于了解血压的规律,为复诊的医生提供详细资料,可以更精确的调整治疗方案。血压逐渐稳定后至少每周测量1次。坚持每天服降压药且血压长期稳定后每月测量至少2次即可。以上次数为建议的最少次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增加。
但需说明的是,除非特殊情况下的医生建议或要求,一般而言,无需每天过于频繁测量血压,以免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心里压力!
每天测血压的时间:正常情况下,血压一般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在早上6-10点,另一个在下午4-8点,晚上至起床前一般血压比较低(即勺型血压),在高峰时间段所测量的血压比较能反映血压的情况,当然也有个别例外的情况。比较准确的测量时间应该在清晨起床后(清晨清醒后未下床前,家人帮助测量为佳)。

记住量血压前不要有大的活动,避免活动后血压升高。如果是血压不稳定时期,建议晚上再量一次,不要在饭后马上量,最好在晚上8点前量,同时要注意监测,再次强调做记录最佳。连测几天或几周比较。
普通百姓习惯于将早上测量的血压和下午(或同一天的其他时间)血压相比,是极其错误的,因为两者之间无可比性!!因为在正常情况下,由上面的图可见,人体24小时的血压是不断变化的,并不是一个不变的数值。最科学的比较方法是比较不同天的同一个时间点的血压。
中老年人当出现头晕、头疼时建议测量血压,特别是高血压病患者在季节更替、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期间,也应马上测量血压,而不可自我认为血压偏高而口服降压药物,因为头晕也存在血压低的可能,如果不测量血压而盲目口服降压药,会造成血压严重偏低引起脑供血不足,甚至昏迷。

当患者存在早搏或心律不齐时,电子血压计测量可能不准确。
测量前 30 分钟不要进行剧烈运动,提前排尿,平静休息 5 分钟,避免大声交谈、抽烟、饮酒、喝茶和咖啡。
使用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时,手臂放松,袖带中心与心脏保持在同一的桌面上,后背挺直放松,双腿放松,手掌朝上,平静测量(点击看大图)。

手臂位置不对、手臂用力等均会让测量结果出现较大误差。关于测量血压用哪只胳膊,原则上排除存在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情况下,测量两只手臂都是可以,但每次都应测量同一边,这样才具有可比性。
季节和环境温度的变化会使血压波动,冬季血压水平要比夏季高些。血压也会因运动、排泄等活动和兴奋、紧张、愤怒等情绪变化而升高。健康人血压暂时升高会很快恢复,如果出现慢性血压持续较高的状态,就成了高血压。

1.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 非同日3 次测量上肢血压,收缩压≥ 140 mmHg 和(或)舒张压≥ 90 mmHg 考虑为高血压。若在家中自己测量,血压超过135/85 mmHg则提示血压增高。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
2.目前90% 以上的高血压原因尚不明确,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如果血压高是由于某些疾病(如肾脏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引起的,称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服药治疗的效果差,应当针对病因治疗,去除病因后血压能有效降低甚至恢复正常。
3.高血压的易患人群: 摄盐过多、进食高热量食物而缺乏活动所致的超重/ 肥胖、长期过量饮酒、吸烟、缺乏运动、长期精神压力大、有高血压家族史、男性≥ 55 岁及更年期后的女性。有以上危险因素之一者,建议每6 个月测量1 次血压,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