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生态精品探密之旅——肇兴、岜沙、小黄(路况)

 我家住在瘦狗岭 2016-09-13
       距桂林约300公里的从江是"桂林--从江--凯里"精品旅游线上耀眼的明珠,民族风情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有1672年建造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冲侗寨鼓楼、自古自觉控制人口增长的占里侗寨、男子留发髻的岜沙苗寨、享誉全球的小黄侗族大歌,均盖世无双,堪称绝品。
        过去,由于路况的艰难,多年来能进去的人不多,所以这还保持着原生态的状况,所幸的是,这条路近期修建已基本完工,虽然我的车车底盘被刮了五次,很多地方直路都不超过10米,还总算好这些没有影响我们的游兴。
        这次我们总共费时三天,行路共640公里,其中用汽油与过路费共300元(过路费来回共44元,只有大桂林地区要买路钱)
       住宿费100+40元(两晚双人房)
       门票:岜沙,小黄各30元/人。两个人,一台车,不算吃饭共花费500元,平均每人250元。特别要说,吃饭小炒好便宜,在从江,10元一个有肉的菜,我们4个人要了3菜一汤,37元,饭不要钱.吃得非常好。三江就贵多了,差不多一样的菜,贵了一倍。
信寨鼓楼
又卖早点,也卖卫星天线
吊脚楼


千锤百炼做侗布。侗族保存了千年的不仅是生活习惯,还包括文化和服饰。其中,侗族大歌和服装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做侗族服装的侗布,是用织布机手工制成,然后先用靛蓝(采用自种的靛蓝草叶加石灰泡制而成的染料)浸染三、四次,每次染后清洗晒干,布才变成深蓝色;然后再将布用柿子皮、猴粟皮、朱砂根块等捣烂挤汁染成青色后,又用靛蓝继续加染多次,使布透青而带红的颜色;将布晾干后叠在一起,涂抹蛋清并用木槌反复捶打半个多月,直至侗布被捶打得闪闪发亮,最后用牛皮熬胶浆染一遍,使布质硬挺不退色。根据手艺和捶打时间的不同,侗布的亮度也不同,表面越亮的侗布就越贵,因为凝聚了侗族妇女千锤百炼的精华。侗布在侗族老人们手里被做成一件一件的侗衣。尤其费功夫的是女孩子穿的侗裙。侗裙是由手工叠成数百个细细的褶,在长时间的挤压下定型后,成为短小的百褶侗裙。一件侗裙,从制作布料开始到完成,需要差不多3个月的时间和数十道工序。






去芭莎古镇的路上

当天2.30我们到达了岜沙古镇,在岜沙古镇停车场拍摄的梯田







晒谷场是农村社区必须且常见的基本设施。然而,在岜沙山寨只有一种特殊的晾晒谷物的设施———禾晾。禾晾是在寨边用粗木竖起四五米高的晾架,岜沙人收割的糯谷捆成一捆捆的挂在禾晾上晒干。金秋的艳阳将一排排黄橙橙的禾晾照得金辉灿烂,更添岜沙秀色。可以说发明禾晾是岜沙人的一种极高的智慧,以此来克服地势的限制。禾晾是岜沙人“立体式的晒场”。 



岜沙隶属从江,距离从江县城7.5公里、位于山顶和国道321老线公路边的一个苗寨。岜沙部落仅2000余人,分住在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个寨子里。走进岜沙,随处可见茂密的森林。他们以稻作为主,狩猎为伴。这里箐黑林密,鸟道蚕丛,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千百来极少有外人进入。岜沙村不大,村寨建于山粱坳口及面向都柳江一侧的半坡上。村寨木楼古朴、简单;四周则为密林环绕,环境幽雅;村民全系苗族,衣着传统,发饰奇特。当地特色:男子穿着自织自染的开衽扣和青布衣,直筒大裤管青布裤,常年腰挂旱烟袋、鸟枪弹葫芦、牛角、砍刀和肩扛火药枪。女人绾偏髻、插木梳,身着苗王方印图形三角裙。岜沙男人盘着发髻,和清朝的大辫子又有所不同,他们剃光了周边的头发,只留下头顶的一撮,挽成髻状,发尖飘散于脑后。








抢新娘

抢新娘

苗寨芦笙舞



顶几张镰刀剃头的PP 



路边侗寨


侗族大歌——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也是产生声音大歌的自然根源。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之声。

位于贵州黔东南州从江县高增乡的小黄村,离县城25公里,东接贯洞,西邻占里,北接黄岗,南毗岜扒村,区域面积16.53平方公里。该村平均海拔630米,属山区地型,年均气温18.4度。


小黄村建于何时无从考证,这些人从江西等地迁徙而来,反正历史悠久,解放后小黄行政变迁的历史较清楚。1953年设小黄乡,属一区(从江县共设七个区)。1958年12月29日榕江和从江合并,撤销片区,以原各区辖地建立人民公社,小黄属丙梅公社。1961年8月18日恢复从江县建制,成立小黄公社,属丙梅区。1984年改公社为乡(镇),小黄公社改名为小黄乡。2000年撤区并乡后兴黔、小黄、高黄分别成为行政村,隶属于高增乡。2004年兴黔、小黄、高黄三个行政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小黄村。

放牛老人


小黄途中


小黄村的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旱地种植为辅。小黄现有耕地面积2504亩,人均不到0.2亩。水田主要分布在寨子周围和山谷间水源比较充足的坝子上,目前基本上都有水利灌溉,旱地主要分布在寨子周围的山上和附近的山脚下。在水稻种植中,糯稻与籼稻的种植比例相当,各占50%,小黄种植的糯稻主要是香禾,香禾是糯稻中的比较珍贵的品种。小黄的粮食作物除了水稻以外,还有小麦、玉米、小米、饭豆、洋芋、红薯、辣椒等,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蓝靛、柑桔等。




























3ZUd0PeW.jpg (162.3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桂林西北方原生态精品探密之旅——肇兴、岜沙、小黄(继续上片中)

2009-10-15 10:42 上传

<br/>1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