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建钢:国人对“慕课”认识的六大误区

 高歌1 2016-09-14

  如果说2012年MOOCs在国际教育界引发了一场“海啸”,那2013年在中国教育界也算是刮起了阵阵“飓风”。近20场关于MOOCs的会议、论坛相继召开,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高校相继与美国MOOCs平台签约,面向全球免费开放了15门在线课程,MOOCs这种以短视频方式学习的在线课程正在受到学习者的青睐。然而,面对席卷全球的MOOCs热潮,有推崇和掌声,也有不少理性客观的思考。

  近日,记者采访了对在线教育进行了13年跟踪研究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程建钢教授及其研究团队,程教授基于对2008年以来国际上400多篇文献的分析研究,系统回答了记者的问题,澄清了大众关于MOOCs的一些认识误区。

  误区一:慕课不是在线教育解决方案的全部而是推动在线教育的催化剂

  记者:MOOCs可以说是2013年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但是对于究竟什么是MOOCs,很多人存在误解,您能否解释一下?

  程建钢:MOOCs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即把以视频为主且具有交互功能的网络课程免费发布到互联网上,供全球众多学员学习。其突出特点是以小段视频为主传授名校名师的教学内容,以即时测试与反馈促进学员学习,并基于大数据分析促进教师和学生改进教与学。MOOCs是“在线课程”层面上的网络教学形式之一,属于已经发展了十几年的在线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对以往的网络教学有重要借鉴意义。但是现在国内普遍把MOOCs作为“在线教育”来阐释其内涵和强调其重要意义,有些言过其实。事实上,依据比较权威的美国斯隆联盟(SloanConsortium)连续10年(2003-2012)对在线教育所做的持续研究表明:在研究和实践两个层面,国际在线教育一直按照自身规律快速稳步地向前发展。MOOCs是一剂重要的催化剂,而非在线教育整体解决方案的全部或“秘方”,我们需要客观和辩证地分析、认识和实践MOOCs。

  误区二:慕课并非最早发源于美国慕课包括cMOOC和xMOOC,cMOOC最早源于加拿大

  记者:很多人认为,MOOCs最早发源于美国,以Udacity、Coursera和edX三大平台的推出为标志。事实是否如此?

  程建钢:MOOCs起源于加拿大。2008年加拿大阿萨巴萨卡大学的乔治·西门子和斯蒂芬·唐斯基于联通主义的学习理论模型,首次提出了cMOOC(C为联通主义一词Connectivism的首字母)并创建了全球第一个cMOOC类型的课程(CCK08)。cMOOC强调人机交互的学习模式,把课程设计者、学习资源、教学者、学习者和自发组建学习共同体等作为一个整体,并基于已经大众化的社会性交互工具平台,促进不同思维类型和学习方式的学习者在人—机、人—人交互模式下切磋学习,引发知识迁移和知识创造,使面向信息类聚、整合理解、迁移运用、批判思维和知识构建等的“深度学习”真正发生,从而对传统大学教学模式和组织形态提出了革命性挑战,所以学术界充分肯定了cMOOC的理论创新。但是,cMOOC尚未形成稳定的、易于复制的、可供一般在线课程教学应用的实践模式,也没有风险投资便于介入的抓手。

  200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基于cMOOC部分思想,借鉴了可汗学院的教学模式,沿用传统面授教育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易于复制的课程框架,以学生自主构建学习共同体实施在线课程学习的模式,创办了在线教育商业化公司Udacity和Coursera等,邀请著名大学加盟并提供在线课程平台xMOOC(x表示扩展或加盟,不同于c表示联通主义的含义),在课程学习环节免费向全球开放课程,吸引了众多学员注册学习,而在课程结业认证等环节收费,从而形成资本投资收益的商业模式,很快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加之媒体的大力宣传和渲染,加速了政府、社会、学校和公众对于网络教学意义的认识,也造成了今天大众热议的MOOCs演变成在线教育的代名词的状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