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若无担当,何以配得享受|婵琴

 真友书屋 2016-09-14

大到国家,企业,小到家庭、个体,当有问题与事情出现的时候,有的人,可能会第一时间出来承担责任;而有的人,可能会为自己找各种借口,甚至选择逃避。

曾经看到过几个合伙人一起做事情,当事情与外界的磨合出现分歧,推进并不那么顺畅的时候,这时,有两个人选择了退出,两个人选择了中庸,只有一个人始终坚持、以激进的姿态去推进事态的发展。


其中几多艰辛、周折,不言而喻。唯有初心陪伴、信念支撑,后来,事情以逆转般的趋势,取得圆满。


那个具备激进思维的人,所做的那件事,就是一种担当。他当时所能想到的是,“项目资金已注入,当他人都在动摇、放弃的时候,我若再左右冲突,是对不住当下的职位,也不配享得日后那份荣耀的。”

这或许也就是担当的意义所在。担当某种程度,并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它需要你以实际行动去做到一些事情,且这一事件是在发生混乱和危机的时候,需要一个勇敢,甘愿承担责任的人来担当。

 比如,《致良知》一书中,“夫惟身任天下之祸,然后能操天下之权;操天下之权,然后能济天下之患。”……“既当其任,知天下之祸将终不能免也,则身任之而已。身任之而后可以免于天下之祸。”在我看来,这也是王阳明先生敢于担当的精神。

正德十二年,王明阳先生主动向皇上要权利。因为权利才可以调兵遣将,扭转朝政大局,拯救苍生百姓。他在此时,挺身而出,开始从政。并认为一个人只有当权了才能更好服务于国家。小人窃取了权力会成就其恶行,君子掌握了权力就会成全其善意。

对于国家大事来说,一个人具有担当的力量,更是良知清澈的体现。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当仁不让。不是以莽撞、冲动去做事,而是以智慧去行事权力,解决天下之祸。那一刻的担当,不在乎外面的流言蜚语,也不在乎自己是否被背上骂名。

担当在这里不再是一种美德,而是财富和社会资源的体现。它同时让我想到,在一次阳明心学的微课中,老师讲到,当下这个时代,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当国家各种资源、条件不是很好的时候,很多人都选择移民,抱怨资源、环境不好、水的资质不够好、空气也是冬天雾霾严重。各种讨伐,有的人甚至想到,等这一切都好了都时候,再回来享用它。

一个人在需要具备担当精神的时候,选择逃避,TA 又有什么资格等这一切都好的时候,再回来享用呢?就好像一个家庭,产生困顿、出现矛盾的时候,一方选择了离开,以为逃避就可以了事,等事情好起来,再回家,共享其乐。

你都没参与其中都艰辛不易,又何以配得享有后来的喜乐盛世呢?你若不懂得担当,不具备舍我其谁的精神,又何以享得最后那份荣耀呢?


有人曾说,一个人若只感受自己的痛,这是“心灵成长”,唯有感受众人的痛,才是“担当精神”。想想自有几分道理。担当的人,是舍弃了自我安危的人,他们勇敢的走在前面,具备冒险、探索的力量,甘愿在漩涡中,举步维艰的去行走。而后,才有资格与众人为乐。


而这一切的行为,就是落落君子的气概。当一个人真正具备了担当的勇气与力量后,外界那些所谓的喜怒哀乐、婆婆妈妈、八卦是非,又算得了什么呢?

是的,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所有的经历,都似如履薄冰般行走,唯有将心铺在地方,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去行事,去完成,才能守得云开见彩虹。才能真正感受付出后,那份难得的喜悦与不易。才更加懂得珍惜。

所以,一个人的初心,无论何时、何地都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考验你在对待一件大的、重要的事情的态度。是选择逃避、推诿责任,还是选择砥砺迎难而上、甘愿担当,全然来自你的心。后者从来都是一种善,是具有力量、值得敬重的人,

人生从来都不是一场盛宴,而是一次修炼。大到国家、企业发生危难,小到家庭、个体遇到困顿,都需要具有担当精神,且没有任何捷径去走。

这样,你才配得享有后来的美好。而这所有的一切历练,唯有在初心上去用功,在根上努力,才有可能在日后某一天,感受到内心的开花结果。就好像一个盆景植物,有的人为了让它更快速的生长,习惯在叶子上喷肥料,这样花蕊可能很快就能开花、结果。但时间久了之后,根茎就会腐烂,花树的生命也就结束了。

而人的初心就是花树之根。你的初心纯正、根基扎实,人生才会更加轻盈、芬芳。

所以,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具备担当精神的人,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去解决问题,从自身出发,尽其所能,当仁不让;而有的,则习惯从他人身上找问题和毛病,最后事情不但没解决,反而滋生出新的矛盾与混乱。

如果你不想成为一个俗世意义里的好人,那么成为一个具有担当精神的人,何尝不是一种智慧而又有力量的体现呢?

- END -

作者:蒋婵琴,关注生命实践、精神成长、觉察思省、窥破虚幻、沉静记录,只为完成内心的蜕变与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