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语郑州

 wps0321 2016-09-14
成语郑州

多难兴邦

李济通

多难兴邦,出自《左传·昭公四年》。这个成语看似与郑国(都城在今新郑市)无关,但相关史实,却与郑国不可分。

公元前538年春,郑简公偕郑相子产出访楚国。一心想当诸侯盟主的楚灵王,借挽留之名,将其扣留,迫使其参加会盟。同时派大夫伍举,前往晋国,说服晋平公,支持诸侯赴楚结盟。

晋平公本不应允,但晋臣司马侯却说:“不行!楚王正处气盛之时,也许上天想满足他的欲望,以加深他的罪恶,然后惩罚他。也许让他获得成功。这都说不定。晋、楚都需得到上天的帮助,不可与之争夺。国君应答应他,再等待他的结果。现在我们还得伺奉楚国,何况其他诸侯国呢。如果他荒淫暴虐,楚国会抛弃他,又有谁与晋相争呢?”平公说:“晋有三大优势,地险、马多、齐楚内患多多。有此三条,无人可敌!”司马侯回答说:“这三条无疑是危险信号。四岳、三涂、阳城、太室等,都很险要,却非一姓所有。冀北产马,也不是兴盛之国。依此三项,是不会国泰民安的。所以先王们均修明德行,争取民心,而不依赖这些优势来巩固政权。更不能看到邻国有难而幸灾乐祸,多难可以兴邦,扩大疆土,虽没有灾难,却会失地亡国。”他举出一些实例,说明多难兴邦的道理。司马侯的言论,颇有哲理,也极具说服力。最后晋平公同意:楚国可以与诸侯会盟。

其实,伍举访晋的结果,郑相子产早有预测。伍举走后,楚灵王曾问子产:“晋国会让诸侯归附楚国吗?”子产说:“会的。晋平公追求安逸享受,心未放在诸侯身上。而大臣们又贪财敛权,无心辅佐晋王。加之有宋国盟会之约,规定晋、楚地位平等,诸侯可以互访。晋若反对,那么盟约岂不成了一纸空文?”灵王又问:“诸侯会来吗?”子产也作出了肯定回答。最后,楚灵王与诸侯会盟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