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39年,韩起为郑国的公孙段争取到了州县,没过多久就出发去了齐国。这一次,他是为晋平公迎亲的。 前面齐国公主少姜,得到晋平公的宠爱,这个事情已经是人尽皆知了,齐国的执政大臣,高家的子尾有心从这桩婚事里得到好处,他就把准备嫁到晋国的公主换下来,嫁给别人,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晋平公。 子尾有这样的想法,一点也不稀奇,让我们比较难以理解的是,这件事为什么能操作成功,难道齐景公就一点意见也没有吗?关于齐景公的态度,史书里没有记载,倒是写了一些韩起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韩起手下的人很生气,就问韩起,我们是来迎娶公主的,子尾这么明目张胆的欺骗晋国,你干嘛要接受他的女儿? 你再看韩起,老头非常的淡定从容,他告诉手下,晋国娶齐国的公主,目的是让两个国家关系密切,争取到齐国的支持,子尾是齐国国君的宠臣,说话非常有分量,如果得罪了他,就很难得到齐国的支持了。 韩起说的应该是有道理的,因为在回到晋国之后,晋平公也没有对这个事情表示生气,算是认可了,而且其他诸侯也都知道了。就在这一年的七月,郑国的执政大夫子皮来到了晋国,他代表郑国对晋平公娶夫人这件事表示了祝贺。 除了贺喜以外,子皮还带来了一个任务。原来啊,在这之前,楚国的令尹公子围已经升级做了楚王,就是楚灵王,楚灵王野心勃勃,想取代晋国的霸主地位,希望郑国派人去楚国朝拜。郑国本来是依附晋国的,有点为难,就来晋国探探口风。 子皮说,楚国最近不断派人来质问,问我们为什么不去拜见他们的新国君。郑国很为难啊,如果派人去楚国,怕晋国怀疑我们不够忠心,如果不去拜见,之前在宋国,晋国和楚国又签订了盟约,约定两国的附属国要互相朝拜对方的大哥。现在的情况是,去或者不去,都有罪过,国君派我来,请贵国指一条明路。 小国夹在大国之间为难,这种事情已经很常见了,韩起就派叔向回复了子皮。 郑国的国君要是心中有我们晋国,就算去了楚国也没关系,只不过是履行在宋国签订的盟约罢了。郑国人要是不把晋国放在心上,就算是天天派人来晋国朝拜,晋国国君还是会有疑心的。你们还是去吧,如果郑国人把晋国放在心上,去楚国就跟来晋国是一样的。 晋国的这番话,听起来其实是有点酸的,早些年间,晋国压楚国一头,肯定是不允许小弟去拜另一个山头的,现在楚国已经有压过晋国的势头了,晋国也就不敢过于强势,别说郑国去朝拜楚国,就算楚国直接向晋国提要求,晋国也不敢一口回绝的。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538年,楚灵王有心做霸主,果然派大夫伍举来了晋国,希望晋国允许他会合诸侯。这一段故事,我们在前面讲楚国的时候讲过。 伍举来到晋国之后,委婉的向晋平公表达了楚灵王的意思。之前晋国和楚国在宋国结盟,约定了双方的附属国要向对方的大哥朝拜,楚国最近比较有空,想跟大家聚一聚,希望能够借晋国能给个面子。 晋平公本来不想答应,可大夫司马侯跟他讲,现在楚王正在得意的时候,干什么事都顺利,老天是站在他那一头的,不管老天是想帮他也好,还是想让他先猖狂再受惩罚也罢,最好还是不要跟他争。 晋平公有点不服气,他楚王顺利又能怎样,我晋国现在还是要强过楚国的,最少晋国占据三个优势,第一国家位置险要,第二盛产马匹,第三齐国和楚国频繁内乱。 司马侯继续分析,您说的这三个优势,恰恰都是晋国的危险。 地势险要的国家,不止晋国一个,没听说过哪个国家是靠地势险要立足的。盛产马匹这个事,从冀州往北,哪个国家不盛产马匹,可那里就没出现过强大的国家。至于齐国和楚国有内乱,当年齐国内乱,出了一个齐桓公,人家九合诸侯成为天下第一霸主,现在齐国人还在享受他的好处,所以别的国家有动乱,绝对不能作为我们的优势。 听司马侯这么分析,晋平公一时也就认怂了。他派人告诉伍举,晋国同意楚国的要求,不过我们国君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就不能参加聚会了,至于其他诸侯,按照之前的约定,他们本来就该朝拜楚国的,没必要再征求晋国的意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