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群书治要》《春秋左氏传》(下)(昭公)(四)

 峨眉佛光 2020-01-28

“四年。楚子使椒举如晋求诸侯。晋侯欲勿许。司马侯曰。不可。楚王方侈。天或者欲逞其心。以厚其毒。而降之罚。未可知也。其使能终。亦未可知也。唯天所相。不可与争。君其许之。而修德以待其归。若归于德。吾犹将事之。况诸侯乎。若适淫虐。楚将弃之。吾又谁与争。公曰。晋有三不殆。其何敌之有。国险而多马。齐楚多难。有是三者。何向而不济。对曰。恃险与马。虞邻国之难。是三殆也。四岳。三涂。阳城。太室。荆山。中南。九州岛之险也。是不一姓。冀之北土。马之所生。无兴国焉。恃险与马。不可以为固也。从古以然。是以先王务修德音。以亨神人。不闻其务险与马也。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若何虞难。齐有仲孙之难ꨛ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丕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敌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恃此三者而不修政德。亡于不暇。又何能济。君其许之。纣作淫虐。文王惠和。殷是以殒。周是以兴。夫岂争诸侯。乃许楚子。合诸侯于申。椒举言于楚子曰。臣闻诸侯无归。礼以为归。今君始得诸侯。其慎礼矣。霸之济否。在此会也。夏启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有孟津之誓。成有岐阳之搜。康有酆宫之朝。穆有涂山之会。齐桓有召陵之师。在僖四年。晋文有践土之盟。皆所以示诸侯礼也。诸侯所由用命也。夏桀为仍之会。有缗叛之。商纣为黎之搜。东夷叛之。周幽为大室之盟。戎狄叛之。皆所以示诸侯汰也。诸侯所由弃命也。今君以汰。无乃不济乎。王弗听。子产见左师曰。吾不患楚矣。汰而愎谏。不过十年。左师曰。然。不十年侈。其恶不远。远恶而后弃。善亦如之。德远而后兴。”

鲁昭公四年,楚灵王派椒举到晋国去,想寻求诸侯的拥护,晋平公不想答应。司马侯说,不可以,楚灵王才开始奢侈,上天也许想要满足其心意,来加深他的罪恶,从而降罪于他,也还说不定,上天想让他善终也说不定,要看上天帮助谁了,而不可以与他争夺。君主还是允许他,而自己修养德行以等待其结局。如果他能回心修德,我们尚且还要去事奉他,何况诸侯呢?如果他到了荒淫暴虐的地步,楚国人将抛弃他,那么又有谁来和我们争雄呢?晋平公说,晋国有三条免于不危险的理由,有谁可以相匹敌呢?国家地势险要且盛产马匹,而齐国、楚国多有祸难。有这三条,往哪个方向扩展不能成功呢?司马侯回答说,依仗地势险要和马匹多,而对邻国幸灾乐祸,这是三个危险倾向。四岳、三涂、阳城、太室、荆山、中南,都是九州岛险要的地方,这些并不常为一姓所有。冀州的北部,是出产马的地方,却没有兴盛的国家。所以依仗地势险要和马匹,不可以作为巩固国家的条件,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因此先王致力于营造好的声誉以祭献神明和祖先,没有听说他们去务求险要地势和马匹。邻国的祸难,其结果是不可预料的。有的多难却巩固了国家,开辟了疆土;有的没有祸难却丧失了国家,失掉了国土。对邻国之难怎么能幸灾乐祸呢?齐国因有‘仲孙之难’而得到了齐桓公,至今还依赖着他的余荫。晋国有里克、丕郑的事变而得到了晋文公,因此成为了诸侯的盟主。卫国、邢国没有祸难,敌人也灭亡了它们。所以别人的祸难,是不可以因之而高兴的。晋国若依仗这三条,而不去修明政事和德行,到时救亡都来不及,又怎么能谈得上成功?国君还是答应他们吧!殷纣王荒淫暴虐,周文王仁爱和顺,殷朝因此灭亡,周朝因此兴盛,那难道在于争夺诸侯吗?于是晋平公就允许了楚国的请求。楚灵王在申地会合诸侯,椒举对楚灵王说,臣下听说诸侯不归服别的,祗归服于‘礼’。现在君主您刚开始得到诸侯的拥护,对礼仪一定要谨慎啊。霸业成功与否,就在这次会盟了。夏启有在钓台的设宴礼客,商汤有在景亳的伐桀誓命,周武王有在孟津的伐纣盟誓,周成王有在歧山之阳的秋季田猎,周康王有在酆宫的即位朝会,周穆王有在涂山的集会,齐桓公有召陵的伐楚之师,晋文公有在城濮之战后与诸侯的践土盟会。他们都是以此向诸侯显示礼义,诸侯因此听从他们的号令。夏桀举行在仍的集会,有缗背叛他;商纣王举行在黎丘的田猎,东夷背叛他;周幽王举行在太室的会盟,戎狄背叛他。他们都是以此向诸侯显示骄泰,诸侯也因此而违命。现在君王以骄纵的态度对待诸侯,恐怕不会成功吧?楚灵王不听。子产见到左师说,我不担心楚国了,楚王骄纵而不听规劝,其强盛不会超过十年。左师说,是的。不是十年的骄纵,他的罪恶不会远播。罪恶遍及远方,然后就会被众人抛弃。善也如此,德行远播,然后就会兴盛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