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该如何提高创造力

 退休工程师 2016-09-15

我们该如何提高创造力

作者:转载 发布时间:2016-9-2 点击数:31

创造力不是我们与生具有的特质,是不天使赐予的奇迹,而是一种能力,任何人都可以学会创造,提高 创造能力。乔布斯说过:创造无非就是讲事物联系起来?? 什么是创造力?如何提高?《我们该如何提高创造力》8—15 分钟
创造能力发展与提高是教育和个体发展的基本任务···

创造能力发展和提高涉及到创造能力发展的前提,涉及到创造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涉及到与

创 造有关能力的提高,涉及到创造意识的培养,涉及到创造人格的形成,涉及到创造困难与障碍的克服等 基本内容。创造需求动机的产生和创造意向活动的发生是创造实现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创造意识是自觉、 自发创造活动的前提,创造人格形成和创造意识培养是创造力发展与提高实现的中心环节。 1. 创造能力发展的前提和创造教育的基本原则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人的思维能力具有先天的遗传基础,一个正常发育的个体其思维能力都能得到充分 的实现。因此,从好奇心出发,从想象等人类固有的思维能力出发,从创造的动力系统和创造的能力系 统来说,创造力都是人类固有的一种基本能力,创造潜力是人类固有的潜在能力。 创造力是人类固有的一种潜在能力,这是创造力开发、创造能力发展与提高实现的前提,也是创造教育 实施的前提。创造是人的一种活动,创造作为一种活动和过程,只有在创造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 和提高,只有通过创造才能学会创造。"通过创造来学会创造"是创造教育的宗旨,"通过创造来学会创造" 也是创造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是创造教育的核心。 2. 创造能力的提高 创造涉及到新问题的发现,涉及到新信息、新资源的获取,涉及到资源的创造性使用和创造性加工,涉 及到创造性思维能力。问题是创造的起点,提出和发现新问题的能力是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 的过程涉及到一个新信息、新知识输入和新问题解决相统一的过程,新信息、新知识获取往往是新问题 发现和新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因此,发现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获取新信息和新资源的能力, 创造性使用资源和资源创造性加工的能力是与创造有关的重要能力,相关能力的培养是创造能力发展与 提高实现的基本途径。 (1)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创造的起点,发现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是与创造有关的重要能力。 问题的产生基于对现有认知成果的怀疑、质疑、不满足、批判,基于对现有认知成果、方法、产品缺点 和不足的发现,基于希望点的产生,基于对未知的考察探索。创造问题的产生和确认都需要逻辑思维的 支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是提高问题发现能力的重要途径。创造基于对现有认知 成果的怀疑、质疑、不满足、批判,创造者对现实所持有的这种怀疑、质疑、不满足、批判、不盲目相

信他人的精神和态度与创造人格有密切的关系;创造基于对现有认知成果、方法、产品缺点、不足的发 现,基于希望点的产生,它要求创造者高度关注人们的需求,关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的需要,它与创造 者的个性特征有密切的关系,与创造人格有关。 因此,提出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与个体的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创造人格和问题意识有密切 的关系,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人格和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发现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优缺点列举法、希望点法等是新问题提出的重要方法,是与新问题提出有关的重要创造技法。 素质教育要培养孩子对现有认知成果和他人东西的一种怀疑、质疑、不满足、批判、刨根问底的精神、 态度、方法和能力。曾经有学者指出:"美国的课堂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中国的课堂是着力于帮助孩子 寻找问题的答案。前者越教孩子的问题越多,后者越教孩子的问题越少。孩子的问题越多,创造的欲望 就越强烈;反之,问题越少创造的动力就越小。"并认为这可能是中国学生普遍缺乏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因 素。培养、鼓励孩子独立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造力培养的核心,创设适宜的 问题情景是创造教育的基本任务。 (2)提高获取新信息和新资源的能力。 新信息输入是新问题发生的前提和新问题解决的必要条件,创造基于与新问题提出有关的新信息的输入, 基于现有缺点、不足的发现,基于认知区别、差异、矛盾的产生,基于新事物、事物的新属性特征的发 现和功能开发,基于新信息、新知识获取和新问题解决于自身的有机统一,所有这些活动都是以新信息 输入为前提的,都是通过新信息获取环节实现的。与创造性问题提出和创造性问题解决有关的新信息的 获取是创造的前提,获取创造性信息的能力是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获取与创造有关的新信息 的能力是创造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 新信息输入是创造性问题提出和发现的前提,与新问题解决有关的新知识、新观点观念等新资源的获取 是新问题解决的重要条件。在创造活动中,观点观念的交流和相互作用能够促进新观念的产生,新知识、 新经验、新观点观念的输入可以改善原有的知识结构,激活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和知识,促成各种观 念之间的联结和重组,启发创造性思维和行为活动。与新问题提出和新问题解决有关的新信息、新思路、 新知识、新观点观念等信息和资源的输入是创造活动顺利进行和创造功能实现的基本保证,与新问题提 出、新问题解决有关的新信息和新资源的获取能力是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内 容。创造与新信息、新资源的发现和获取有密切的关系,与创造有关的信息和资源更本质地涉及到与新 问题提出和新问题解决、与新发现、新知识、新观点观念产生有关的新信息和新资源。及时了解、掌握 科学发展的最新信息,把握本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对于科学发现和发明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及时 获取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发现、最新进展、最新的假说和理论是学科领域创造的重要保证,获取新问题、 最新发现、最新进展、最新的假说和理论等新信息和新资源的能力是创造信息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观察力是获取新信息的基本能力,强烈的好奇心提供了深入观察的内在动力,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 察力是良好观察实现的基本保证。此外,人们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获取所需要的新信息,我们可 以从期刊、图书、专著、科技报告、会议报告、文摘、述评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充分利用网络来获取 所需要的信息,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交流,通过向专家请教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多途径、多方式获取 新信息的能力是每个创造者必须拥有的基本能力,从各种渠道及时获取最新信息的能力是创造的基础和 重要保证,对信息、观念的开放性能够弥补个体信息和知识结构的不足。 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所从事领域的新鲜感和陌生感是创造素质的重要体现,培养对认知对象、对习 惯化认知和行为活动的新鲜感、陌生感是创造素质的重要内容。通过语言的表征、界定、定义可以使习 惯化、自动化的认知和行为反应方式重新进入意识,实现对这些习惯化、自动化认知和行为反应方式的 重新审视和监控调节,它们与语言能力有密切关系,语言能力培养和提高是创造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和 创造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另外,我们在看书或思考一个困难的问题而不得其解时,可以将阅读材料或 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在重新阅读和重新思考问题时,大脑中就会建立新的暂时性神经联结,使我们 对阅读材料和问题产生新鲜感、陌生感,从而启发新的思路和问题解决的线索。许多创造性问题的解决 往往是在紧张思考后暂时搁置一段时间的情况下,通过偶然的启发和机遇得到解决的。 创造与机遇有密切的关系,机遇在创造中的作用也是通过新信息获取这一环节实现的,对异常、反常情 况中所蕴含的新信息、新知识的及时准确把握的能力是创造信息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创造信息能力的 重要组成部分。善于敏锐地从机遇和偶然事件中获取新信息的能力是一个人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个人创造素质的重要体现,对异常、反常情况的把握也是通过语言表征、意识反馈和逻辑思维能力 实现的。观察力、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与创造性信息获取有关的重要能力,提高观察力、提高语 言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是新信息、创造性信息获取能力发展和提高实现的基本途径。头脑风暴法等 是获取创造性信息的重要方法,是与新信息获取有关的重要创造技法。对新信息、新知识、新观点观念 的开放性是与新信息获取有关的重要人格特征,思维的开放性是与新信息获取有关的重要的思维品质。 与新信息获取有关的创造技法的培养和思维的开放性等思维品质的培养也是创造性信息获取能力和素质 培养的重要内容。 (3)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构成创造的能力系统,创造性思维是创造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涉及到创造性思维的方式、方 法和形式,联想、想象、类比等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方法,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横向思维 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方式,直觉、灵感、顿悟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形式。创造与新信息、新资源的获取 和使用,与创造性使用资源和资源创造性加工的能力有密切的关系。创造与资源的创造性使用有密切的 关系,远距离联想、类比移植、抽象迁移是资源创造性使用的主要方法,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

维、横向思维是资源创造性使用的主要思维方式。对资源的创造性加工是创造思维能力的核心,与资源 创造性加工有关的方法主要涉及到联想、想象、假想、设想、思想实验、理想化方法、放大、缩小、变 形、分解、组合、添加、附加、集成等形象加工方法。联想、想象、类比能力的培养,发散思维、逆向 思维、求异思维、横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大、缩小、变形、分解、组合、添加、附加、集成等形象加 工方法的培养,直觉、灵感、顿悟能力的培养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力发展与提高实现的重要环节。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一个人的 创造力不可能达到很高的水平。丰富的意象是想象力培养的必要条件,没有丰富的意象素材,想象力就 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丰富的意象材料来自平时实践和生活素材的积累,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 养儿童观察世界的能力,以获取丰富的感性知识和表象,增加和积累丰富的想象素材。中国的古诗词具 有鲜明的诗书入画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意象性特征,古诗词的培养和熏陶是想象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讲故事也是培养想象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故事中的人物、性格、情节、环境都是儿童未曾经历和体验过 的,他们必须开动想象力来理解。情景角色互换和模仿训练也是培养想象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模仿游戏 必须通过心理角色互换才能进行,对想象力培养有很重要的作用。想象包括假设、假想、设想、猜想、 虚构、理想化等方法和能力,假设、假想、设想、猜想、虚构、理想化能力的培养是想象力培养的重要 内容,假设、假想、设想、猜想、虚构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想象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如"如果地球太 热了会怎么样"、"如果太阳温度变冷了怎么办"、"如果石油、煤炭资源枯竭了该怎么办"等假设、假想、虚 构、设想问题的提出都会积极地调动儿童展开丰富的想象,假设、假想、设想、猜想、虚构问题的提出 是促进儿童展开丰富的联想、促进想象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3. 培养创造意识 创造基于创造的需要,基于创造需要的存在,基于对创造需要存在和创造需求的认识。创造意识基于对 创造的认识,基于创造活动的体验和经验,基于对创造的必要性、可能性、创造价值、意义、重要性的 认识。没有创造的体验和经验,没有对创造活动的亲身体会,没有对创造需要存在和创造需求的认识, 就不会有创造意向活动的发生;没有对创造必要性、可能性、价值、意义、重要性的认识,就不会有自 觉、自发的创造活动。创造意识是在对创造需要存在和创造需求认识的基础上,在创造活动体验、经验 和创造认识基础上,在对创造的必要性、可能性、价值、意义、重要性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对创造的高度 敏感性和一种自觉、自发进行创造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 意识是有目的、有指向性的控制活动的前提,创造意识是自觉、自发创造活动的前提,创造意识是意识 的高级水平和意识功能的高级实现,没有创造意识,就不会有自觉、自发的创造活动。创造意识是创造 的中心环节,是创造实现和创造力发展与提高的中心内容。对创造需要存在和创造需求的认识,对创造

活动的亲身体会和创造体验、经验的获得与积累,对创造必要性、可能性、价值、意义、重要性的认识 是创造意识培养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环节。 问题是创造的起点,新信息获取是发现问题的前提,获取新信息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与创造有关 的重要能力,问题意识和信息意识是创造意识的重要成分,问题意识培养和信息意识培养是创造意识培 养的重要内容。 问题意识涉及到对问题的高度敏感性和对问题的敏锐察觉,问题意识是在新问题发现和提出活动与对问 题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对问题的高度敏感性和自觉发现、提出与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问题意识 强的个体对问题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能很快注意到某一情境、学科和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能在貌似平淡 无奇的事物中察觉到一些奇特的不同寻常的现象和问题。强烈的问题意识会促使个体自觉地去发现可能 存在的问题,并主动去解决问题。思维的独立性,强烈的好奇心,对现有认知成果和他人东西的怀疑、 质疑、不满足、批判、考察、探索,凡事喜欢问为什么,喜欢刨根问底,对社会需要、实践需求和科学 问题的关注,敢于提出问题的心态,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等都与问题意识的形成和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密 切的关系,这些方面的内容和环节也是问题意识培养和形成的重要途径。在教育中,创设良好的教学环 境和教学氛围,采用启发式教学,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培养问 题意识的重要途径。 4.培养创造人格 创造基于创造需要的产生和创造动机的激发,创造需要和创造动机提供了创造活动的基本动力。创造活 动与创造性认知风格和行为反应方式也有密切的关系,创造的需求动机系统、创造性认知风格和行为反 应方式构成了创造人格的主要成分。创造人格与创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创造人格的形成是创造能力 发展与提高实现的重要环节,创造人格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内容。 (1)创造需求的培养。 创造基于创造的需要,基于创造需要的存在和对创造需要的认识,对创造需要的存在、创造需要存在方 式的认识和新的创造需要的产生是创造需要培养的基本内容。 创造首先基于创造需要的存在,基于对创造需要的认识。创造来源于客观的需要,创造基于新问题、新 情况、新需要的产生,基于对未知的探索发现,基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的需要,基于科学研究和实验的 需要,基于现有产品或成果缺点、不足的发现和希望点的产生。面对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面对前人不 曾碰到过的新问题,面对全新的问题,我们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现成的知识经验可资借鉴,也没有现 成的思路和方法可以遵循,只有通过对问题的考察、探索,通过创造活动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于某 些已经解决的问题来说,还有其他的更好、更快、更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和途径,通过创造活动可以显

著提高这些问题解决的质量、效率和水平,这也是创造力发挥作用的地方,也需要创造性的工作。 新问题和新的需要的发现,对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的关注和社会生产生活实践存在问题与新需要的发现, 对科学研究的关注和科学研究中存在问题和新问题的发现,对生产实践实验中所需技术、方法手段等方 面的关注以及技术、方法手段方面存在问题和新需要的发现等,是创造需要产生的重要途径。 (2)创造动机的培养。 人的动机系统可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指来自任务本身之外的目标定向的动机如奖赏、好 评等,内部动机则是面对活动和任务本身的动机。内部动机与创造有密切的关系,与创造有关的内部动 机主要有浓厚的兴趣、爱好、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高水平的自我成就动机、美感等。自然界 本身存在着和谐美,对自然美和科学美的欣赏和追求也是与创造有关的重要动机。 从心理学角度讲,没有创造需要的存在,没有对创造需要的认识,就不会有创造的动机,就无法开发其 创造力。同时,没有真正认识到创造的必要性、可能性、价值、意义、重要性的个体不会产生很强的创 造动机,没有认识到创造必然性和可能性的个体也不会产生很强的创造动机。要想开发创造力,就必须 使个体有强烈的创造需求,有创造的愿望和强烈的创造动机。对创造需求、创造必要性、创造可能性、 创造价值、意义、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创造体验经验的获得和积累是创造动机培养的重要内容,是高水平 创造动机实现的重要途径。 兴趣、爱好、好奇心、求知欲、自我成就动机、美感等都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都是在实践活动和过 程中培养起来的。让孩子接触实践,接触大自然,为孩子提供探索、发现大自然和科学奥妙的机会,使 孩子获得独立从事探索发现活动的机会是创造内在动机培养的重要途径。 好奇心是人类从事探索发现和创造活动的最原始动机,强烈的好奇心提供了创造活动的巨大动力。创造 力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具有伟大创造力的人往往在年长后仍能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一些伟大 的科学家早期对某一现象就具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并长时间地保持下去是他们做出伟大创造的一个重要 原因。对某一学科领域基本问题和重要现象的强烈好奇心是许多科学家发挥伟大创造力,做出伟大创造 成就的重要前提。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早期是好奇心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好奇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注意培养、 激发、保持儿童的好奇心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儿童的好奇心往往不持久、不稳 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要求、规则、压力对儿童的约束以及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儿童的强烈的好奇 心会逐渐弱化甚至消失。早期形成的对某一领域基本问题和重要现象的强烈的好奇心往往是科学家做出 伟大发现,发挥巨大创造性的重要前提,因此如何培养、保持和保护好奇心就成了创造研究的重要内容, 早期好奇心的固化是创造力培养的基本任务和创造研究的重要课题。 儿童早期的好奇心不稳定,不持久。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儿童的认识非常肤浅,儿童的好奇心往往只

停留在对事物的好奇而没有上升到对知识的强烈追求。同时,儿童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和活动支持,儿 童的活动往往只是浅尝辄止,儿童的好奇心不能转化为对事物的持久稳定的兴趣和探索活动,不能将好 奇心升华为强烈的求知欲。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相关的活动以及活动体验经验的支持,儿童的好奇心 就会逐渐弱化甚至消失。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活动指导与支持,培养儿童对存在问题持续探索和深度思考 的能力,是实现好奇心向稳定的兴趣和求知欲转化和升华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面对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活动支持,使儿童通过任务和活动把好奇心固化 下来,并转化为稳定的兴趣、爱好,升华为强烈的求知欲。通过探索发现活动和探索发现的体验经验来 固定好奇心是好奇心固化的重要方式,通过发现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实现从好奇到稳定的兴趣和求知欲 转化和升华的重要途径,发现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好奇心固化的重要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任务和问题情境来激发兴趣,通过发现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来激发兴趣和培养 求知欲是创造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任务。教师要注意将学生起初的好奇和兴趣引向思维的深处,培养 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如果只是停留在对事物的好奇而没有转化为稳定的兴趣、爱好,没有转化为持久 的探索发现活动,没有形成对知识的强烈追求和上升到求知欲,就不会有创造活动的发生。正是强烈的 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才激发了强烈探究的欲望,才引发了持久的探索活动,才促使他们对问题不断追 求,直至最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创造性认知风格和行为反应方式的培养。 创造活动与创造性认知风格和行为反应方式有密切的关系。问题是创造的起点,是创造活动的前提,创 造基于对现有成果缺点和不足的发现,基于对未知的探索发现,创造始于对已有认知成果的怀疑、质疑、 不满足、批判,基于对未知的考察、探索。没有对已有认知成果的怀疑、质疑、批判,就不会有现有认 知成果的克服和突破;没有对未知领域和未知现象的考察、探索,就没有新的发现。创造本质上基于一 种怀疑、质疑、批判、考察、探索的认知风格、精神、态度和方法,怀疑、质疑、批判、不满足、考察、 探索的认知风格构成了创造性认知风格的主要成分,创造性认知风格与创造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创造 是人类的一种破旧布新、开拓进取的开创性活动,表现为一种破坏、建设与开拓的行为反应方式。创造 与创造性认知风格和行为反应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创造性认知风格和行为反应方式的培养是创造力发展 和提高的重要内容。 1 创造力的内涵 在指导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实习生常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究竟什么是创造力?我们到了实习学校开展 教育教学工作时,又如何着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下面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和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 自己的看法。近几年来,不少心理学家逐渐认识到:创造力是人类一种普遍的心理能力,除低能者、患 者外,每个人都有创造的可能性。一些持发展观点的心理学家对儿童的创造力进行大量的研究,发现创

造力儿童早期就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创造力的发展观, 从小就注意儿童的创造力的培养。 什么是创造力?说法不一,有的强调主观创造性,有的强调创造的目的性,有的强调创造的结果,有的 强调创造的动机和人格。我们认为创造力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一切新的信息进行加工,产生新颖、 独特有社会和个人价值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设计、新意图、新方法、新产品的能力。国内外心理学家 所做的许多研究表明: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创造力高的人,智力不会太低,智力太低会阻碍创造 力的发展,然而智商高的人,创造力却可能不高。美籍华人心理学家刘安彦曾经指出:―并不是所有智力 高的人都具有创造力,有许多智力中等的也能提供创造性的贡献,智力高低与否和个人的创造力并没绝 对相关。‖可见,创造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综合能力。因而普通智力的发展并 不等于创造力的发展,智力的培养当然也不能代替创造力的培养。 科学史上有一些现象:科学巨人爱因斯坦首次考大学竟名落孙山;17 岁创造―群论‖的杰出数学家迦罗瓦 两次考不上大学;爱迪生只读了三个月的书就退学回家,被人认为他不会有出息。还有许多大科学家, 如瓦特、富兰克林、史蒂芬斯、道尔顿、法拉地等等,小时候都不是高材生,有的甚至连书也没读多少, 可是他们都做出了巨大的成绩,具有惊人的创造才能,这是什么原因呢?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对 800 名 男性进行了三十年的追踪研究表明:成就最大的 20%与 成就最小的 20%之间,最明显的差别不在于智 力水平,而在于是否有自信心、进取心、坚韧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据此,科学史上的这些现象就不难理 解了。 尽管创造力的培养不是轻而易举的,但通过教育手段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这种观点有助于端正某些 教师和家长对子女的看法,不要因为儿童小时侯成绩不好,表现一般而放弃培养和教育,虽然其智商已 不可改变,但如果改进了教育手段和方法,在激发儿童求知欲和创造力、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 性基础上,培养良好情感和意志品质,同样也可以使他们大有作为。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个问题的相关因素很多,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校外教育都有许多值得加 强和改进的地方、就学校教育而言,除了系统传授知识技能,自觉地培养能力、智力而外。我们认为还 应该当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2. 1 热爱创造型学生 一般来说,教师没有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发明家,创造者的,但不一定都喜欢创造型的学生。德国心 理学家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创造型学生在班级体中通常不太受欢迎,他们的行为不合群,也不友 好,而且对集体活动的兴趣小。‖创造力高的学生多数有以下特点:① 顽皮、淘气、荒唐与放荡不羁;② 所作所为时逾常规;③ 处事不固执、较幽默,但难免带有嬉戏态度。高创造力学生的这些特点。都是我们

许多教师所不肯宽容的,但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 影响,教师喜欢规规矩矩、百依百顺的学生,然而好问 是智慧的摇篮,学生的好动应该得到满足?学生的好动应该得到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应该得到保护。淘气、 玩皮、嬉戏态度,只要不违背学校制度和社会行为规范,不妨碍身体健康,就不要管得过死。在那些玩 皮,淘气的行为中,应该看到创造力的幼芽。英国皮亚丹博物馆收藏了两幅画 ——一幅是人身骨骼图。 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这是当年一名叫麦克劳德的小学生的作品。这个孩子有一颗特强的好奇心,老 想侃侃狗的内脏是怎样的,有一天,他 终于杀了一条狗,这条狗恰恰是他们校长的宠物,校长知道了, 决定给他以惩罚:罚他画两幅画,这就是该博物馆收藏的那两幅画。后来,麦克劳德成了一位有名的解 剖学家,就得益于校长对他小时侯好奇心的保护和引导,所以一切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从传统的教育观念 中解放出来,尊重热爱创造精神的学生,对他们要善于引导,扬长避短,这样才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与 培养。 2.2 激发学生创造兴趣 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的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使人对某件事物 或某项活动给予优先注意,并具有向往的心情。学生对某事物有了兴趣,就能积极的,主动的、自然的 去研究事物。最终取得一些成果。创造兴趣则是创造的最高阶段,随着兴趣的加深,主动研究某事物的 努力过程中就孕育着创造性。可见,兴趣是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要围绕培养学生创造兴 趣去开展组织一些活动,这些活动一定要让学生感兴趣。如学校开办各种类型的特长班,学生自愿报名 参加、举办各种信息的讲座和专栏(包括图片和资料)用教室的阳台搞植物,让学生自己种一些植物, 并亲自管理。班上成立―课外阅读小组‖、―科技制作兴趣小组‖等。要不断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 耐心、认真地回答孩子提出的每个问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校 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学生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丰富知识,开阔了眼界,激发了创造兴 趣,培养了能力,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2.3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求异思维冲破习惯的思维定势,沿着不同的思维方向思考,探索新的远景、途径、 假设、寻求多样性的答案,另辟途径,达到独立解决问题的目的。 求异思维的主要特征和功能是立异创新。它是创造思维形成的关键和核心。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 的求异思维,则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造能力的突破口。求异思维常被世人误解为―钻牛角尖‖、―异想 天开‖。因此,教师要注意爱护学生求异思维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同时,把握学生的思 维方向,避免走思维弯路。 怎样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突破群体思维方式,排除从众心理是求异思维的前提:因势利导,巧妙置疑 是求异思维的问路之石。如一个教师要求学生在八分钟之内列出红砖的所有可能的用途。一个学生回答:

盖房子、盖谷仓、建教室、筑围墙、修烟囱、铺路、修炉灶等。不难看出,所有的这些用途,都局限于―建 筑材料‖这一正常用途的范围之内,在一个方面绕圈子,没什么变通性。另一个学生的回答是做门坎、压 纸、垫床、打狗、打钉子等。这些反映多数是红砖的―非常‖用途,突破了正常用途的范围,无疑是求异思 维的具体体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还应当安排一个能刺激学生求异思维的环境,逐渐培养他们多方 面、多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如有的教师在班级中开展―脑筋急转弯‖的集体讨论方式。这种集 体讨论不同于一般的集体讨论,它不集中于单一的―正确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去寻找尽可能多的解答和答 案,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更有效。 2.4 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创造力高的人,不一定最终都能成为创造者。真正有创造,必然伴随许多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良好的 心理品质是创造力的动力因素,只有在良好的心理品质的伴随下,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而深刻的发展, 这里所说的良好的个性心里品质主要指情感、意志和性格等。 情感是行为的动因。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我们必须让他们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自觉克服消极心境,控 制不良激情的能力,使其对创造充满热情并稳定而持久。为此,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入手,道 德感是根据社会公德行为准则,评价别人或自己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它反映主体的道德需要。其核心 就是对祖国、对人民、对集体、对社会有责任的情感。有了这种情感,社会需要才会转化为个人的需要, 并引导创造者不辞辛劳地投身创造活动。 一般创造力强的人都有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和自制力强等良好的意志品质。为此,应该不断地给学 生一定难度的活动任务,明确目标,严格要求,积极引导。让学生的意志在为实现目标、完成任务而克 服困难的过程中得到磨练。 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积极的性格特征如:勤奋、勇敢、自信、谦虚、细致、进取心强 等能促进创造力的发展,消极的性格特征如:怯懦、自卑、骄傲、粗心、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等能抑制 创造力的发展。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培养其积极的性格。 不论是情感、意志、性格,其良好的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其不良的品质的预防和消除,最终还是决定于 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的性质。因此,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除了某些具体内容和方法之外,关键在 于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坚强信念,这既是正确政治 方向的保证,也是进行艰苦创造的精神支柱。 2.5 鼓励学生创造发明 成功的创造,有两个条件不可缺:一是创造态度;二是创造技能。这两者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创造活 动,创造活动是形成和发展创造态度和创造技能并实现创造思想的必要手段。因此,对学生创造活动应 当加以组织,精心安排,把对创造活动的安排列入学校议事日程,如学校每年可举办小发明、小制作比

赛,组织学生参观祖国建设的新成就,建立青少年发明俱乐部,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课外活动,鼓励学 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小发明、小制作竞赛,对学生所取得的创造成果给予精神、物质的奖励。这样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件事,才可能同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一样,提高到自觉、有计划的地步,才会取得 良好的效果。 创造力不是少数天才的私有物。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说:迄今为止获得的最有意义的认识之一是创造力 再也不必假设为仅限于少数天才,它潜在分布在整个人口中间。每个人都有创造力,都在寻找自己创造 力表现和发展的机会,教育者应该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创造条件,在学生已有的生理智力基础上,完善 其人格因素,使他们顺利走上成功之路。

提高创造力的速效秘方
这个真的有! 而且很简单,甚至简单到只需换个人称代词。纽约大学管理与组织学教授伊万?伯尔曼(Evan Polman) 和康奈尔大学组织行为学博士生凯尔?J?埃米赫(Kyle J. Emich)发现:创造力的显著提高换个人称代词 就能实现。 他们做了4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第一个实验里参与者需要画外星人,一组被告知他们画的外星人是 给别人要写的故事用的,另一组被告知外星人是为他们自己接下来要写的故事画的。前一组的创造力显 著比后者高,画出的外星人更―诡异‖。 难道他们故意这么做,为了难为别人吗?于是又做了第二个实验。这次参与者被分为3组,任务是想出5 种生日礼物。不同的是一组给自己,另外两组分别为亲近他人(与参与者的生日在同一月份)和生疏他 人(与参与者的生日在不同月份)的生日出谋划策。三组的创造力依次递增。 难道是因为生日限制了思路?第三个实验又在第二个实验的基础上控制了被试掌握的关于亲近他人与生 疏他人的信息量。信息量对结果没有影响。 最有趣的是第四个实验,用到了前文中提到的第三题(囚犯如何用绳子逃跑) 。一半参与者想象自己被关 在塔里,另一半想象别人在塔里。后者答对这个问题的概率要显著高于前者。 (答案是把绳子分成两股)

无独有偶,印第安纳大学心理学博士生莉莉?嘉(Lile Jia)及其同事也发现了一种类似的方法。他们给参 与者做一个语言技能测试(其实就是让被试例举交通工具,不限时) ,但一组参与者被告知该测验是印第 安纳大学与普渡大学印第安纳波里斯联合分校的学生开发的(距离近) ,另一组被告知测验是在希腊留学 的学生(距离远)开发的。后一组在测试中表现更好。

心理距离是关键
这两个实验一个变化人称代词,一个改变距离,其实都是在调节心理距离。为什么调节心理距离能够改 变人的创造力?这可以用解释水平理论(Construal Level Therory,CLT)来解释。解释水平理论是近10 年来发展起来的社会心理学理论,被大量研究所支持。解释水平理论认为,不同的心理距离决定了人们 对认知客体的解释水平,高解释水平时人们看问题更抽 、更核心,而低解释水平时人们看问题会受到更 多偶然的、不主要的、情景的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人们的决策和判断。 解释水平理论最早从关注时间距离开始,慢慢扩展成一个心理距离的统一理论。时间解释水平理论解释 了很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如计划谬误(planning Fallacy)——人们在计划未来时,往往为未来安排过 多的事物,设定过于理想化的目标,而实际实施时却很难完成计划。总之,心理距离远了,人们就能以 更抽象的角度看问题,受到更少的思维禁锢。 所以,要解决问题,就先多想想别人吧!

这篇文章是《如何提高你的创造力系列》的第一篇。 这个世界上会有两种人,一种人在不断创造,另一种人在不断占有。他们都活的很努力,前者不断地为 这个世界带来新鲜的东西,他们创造了你手中的鼠标,眼前的电脑;后者不断地将各种财富据为己有, 他们只想通过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些。 很不幸,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都偏向于‖占有者‖这个角色,我们每天努力地学习、工作、赚钱,就是为 了能够使自己的生活能够变得比现在稍微好一点。我们非常努力地去占有这个世界上已经存在的财富, 比如说,你通过劳动获取了一块面包,面包本身并不是你创造的,你只不过把它从面包店里买来,据为 己有。我们每天的行为实际上都是在从事搬运工的工作,将物质财富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

如果从外太空看这个地球上的人类,他们与蜂巢中忙碌的工蜂有何区别?我小时候喜欢玩蚂蚁,看着一 群蚂蚁把我扔到地上的肉粒不断地分解,搬运,觉得它们很傻,像一群没有头脑的机器人。事实上,我 们人类也高明不到哪去,我们每天不就像这些蚂蚁一样,忙忙碌碌,到处寻找‖食物‖,然后占有。小到个 人,大到国家,不无遵从这个原则。当我们生命所剩不多的时候,我们会不会问自己:‖我到这个世界上 到底是来干什么的?‖是来当搬运工的,还是来当创造者的? 不幸中的万幸,我们还有想象力–这个世界上最为奇妙的东西。是它的存在,才有了今天丰富多彩的物质 世界。如何让我们脱离搬运工的角色,为这个世界创造新鲜的事物?我想,我们必须善用上天赋予我们 最好的礼物–想象力。

保持专注才能提高创造力。
我们要提高自己的创造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把自己内心中的杂念去除掉,然后我们才能很好的去创造, 去思考,下面我有一些方法帮助你集中注意力。

1、找到工作的目标。
通常, 我们不能很好的静下心来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此刻正在做的事情目标何在。 当我们考试的时候, 我们注意力很集中,因为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对更多的题–取得高分。所以,当 我们下次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 我们必须问问自己我们为什么做它?如果这件事情与我们的目标无 关,我们就不应该做它。当我们坐在电脑前想要写一篇文章的时候,我们会不由自主的去收邮件、 查看即时消息、浏览网页等等。可是这些事情与写作这个目标有关么?不妨问问自己。

2、在开始前先做好计划。
虽然天枰座的我比较喜欢无拘无束、 自由散漫的生活状态, 但同时我又是一个极端的‖计划主义者‖, 我喜欢为每天的生活作出一个计划纲要。也就是说,我会把今天要做的事情在前天晚上就计划好, 这样做的一个目的就是使我的生活能够有条不紊,毫无压力。当我真正开始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 我通常会抛开计划,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做,没有思想的禁锢,感受一种自由的做事氛围。我的创造 力和想象力在此期间充分发挥。记住,计划并不是行为的牢笼,它是精神的导师,让我们学会自己 指导自己走向成功。

3、学会适当的休息
我认为我们的工作状态就像一个类似山峰的曲线,刚开始时没有状态,逐渐的我们进入了状态, 30分钟后,我们的创造力达到了顶峰,这种状态会保持15分钟左右,然后逐渐下降。我们要做的 就是在45分钟后开始休息,让我们的大脑吸收更多的氧气,提供创造的养料。休息几分钟后,立 即回到工作,这时你的注意力还是保持在一个很高的状态。

4、找一个没有干扰的环境
要确保这个环境中没有以下可能促使你分心的事物: ? 电脑/网络(这个自己看着办吧,最好没有) ? 电话(一个电话可能打断你此刻的思路,建议打到静音模式) ? 走动的人(他们来回走动会让你觉得坐不住) ? 噪声(无法集中精神,除非你喜欢噪声) ? 食物(这个绝对不能有,否则你会不由自主的来上一口)

5、善用白纸
推荐一个我常用的技巧:在书桌旁放一张白纸,随时记录你脑中出现的要做的事情。当我们尝试集中注 意力的时候,大脑会进入头脑风暴状态,这个时候会冒出很多想法,你可以通过把它们记录在白纸上来 及时从头脑中清空,等到工作完再去处理。这样,可以时刻保持专注于眼前的事情。

浅谈如何提高个体的创造能力 一、创造力的重要性 人类的历史很好地证明:创造力的发展对人类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自从人们创造性地用石头来改造 这个世界开始,创造力在历史的长河中便开始充当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

历史上许许多多著名的人物都具有伟大的创造力。就像牛顿根据一个落地的苹果创造了万有引力定 律;瓦特根据茶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这并不是说只有伟人才能够拥有伟大的创造力,事实上每个人 都有自己独特的创造能力,只不过是看你充分发挥了它还是抑制了它。 就像肖伯纳说过: “人们的确有赖于 思考,但是内在的需要总是驱使他们从事创造,只是或多或少,或强或弱,因人而异罢了。 ” 富有创造力的方法可以使问题更为简洁地得到解决,使答案显得一目了然。而在尚未想到这种创造性地 解法之前,问题的答案似乎总是深不可测的。 由于创造发挥的程度不同,因而它所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只承认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是创 造,而一个孩子即兴的歌舞、故事就不是创造了,他们都在不同的程度上表现了用新鲜眼光看待自己和 外部世界的创造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发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在下降,有时候竟然比不上一个孩子。我们的思维有很 多时候被禁锢在一个不成文的框框里,形成了固有的思维定势。面对问题,只是想一味地寻找标准答案 而忽视了创新设想的提出。似乎创造一词离我们越来越远,只是陷入无尽的困境当中。 那么,一个人的创造能力能否提高呢?要怎样提高呢?这的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由于我自身的能 力有限,对于许多科学性的方法还不够了解。现在我就从一些肤浅、粗糙的发放入手,简单介绍几种我 认为可以提高创造能力的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二、如何开发个体的创造能力 1.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1)乐观、愉快的心情——首先,先暂时不谈外部的环境对个人创造能力的影响,一个人的积极、稳定 的生活态度是提高个体创造能力的基本条件。因为乐观、愉快的态度和积极有效的活动是有助于创造的 活动的产生的 (2)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果一个人的为人处世总是十分的偏激、情绪波动过大、具有许多不健康的嗜

好和习惯,比如吸烟、喝酒。那么他的创造力比起其他人来说是必定会差些的。 。 (3)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创造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过程中会经历很多的挫折,因此,要求 创造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困难面前那不灰心、不退缩。 (4)严于律己、刻苦勤奋——创造活动中有可能会涉及到运气的问题,但是绝大部分时间都要求从事创 造的人能够以认真、刻苦的态度来对待。从一点一滴的积累开始,踏实地向前行进每一步。 (5)冲破束缚的冒险精神——创造似乎就是味了克服障碍,而冲破一些旧规则所设下的束缚必不可少的 是一种敢于冒险的精神。在创造的过程中,一些保守者的批判与嘲讽是必然的。一旦你冲破这些困境, 等待你的必然是一片海阔天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你还要保持足够的勇气去面对以后的问题,因为那 些保守者仍会指着你的成果说: “那只不过是运气而已! ” 2.遗传与继承 (1)创造能力的遗传 我们不能否认,创造能力是可以遗传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对富于创造能力的父母, 会将一定的创造能力遗传给其子女。当然其中的因素包含很多,如教育环境和后天培养等,但是遗传基 因也会充当一个重要的角色。一般来说,禀赋比较好的个体,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其智力发展比 较快。 (2)创造能力的继承 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中,有很大部分内容是以再造为主的,不可能全部都是纯创造出来的。一种创造性 的方案产生后,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模仿,而成为再造性思维的工具,在以后的不断套用和模仿中逐渐 脱离了创造性方法的行列而成为常规性的做法。 3.向他人求教

当你向他人征求意见时,会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灵感。尤其是被请教者是与你所从事的职业或专业差距 较大的人群时,这种灵感会越加明显。因为他们的生存环境和工作范围使他们拥有和你差异较大的思考 模式。针对同一问题,他们往往会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或许那不是你想要的,但是你却能从中获得巨 大的启发。因为某些异想天开、不切实际的观念,可以通过在创造总结出合理而出色的方案。这恰恰也 培养了你的组合创新能力。 4.批评与自我批评 当经过一番思考或行动获得了若干个解决方案以后,我们必须做出实施或者放弃的选择。因为在以 上的方案中,有的可能抑制了创造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或许是因为他的实施难度较大,抑或是他偏离了 我们创造命题的主旨。但是放弃某一个方案中就是需要勇气的,暂且不论他的正确与否,单论及他所涉 及的努力而言就是巨大的了。所以我们要善于对自己的创造活动进行反思,勇于批评,即使看到各个方 案的优点和缺点,最后选择一种合理的创造方案付诸实施。切不可不敢面对创造活动中的失误,而使创 造活动走向死角。 5.提出独创性的方案,坚持到底 创造火红是有规律可循的,若想完成一个好的创造性活动则必须有一套晚辈的独创性方案并且拥有坚 持到底的决心。制定方案是要考虑周全、足够灵活、留有修改的余地,这样会增大成功的机会。 6.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 所谓思维定势,是指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一种预先准备的心理状态,它能够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势、程度 和方式。构成思维定势的因素,主要是认知的固定倾向。思维定势是指思维在形式上常常采用的、比较 固定的甚或是相对凝固的一种思维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内容①。 人一旦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势,就会习惯地顺着定势的思维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 想问题,这是很多人的一种愚顽的“难治之症” 。认识的固定倾向是一种习惯,而习惯却是一种因循式的 思维形式。习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不假思索的反应行为和适应行为,经常使我们不饥而食,不困 而眠,不愠而吼,压倒合理的思想而不给它以自由发挥的机会。若我们想要提高我们的能力,就必须从

冲破思维定势开始②。消极的思维定势能束缚人的思维,是影响创造力的枷锁。创造能力主要指创造性 思维、创造性个性品质、创造技能三个方面,其核心为创造性思维。如何挖掘灵感思维形成创造思维, 是当今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关键所在。综上所述,人一旦走出了思维定势,就会有许多奇迹的创造。 三、辨证地看待创造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地强调着创造能力的重要性,许多的人们也在尽自己毕生的精力创造着,但是我 们却往往忽略了很多东西。 因为一些创造性的活动,人们发明了汽车、空调,正因为如此,全球气候正在变暖;因为一些创造性的 活动,人们向宇宙中发射了许多探测器,正因为如此,广阔的宇宙中多了许多被遗弃的飞船、卫星,从 而成为了太空垃圾;因为一些创造性的活动,人们为了催促植物的生长而发明了农药和化肥,也正因为 如此,水和土壤受到了污染,连人们自己最基本的健康也得不到保障;因为一些创造性的活动,为了开 发更多的产品,无休止的资源开发开始了,可是人们却很少补充已经为数不多的资源,渐渐地,地球被 掏空了?? 在这里,我并不是说创造活动对于我们是有害的,也不是否认这些创造性活动给人们带来的益处, 可是由于人们不适当地利用、不适当地开发,这些创造性活动带给我们的极有可能是可怕的后果。我只 是希望人们能够正确地应用自己的创造能力,正确地利用创造所生产的产品。在享受创造的同时多一份 理性、多一份节制。正确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以正确合理的方法享受创造所带给我们的乐趣。

毕加索说过: “每一种创造行为首先是一种破坏行为。 ”一中思维越新颖,越重要,他的破坏性以及继而 给我们带来的焦虑烦恼也就越大。我们的天性倾向于抵制新的思想。抵制程度与这种新思想的新颖程度 以及种种新思想与传统和习惯相背离的程度成正比③。 总之,创造力有助于发掘和增长我们的智慧,而指挥反过来又会促进我们的创造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