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人都在拼特色,农庄餐厅究竟靠啥吸引城里人?

 秤砣虽小压千斤 2016-09-15



餐饮做为典型的“现金奶牛”项目,几乎已成为所有农庄的标配。

 

但许多农庄的餐饮经营并不乐观,要么上座率很低,要么客单价上不去,要么成本高企利润低下……

 

这种惨淡的背后,大多并非饭菜特色不够、质量不高,也不是价格太贵,而是对消费对象的理解出现偏差。

 

在温饱问题早已成为历史的今天,城里人为什么到农庄吃饭?如果我们真正搞清楚这个问题,农庄餐厅的经营就会找到突破口。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还会发现,农庄餐厅的价值,也远远不仅是卖饭。


安徽某农庄,庄主是一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对农村有深厚感情的企业家。

 

在庄主看来,农庄餐厅,就要突出农村人的质朴和诚意。所以,这个农庄的餐厅里,饭菜的分量非常大,并且都用硕大的盘子摆放,几乎三五个盘子就能放满整张桌子。更重要的是,这里的饭菜价格十分亲民。

 

但遗憾的是,虽然菜品味道还不错,真正的土鸡土鸭,也还算有特色,但生意一直上不去,回头客更是少有。庄主百思不得其解,便找木尧老师求教。


 

质优价廉、菜量十足的这家农庄餐厅为何生意惨淡?在木尧老师看来,质优却价廉、菜量足却没有卖相,恰恰是这家餐厅最大的问题。


份量大、价格低,在农村人看来是一种实惠体现,但对于许多城里人而言,却会有另外一种解读。在他们看来,吃饱早已不是就餐的主要目的,份量巨大,根本吃不完,这不仅是一种浪费,还会增添内心愧疚感。


其实,这种经营困局的背后,根本上还是庄主们对“都市人为何到农庄消费”这一问题缺乏深度认知和合理解决途径。


嫁接城里人餐饮习惯,而非取代


在吃饱吃好已经成为历史的今天,吃出特色、吃出场景,正在成为都市人的一种潮流。这也是农庄餐饮获得巨大市场的原因。

 

许多庄主对这一趋势并不陌生。但是,什么才是城里人认为的特色、场景?在这个问题的理解上,许多人出现了偏差。


 

比如前文中这个庄主,他按照农村人的理解,认为城里人到农村来,就应该吃出“实在、诚意、性价比”。

 

但事实上,城里人喜欢农庄的土鸡、土鸭、有机蔬菜,并不意味着他们喜欢完全不讲究“色、香、味”的大锅乱炖、粗糙容器盛放。


就像城里人喜欢乡村的老房子和老家具,但他们绝不会愿意在“原汁原味”的土炕上去住宿。他们喜欢乡村幽静的自然环境,但是却接受不了没有WIFI和娱乐活动的夜晚。



超大份量的菜肴,在农村人看来是实在,但在城里人看来,没有丝毫美感的大容器大份量,是一种缺乏品味的体现。甚至一些敏感人士看来,这是不是在嘲讽我太能吃?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农村有自己的自然古朴,也有自己的落后,城市有自己的繁华和潮流,也有喧嚣背后的寂寞。两种事物的嫁接、融合,不是因噎废食地用一种事物去取代另一种,而是各取优势地去互补。

 

所以,农庄餐饮真正的价值实现途径是:在保留城里人对“色、香、味”追求的基础上,再把他们对于食材安全、就餐环境、菜品特色的需求和农庄特有的供给进行嫁接,而不是简单用农村人就餐方式去取代都市餐饮习惯。


城里人到农庄,吃的不是菜,是“寂寞”


城里人到农庄去,吃饭往往只是一个环节,甚至是附带部分。大部分游客到农庄的核心目的,更多是在繁忙的都市节奏之余,寻找一种放松休闲的生活方式。

 

从这个角度讲,如果把餐饮置于休闲体验的生活方式中,会发现餐饮更多的玩法和价值空间。



比如,如果餐厅规定,让儿童动手采摘蔬菜,餐厅免费加工,那么,家长们就会增加在农庄就餐的几率。

 

所以,农庄餐厅卖的不是菜,是城里人的“寂寞”、是亲子的大自然课堂、是农庄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对应的,农庄餐厅的经营,也要与之主动进行融合。


餐厅最适合农庄产品在地推广销售


农产品营销,一直是困扰许多庄主的难题。其实,农庄餐厅就是一个极好的在地推广途径。

 

比如,所有客人就餐时,都免费送一份农庄的特色水果或有机蔬菜。再比如,农庄的散养土鸡,客户品尝后,可以现场认领或者购买带走。



如此,在农庄这样真实场景的背书下,现场体验后,游客很容易进入感性冲动的消费意识中。

 

我们看到很多农庄主抱怨自家的产品“好在深闺无人知”,农庄餐厅的这种场景营销,不就是“三产拉动一产”极好的途径吗?


作者:老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