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不出芽儿,养殖不下崽儿的业余选手,想搞农业怎么办?没错儿,可以做农场的。不需要亲自去种什么,也不用亲自去养什么。 但请不要瞧不起他们,这些人有钱,会开餐厅,懂运营,懂管理,又有能力承担风险。咱们这些种地能出金,养殖能下崽儿成群的专业农业匠人,还要仰仗他们给发工资呢。 而对于一个初创农场来说,在正常智力的情况下,有80%的收入都是来自餐厅的。当然,这里也不排除有些牛x的人,可以脱离对餐饮的依赖。 所以,农场餐厅里吃什么,炒什么,炖什么,烤什么,特色是什么?都该受到重视。客户吃的好,农场活;客户吃完骂,农场可能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01 在北方的农庄餐厅,得有硬菜 到了北方的农庄:除了卖有机食材,自家产的吆喝,主要是菜得够硬,菜量得足。 这一进入11月,就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充斥着北方:农庄到处都是晾晒的大白菜,为什么呢?北方人尤其是东北,冬天都会用大白菜积酸菜。在北方,这是很多硬菜的配菜。 要说这什么是硬菜?相信每个人心中的“硬菜”都不一样。 看看下面这些人,是怎么解释的。 听听,这可比百度里解释的接地气多了,多实在啊。要是觉得解释的不够充分,没关系,这有几位大哥,专门跑了趟广州去解释“什么是硬菜”,南方朋友表示“听不懂”。 其实,很多农场,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而这些特色产业衍生而来的系列美食,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只要打造好符合当地人口味的菜系和健康养生标准,就会收到追捧。菜品也就足够硬了。 02 南方的农庄餐厅,得有好汤 到了南方的农庄:“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 在南方,大部分人都保持有喝汤的习惯。所以在南方做农庄,能煲的一手好汤,绝对是一大特色。 相比北方,这边菜系偏于精致,讲究摆盘,俗话说:“食在广东。” 谈及饮食文化,多爱以南方餐饮为例。 虽然没有北方流行的硬菜的说法,但是很多菜式完全符合硬菜的标准。这不,已经有人开始为南方菜系“正名”了。 所以,在农场用餐,填饱肚子和吃好是两码事。什么是好?适合口味,符合习惯的才叫好。满足了客户的嘴,才能俘获客户的心,才能心甘情愿的付钱给你。 03 餐厅是农庄的伴生体 农庄盈利的点在于优良的体验。一顿难忘的特别的美食是一次出游的重中之重。参与感强,品尝没有尝试过、甚至是自己亲手做出的菜肴,相信是每一个去农庄里的游客所乐于尝试的。 农庄离不开餐厅,单独存在。哪怕是一个临时搭建的餐厅,也要有。没地方吃饭,其他体验项目做的再好,也会被游客从心里下架。 北京的洼里乡居楼,门票30元/人,(工作日20元/人),老少皆宜,600多亩的园子,想玩什么都行。门票一年上千万的收入。可为什么还做餐饮呢? 为了赚钱吗?更多的是为了给游乐园做配套。因为来洼里的人,在游乐园这边玩累了,大部分都会到餐厅这边吃完饭再走。如果没有了餐厅,又有多少人愿意啃着面包来玩呢? 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农场里都得有客户心里想着的“硬菜”,这个度我们自己来把握。 如果把农庄比作皇宫,餐厅就是后宫,后宫不稳,前朝早晚都要灭国的。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