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雄浑——《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五七言今体诗钞》: 是五律中《离骚》。 《唐诗鉴赏辞典》: 相思不眠之际,有什么可以相赠呢?一无所有,只有满手的月光。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沈熙乾) 《唐诗别裁》: 不说明己之感秋,故妙。 《诗境浅说续编》: 自来对月咏怀者不知凡几,佳句亦多。作者知之,故着想高踞题颠,言今夜清光,千门共见,《月子歌》所谓“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秋思之多,究在谁家庭院?诗意涵盖一切,且以“不知”二字作问语,笑致尤见空灵。前二句不言月,而地白疑霜,桂枝湿露,宛然月夜之景,亦经意之笔。 《唐诗评选》: 前四语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 《唐诗鉴赏辞典》: 全诗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多么有意味的诗境呵!须知这俨然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亦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因此可以说,《秋歌》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周啸天)
《雨村诗话》: 诗有借叶衬花之法。如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自应说闺中之忆长安,却接“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此借叶衬花也。总之古人善用反笔,善用傍笔,故有伏笔,有起笔,有淡笔,有浓笔,今人曾梦见否?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如黄生所说:“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 (霍松林) 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地方却不是往年那个地方,自然,身边的人也不再是往年的人。被贬湓浦(pénpǔ,今江西九江),物是人非,故乡不见,孤苦伶仃。诗歌清冷至极,悲苦无形。 六、最感伤——《中秋月》(宋·苏轼) 作者苏轼与其胞弟苏辙(字子由)久别重逢,共赏中秋之月。如此赏心乐事,却让作者想到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诗歌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七、最著名——《水调歌头》(宋·苏轼)
王闿运《湘绮楼词评》: 大开大阖之笔,亦他人所不能。才子才子,胜诗文字多矣。 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发端从太白仙心脱化,顿成奇逸之笔。 杨慎《草堂诗余》·卷三: 中秋词古今绝唱。此等词翩翩羽化而仙,岂是烟火人道得只字。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 》后集卷十三: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 ,余词尽废 《人间词话》: 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 》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历史上的张孝祥,是一位有才华、有抱负、有器识的爱国之士。但在这首作于特定环境的词中,作者的高洁人格、高尚气节以及广远襟怀,都“融化”在一片皎洁莹白的月光湖影中,变得“透明”、“澄澈”;经过了“宇宙意识”的升华,而越发的肃穆、深邃和丰富。作者奇特的想象、奇高的兴会以及奇富的文才,又“融解”在一个寥阔高远的艺术意境中,显得“超尘”、“ 出俗”;经过了“宇宙意识”的升华,而越发的朦胧、神秘和优美。 ![]() 诗人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以温馨开始,以无言结局。在诗人的眼中,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明明心中相爱,却不能在一起”。如何不让人伤心至极? 最后,小编想问,你还记得这样一轮月亮么?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中秋,别忘了给家里打个电话哟~ 诗词世界原创平台 名家诗选 | 海外诗吟 诗坛资讯 | 诗社雅集 诗评诗话 | 学诗医诗 校园诗人 | 女性诗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