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巧妙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试试这些小妙招

 自带buff 2016-09-15

“中秋团圆,你的幸福我来定格”

征集全家福主题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

点击下方链接,快快来参与吧!

拍全家福照片的正确姿势,你get到了吗?


最近有朋友跟小编抱怨,他的孩子常常无理取闹,一旦看中什么东西,非要不可,不满足他,就又哭又闹,满地打滚……相信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也是常见的,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几乎是每个父母都会遇到的问题,然而不同的处理方法,所产生的教育效果也是不同的。今天就和各位父母聊聊这个话题:父母该如何巧妙地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



孩子为什么会提出无理要求?


许多家长发现,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各种办法都用尽,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父母应反思自己这两个方面的原因:
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
孩子掌控自己生活的机会微乎其微,他们总是倍感珍惜。刚刚主宰了一小会儿自己的生活,享受了一段自由快乐的时光,可是大人一声令下“时间到了,我们该走了”或者“就这些,再也没有了”,就要将他们自我掌控的权利夺走,想一想,他们又怎会乐意呢?所以,父母应学会让孩子容易接受的表达方式和沟通技巧。


父母往往说到做不到
大人自以为能洞察孩子的内心,其实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他们能敏锐地注意到父母往往“说一套做一套”。比如,当大人宣布“你还可以玩10分钟”时,最终他们得到的时间可能只有5分钟,也可能长达30分钟。他们意识到大人的立场并不那么坚定,因此,常常寄希望于发脾气、撒娇、软磨硬泡、撒泼打滚,或故作可怜,让大人妥协。


父母应如何巧妙地和孩子沟通?


招式一: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首先父母不必对孩子的要求忙于表态,要从孩子的角度想一想要求是否合理,了解一下孩子提出这一要求的动机是什么。对于合理要求当然应支持,并尽可能予以满足。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暂时做不到,也要向孩子说清楚,目前为什么还做不到,并且告诉他们如何才能实现。


招式二:用“可以”取代“不行”


首席心理学家布鲁斯·格莱朗博士表示,当听到父母说“不”时,一些孩子无法理解父母为什么会拒绝自己。当孩子提出看似无理的要求时,父母首先应接纳孩子的情绪,对孩子说“知道了”、“好的”、“可以”等肯定句。例如孩子提出要吃糖,妈妈说:“晚饭前不准吃糖”,那么只会导致孩子怒气冲天。如果妈妈说:“可以,饭后我会给你吃糖,现在咱们先吃完饭”,这种表达方式,孩子会更乐于接受。



招式三:让孩子有机会选择

给孩子有选择的机会,会让孩子感觉自己“有权”控制局面。这种选择的自由替代了指令性要求,孩子没有了压迫感,也更愿意与父母合作。给孩子选择的自由,还可以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逐渐形成自己的判断力。 如当孩子不肯上床睡觉,可以这样说:“还有10分钟就到睡觉时间了,是先洗漱还是先讲个故事?你选哪一个?


 招式四:故意冷淡应对


儿童心理学家发现:很多孩子调皮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有时孩子会故意做一些恶作剧,以观察你的反应。如不让他打开冰箱的门,他就故意当着你的面把冰箱门打开,然后等着你发作。此时,你装作看不见,当他讨个没趣后,就会停止这种恶作剧。但父母更应当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在生活中,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爱。


招式五:转移注意力


对待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或有危险的活动,应当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可采取转移注意力的办法进行软处理。如打开电视机看一些有趣的节目;给他最喜欢的一件玩具,或者干脆带孩子离开当时的环境等。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条件下,也可以满足一下孩子想体验的心理。如孩子非要去摸热水瓶,不妨把瓶塞打开,拿着他的手靠近瓶口上方,当他感到烫时,就自然会远离这个危险的物品。



情景模拟

你可以这样说



当孩子拒绝你,说“不”的时候。


 这样说:好的,你可以说“不”,不过,我能听听你说“不”的原因吗?


 ×不这样说:小孩懂什么,你怎么这么犟啊,我是为你好。


孩子的心声:当我说“不”时,我在尝试我的独立性,想证明我长大了。我在学习不惧怕别人,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当孩子用哭来达到目的时。


这样说:如果你不哭的话,我们一起看看怎么办。安静下来,你想对我说什么?……


× 不这样说:哭哭哭,你就知道哭。我怎么有你这样的孩子。


孩子的心声:哭是有用的武器,以前我使用时就成功过,我要到了我想要的东西。哭也是我本能地表达自己的方式,我还不能完全清楚地表达自己。
当孩子倔强不想理我们时。


这样说:我能够帮你吗?和妈妈说说,你心里就舒服了。你能感受到我很担心你吗?


× 不这样说:我跟你说话呢!怎么回事儿,你这孩子怎么又不理人啊!


孩子的心声:我倔强不说话,更能引起爸爸妈妈的关注,当我感受到妈妈在关爱我的时候,心里已经舒服多了,也愿意说出心里的秘密了。


孩子有时也知道自己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但是他想证明的是“自己是否有求必应”以及“大人是否听我的”,孩子只是很享受和依赖能控制大人的感觉。读懂孩子的心理密码,沟通才能畅通无阻。希望每个父母都愿意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孩子的声音,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关注“亿童父母学院”公众号

回复如下关键词,了解更多内容


家庭教育理念︱情绪管理︱品格培养︱
艺术培养︱ 教育视频︱动画集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