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羽球基础 | 欲学步法,必先——学“移动圈”

 敬人畏命 2016-09-15



羽毛球是一项高速度的运动。在相对有限的空间内,双方都试图迫使对手失去平衡或位置。因此,羽毛球选手需要快速并有效地移动,才能在比赛中有好的表现。
一、移动圈
移动圈,就是对手两次击球之间做的移动。这是最高一层,是原理性的,规律性的,公式性的,统领性的。

移动圈有四个部分:
1. 启动:发生在对手击球的瞬间,使你能够向来球移动。
2. 到达:利用有效的移动方式到达击球点。
3. 击球:或者更精神地说是击球时身体的移动。
4. 恢复:利用有效的移动方式向对手可能击球的方向恢复。
配图:一个移动圈的示例

启动,发生在对手击球的瞬间,使你能够向来球移动。
 
到达,利用有效的移动方式到达击球点。
 
击球,或者更精确地说是击球时身体的移动。
 
恢复,利用有效的移动方式向对手可能击球的方向恢复。
 
配图:移动圈示意图

二、移动组
或叫“移动模式”,是按照“移动圈”的原理,由“移动元素”组成的,服务于特定移动需求的移动圈。

这是第二个层面。就是传统的“上网步法”、“后退步法”、“左右移动步法”等。在理解“移动圈”概念时,我们用“移动组”这个概念;在口语中,还是要用“上网步法”,不能用“上网移动组”,这是约定俗成嘛!

再细分,可以分为十个移动组,如头顶后场、中线后场、正手后场、中场右侧、中场左侧、正手网前、中线网前、反手网前、后场反手位、追身球的移动等。这不同的移动组,移动原理相同,移动元素有别。

配图:这是一个移动圈,也是一个后场头顶区正手击球移动组(模式)

配图:这是一个移动圈,也是一个后场正手位击球移动组(模式)

三、羽毛球移动的几个元素
移动元素,是构成移动组的构件。这是第三个层面。如果你看过水平很高的选手的比赛,你会注意到几个基本的移动元素反反复复。这些元素包括:

分开步
跑步
并步
后交叉步
单脚跳/旋转
跨步
起跳
落地

看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传统的“步法”概念,与“移动圈”的理念的最大区别了吧!我们以前的“步法”,其实就是“移动元素”,顶多是“步伐”。

单独训练这些基本元素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更好的是要将这些元素连接起来训练。这样才能使球员更有效地在场地移动。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将这些元素放在一起形 成“移动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