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法中的师徒之道

 秤砣虽小压千斤 2016-09-15

                      

我们从小就经常听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啊,或者“师徒如父子”啊,这是社会上自古以来尊师重教的传统,而佛教之中更是如此,佛教的经典和律典之中,不但强调依止善知识的重要性,而且把成为师徒的条件,以及师徒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师徒之间相互的态度等等,都作了明确清晰的规定。

比如你要成为别人的师父,在佛法上教导别人,那么首先自己要在戒、定、慧上有所深入,至少在某个方面能够真正帮助别人。其次呢,还要有硬性的条件,比如你要给居士授皈依,那自己得是受具足戒的比丘,你要剃度别人出家,那你得受戒十年以上,才有资格。

当你成为了别人的师父之后呢,如果你针对的是在家徒众,那么只要在佛法上尽心指导就行了,如果面向出家的弟子呢,不但要教他佛法,还得在生活方面给予帮助。所以古代祖师们说,如果师父有法有食,徒弟打也别走;师父有法无食,辛苦也随师住;师父有食无法,可以礼谢而别;师父无法无食,可以不辞而去。

做师父的教育弟子,也得讲究方式方法,这方面的内容很多。举个简单的例子,律典中说,如果弟子犯错了,师父在教诫之前,应该先观察一下自己有没有生气,如果自己怒火中烧很可能口出恶言,那么这个时候就不要开口。应该等自己心平气和了,然后才可以教诫弟子,哪怕表面上疾言厉色,但内心却真正的是出于慈悲,真正的是为了弟子改正错误。


作为弟子呢,对于师父一定是要恭敬谦逊的,经典中常说,学习佛法要把自己当做病人来想,我们的烦恼和疑惑都是病,而佛法是治病的药,善知识则是能帮我们看病的医生,所以对于师父一定是要心怀感恩和敬重的,不但要认真学习师父的教导,还要尽力照料师父的饮食起居。

但是,对于师父的尊重却不能是盲从,对师父的教导还是要善于抉择。如果师父的言行或者讲授的道理明显违背经律了,那么作为弟子要好言相劝,甚至苦苦请求师父改正错误。如果师父不听从劝告,或者师父安排自己去做违背戒律的事情,那么作为弟子,是可以告辞而去,另择明师的。

而最为重要的一点,则是应该明白师徒共同的责任是什么?小而言之,是在佛法上互相增上共同进步,大而言之,则是为了佛教兴盛正法久住。所以,师父收徒弟,不能为了名闻利养,不能为了有人帮自己干活,帮自己打理寺院。徒弟拜师父,也不能为了拜个高僧大德有面子,或者出家了以后有前途。


世间的师徒传授知识和技术,靠着世俗的感情维系师徒关系,一旦感情淡漠了,甚至有了利益冲突,很容易也就反目成仇了,师父不像师父,徒弟不像徒弟,成为大家的笑柄。佛教中的师徒关系,却不能这样,师徒是解脱路上的同行者,这是累世的善缘,特别值得珍惜。

当然了,现在末法时期,确实也有很多不如法的乱象,有不少出家人为了名闻利养,给居士授皈依,随意剃度出家弟子,而自己却不能在佛法上教导弟子,这也确实是让人很无奈的事情。可越是如此,我们更应该慎重的选择师徒关系,更加珍惜师徒之间的缘分才行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