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画家张克华

 百了无恨 2016-09-15
张克华,1961年生于山东新泰。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山东省美协理事、山东省书协理事、济南市书协副主席、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创作员、中华东岳书画院院长。作品曾多次在《解放军报》《解放日报》《大众日报》《空军报》《美术报》等报刊发表。

  灼灼其华见笔端

  走进山东画家张克华的画室,那些作品中的花卉绚丽灿烂、生机勃发,其活色生香之态、争妍竞秀之情、生生不息之理,使我感受到善悟自然之美的张克华在“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下,对生活的讴歌,对情感的寄托。

  张克华出生于泰山脚下,工作、生活在泉城济南,自幼深受齐鲁风情和儒家文化的熏陶。他认真领悟古代艺术的雄浑气魄和质朴精神,并把这种气魄和精神融入到以笔情墨趣见长的文人画传统之中。他借鉴山水画的构图、技法对花鸟画创作进行探索和创新,使画作呈现出大开大合的布局形式和开阔的空间层次,彰显出恢宏的气势,生发出蓬勃向上的生机。

  淳朴大气、生机勃发是张克华画作的特点。他的笔墨语言强调刚劲和张力。多年来,他坚持研究书法、以书入画,使其画作线条灵动、笔力强劲。他的作品构图呈现出一股张力,但又皆在法理之中。这是他多年进行笔墨修炼的成果,也是其个人修养的体现。他的很多作品打破了传统折枝花鸟的旧程式,显得气韵雄强;但又符合传统绘画的法则,将笔墨之美、意趣之乐蕴藏在画面之中。

  张克华十分重视作品的构图和布局之美。他精心营造出主次分明的画面,既使主体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又展现出笔墨语言的丰富性和变化感。他善于将刚劲的线条与富有浓淡对比的墨色块面进行有机结合,以遒劲有力的长线条统领画面,用灵动的点、擦、皴、染加以辅助。在创作中,他常先以大笔、大墨奠定画面气韵的基础,然后再一笔一画细心收拾,使作品具有“远看有势,近看有质”的效果。他善于将墨与色相融相汇,使浓彩与墨色既相互辉映,又各具特色,令画面展现出优美的气韵。

  中国画一直崇尚精神的深沉和内心的自由,重视品位,追求高雅,讲究文韵与情趣。这些奠定了中国画近诗情、远俗韵的文化特性。饱尝生活五味的张克华更注重对画作精神、意境的表现。他的作品既有深沉的思辨,又有激扬的情志和美学的厚重感,经得起反复品味。他画得较多的是气清韵雅的墨荷、饱满结实的石榴、姹紫嫣红的牡丹,还有桃子、梅花、葫芦、芭蕉等与其生活和人生经历相关的题材。《明湖清香》《墨色神韵》《秋韵》《腊梅迎春》《葫芦飘香》等画作,皆为其人生阅历的写照和人生感悟的抒发。他赋予画中花鸟以生命,注重借花鸟阐发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艺术追求。

  张克华既有着开朗豪放的性格,又有着较为深厚的学养。他一方面满怀激情地深入生活,去写生、去师法自然;一方面注重学习文史、诗词和绘画理论,研究陈淳、八大、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王雪涛等前辈的作品。他借鉴西画技法,以西润中,并注重提高画作的文化内涵和格调。他善画芙蓉,以大写意笔法融合西画冷暖色调的技法,挥写出芙蓉的大气与壮观,并常用简笔营造出清新典雅的山水背景,使画面辽阔深远。

  张克华从军多年。无论在部队基层还是当领导干部,他都不忘研习书画艺术,通过创作来为祖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他说:“用画笔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是我最大的心愿。”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在家乡策划、组织了许多艺术活动,努力为山东的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张克华用画笔展现出灼灼其华的花草,用心灵感受生机勃发的自然之景。他将前人的古韵呈于笔端、留于心间,以质朴大气的墨与彩去搜寻绘画之路上的华美与绚烂。


  芙蓉国里尽朝晖


  秋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