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age,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 Dylan Tomas “不要温和地走进夜晚,愤怒吧,愤怒光的消逝。” 容我拙劣地翻译一下狄兰托马斯的这两句诗,这也是我想跟所有被原生家庭问题碾压过的孩子说的话。这篇文章,大概只有你们,才能真的明白。 / 什么是「原生家庭」问题? / 每个有问题的原生家庭都基本是破碎的,或者家人处于半分离状态,父母自顾不暇地争吵,或者应付自己的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问题,譬如神经质,譬如狂躁症,譬如家暴,譬如酗酒。 在这样的家庭里,小孩总是被忽略的那个,或者是作为一方父母的武器扔出去砸另一方父母,或者根本就是一方的出气筒,更有甚者是两方的出气筒。因为这个家里最弱小的就是孩子。还有的家庭,母亲或者父亲过于弱小,这个家庭的孩子就从小摒弃了自己孩童的身份,转而强行要求自己做小大人来协调家务。 这样的孩子,长大通常都是自卑的,受不得一点委屈的,外表越骄傲,内心越自卑。 因为他们的自尊已经被父母打压的很小了。别人一句简单的玩笑话,类似“难怪你妈不喜欢你哦。你肯定不是他们亲生”的这种,都能让他们瞬间暴怒,恶狠狠地戳别人痛处,然后不欢而散,对方尴尬而生气,而这个孩子却可能会冲到洗手间里哭,像受了天大的委屈。周围的人一定都莫名其妙。 这样的孩子,无比渴望爱,又不知道什么是爱。 他们既会是最无私的天使,当遇到自己喜欢的人的时候,会把自己知道的好的一切都给对方,来换取对方同样浓烈的爱。 他们也会变成最自私的魔鬼,一旦对方不接受,或者不能完全接受,他们会认为对方拒绝的不是这件事,而是自己这个人。于是他们会变得歇斯底里,会历数自己为对方的付出,而如果对方说“可我没要求你这么做啊”,他们就会疯掉,觉得自己彻底被欺骗了,被玩弄了,走入疯狂的极端。 他们在感情里一会儿热情似火,一会儿又冰冷无情,还因为没有安全感,总爱不断的要求对方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来证明对方对自己的爱,比如没理由的争吵,而且一吵架就上纲上线,然后指责对方不爱自己。 总是爱没来由的吃醋,或者消极进攻“TA确实不错,我永远都不会像TA那么好”。分手都是对方的错,不然“不是说爱是永恒的忍耐和包容吗,不是说会陪我成长吗,你失信了,其实你根本做不到”。 一开始就设定“他一定会走”,然后拼命作,把对方作走了,证明“我早说了,最终他会走”然后进一步认定这个世界就是冰冷残酷的,没有什么感情是永恒的,也没有什么人是真的可信任的。 他们常常这么想,或者这么说。 我初恋的时候才谈三个月,就哭着要跟男友分手,对方完全懵逼了,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我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美好,我很忧郁,我有很多毛病,我怕你真的认识我后就不会爱我了。所以我想现在分手,起码你记得的永远是我的好”。 初恋当然是百般安慰,说不会的,人都不是完美的,每对恋人都会有争吵的,这都是正常的。关键他说“我不知道你过去受了什么苦,但我从今以后会让你幸福的”。 然后我就认定这个人了,因为觉得自己太破碎了,有个人还能珍视简直是天大的运气,又极其渴望一个家。在家里没有得到过的关怀和任性的宠爱,我都想在他身上得到。 结果当然很糟糕,一年后,我们第一次分手了。他也是人,而且是个不谙世事的少年。我当时根本不知道给他留空间,因为没有自我,于是把他当做我的自我,总想跟他“合为一体”,以为这就是爱的最高境界。 其实都是自私,而这自私来源于,小时候需要被关注,被爱护的时候没有得到。那个时候听到我妈最常说的就是“如果没有你该多好”或者“不然我们一起死吧。我先杀了你,我再自杀”。 惶惶不可终日。 / 在学习和成长中懂得「爱」 / 猎手说的对,亲密关系是面照妖镜。是人是妖,走进一段关系便知。 我第一次爱上一个人,在许多歇斯底里的背后,我的理智在告诉我,这是不对的,你不是这么想的,但我嘴却咆哮着最刺人的话;我明明知道他也是爱我的,他对我很用心,但我仍然会不接电话让他找不到,然后在十几个未接来电之后,他停了,我却对自己说“看吧,他果然不够爱你”。不断游走在快乐与痛苦的两端。
猎手也说过,爱情和工作是突破原生家庭的唯二法宝。 至少对于我而言,我只走了这两条路。我开始转变的最初原因就是不想失去他。一开始我以为,这是因为我不懂恋爱,于是开始搜罗两性关系的书,学会了一些技巧,加上文科生天生的浪漫,我们还是磕磕碰碰的,时好时坏地走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开始兼职了,我跟一般的大学生不一样,我有工作,是兼职英语教师。 最开始是因为有点颜值,一开始上课,学生就表达了极大的崇拜。突然被这么多人无条件的爱着,我开始第一次格外用心和负责的去做一件事——备课。 当我同学还拿20一小时的补课费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收80-100了。虽然比不上那些新东方的名师,但我每次备课至少是3个小时的。慢慢的,老板和学生都很喜欢我。我看着他们,像看到年轻时的自己,所有我没有得到过的,我都希望他们拥有,自然是掏心挖肺的好,而且不求回报。因为大概在我心里,我对着的不是学生,是那个14岁的自己。不求回报的爱,往往才会引发和带来不求回报的爱。 这真正被爱的感觉,支撑着我走过了所有感情不顺的时光。 工作,则是给了我自信和存在感。 这种感觉,我当时并不知道,但是在和一群一群学生的交往中,我开始朦朦胧胧的知道,什么是爱,如何去爱。又因为工作的出色,读书的出色,我不断拿奖,在读书和工作这条路上真是相对算很顺利的了。我开始有自信了,那种,我可以掌握自己的生活,而不需要苦苦等待和祈求一个白马王子带我走出苦海的自信在心里悄然发芽。而且我爱读书,在书里问每一个智者我行为背后的答案。 自信的开始就是我初恋的结束了。因为我开始理智地看待我们之间的问题,我跟他并不算合适。但是分手对我也是巨大的打击。毕竟四年。而且我还背负着重大的心理压力,我的情绪不够稳定,我还是被戳到点就会炸。我还是担心,没有人会真正的爱上我。所以我把自己埋在工作里,不问情事,当然有人追,可是从来接触一下就没有兴趣。 分手的那两年里,也遇到了很多人,但你要是问我他们是谁,我真的不太记得了。我一直在看书,一直认真去学做人,学做事。比方说,以前到新的环境,别人对我平平淡淡,我第一反应一定是“他们不喜欢我”,而后来,在不断的自我学习和突破中,我学会提醒自己“不要瞎想,还没开始工作呢,大家只是不了解你,别着急,慢慢接触”。我一直很努力地去学着控制情绪,但在两性关系里,我碰一次,死一次。一次恋爱都没谈成。 与人沟通或者制造浪漫,对我来讲,其实都不难。我初恋至今对我念念不忘,他说他很想念有我在身边,可以无话不谈的日子。所以说在情绪正常的日子里我是很会提供情绪价值的。然而我最大的困难是,我无法对别人展示这样的自己,除了他,我就没让谁走的这么近过。 而他的走近非要纠结就是纯属偶然,他长得好,我当时很想谈恋爱,他说了我想听到的话,因为我只给了他一个人这样的机会。他把握住了,我就放下防备做自己了。而在他之后,我很难再这样。我对他都不曾真正的完全信任和敞开,毕竟当时我们之间有着许多的矛盾。这样下去肯定要孤独终老了。 /「尝试」是我们每个人需要做的 / 幸好越发困惑和绝望地我,找到了猎手。 而我在认认真真一万多字的报名表填写过程里,老老实实地按他的要求详细地写了家庭背景,尽管当时不太明白设置的原因。然后,就引起了Jan哥和冻姐姐的注意。所以讲,做人做事真的要勤勤恳恳,还有,有时候,简单地相信总有人有能力和兴趣帮你,很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才能做到“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跟Jan哥聊过天的人都知道有多愉快吧。Jan哥的存在就是让你明白,世界上真有这么一种男人,他们有趣,智慧,还很懂你。 而冻姐,见到冻姐,我才明白,原生家庭对我造成的最大影响是什么。不是那些稀烂的心理状态和苦痛的回忆,而是: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爱,也根本不知道怎么去爱。我们不断地制造冲突,一是因为希望有人越过重重阻碍证明对自己的爱,希望有人告诉我们世界上真的有人会无条件的爱自己。更因为,除了冲突,我们并不知道,爱其实还有别的表达方式。
她告诉我我们和原生家庭同性父母的关系就是我们和自己的关系,我们与异性父母的关系就是我们与异性的关系。 一个无法尊重自己,接受自己,爱自己的人,又如何要求别人来爱你。 “那我该如何改变呢?” 我问她。她的回答让我一开始无法接受。她让我去和我妈谈那些年我的感受。“对着自己诚实地讲出自己的感受,很重要。” 她说。我当时也找了很多理由,说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接受就好了。她问“是真的过去了吗?你真的没有怨气了吗?你真的不会时常想起了吗?” 我坦诚地回答,“会,一想到,就崩溃。” “去谈吧,你需要释放,你不能再一直压抑自己的情绪了。你要给自己一个交代。” 我相信所有有原生家庭问题的孩子都能明白我的心情。 以前阅读过一篇文章,说泰国人只拿一根细绳就能拴住一头成年的大象,游客都觉得不可思议,就问训象师他如何做到的。训象师说,“很简单啊,从它小的时候我们就用同样粗细的绳把它拴在树上,久了它就知道它逃不开这条绳了。再久一点,哪怕它完全轻轻一挣就可以弄断,它也懒得去尝试了。” 而尝试,恰恰,是我们所有人,最需要做的事。 /「勇气」也许比技巧还重要 / 以前有个朋友说“我觉得你最大的优点就是领悟力太强了!” 我说,“你搞错了,我最大的优点是-勇敢。我永远敢清零。” 哪怕我盖一栋楼,盖到200层,我发现地基不稳,我可能现在不会死,但我活着的时候哪怕只有有50%的几率会死,我都宁愿咬牙重建。如果我不知道问题在哪里,我会一直去想,去寻找。一旦我找到了问题和解决方法,我一定会马上去做。 这个习惯是因为工作。因为我不能忍受跟青少年时期一样的我的学生们经历同样的痛苦,但凡我发现有更好的方法,我一定要马上为他们去做,因为人的青春期就是这么短暂。 人生,也这么短暂。曾经有个大我一轮的朋友说,“那是你还年轻,我已经老了,你觉得我还有可能和你一样吗?” 我很坚定地回答“可以”。我是真的认为可以。我觉得自己最痛苦的时候就是中学六年。因为我既找不到可以帮我的人,也不知道可以帮自己的方法,更不知道未来是否可以遇到这样的人,是否有幸知道这样的方法。我高二高三的时候时常想自杀。 有次真是下定了决心。我把自己反锁在屋子里,拿着刀,我想最后还是要给陪了我这么多年的好友一个交代,就给她们一一打电话,感谢她们,说她们是我生命中唯一的温暖。好友都吓哭了,她们哭了,我就哭了。这些童年挚友,虽然现在分散在各地,又因为生活轨迹不同,我们可聊的变的很少,但是我永远无法忘记,在那种时候,永远不放弃我,永远对我耐心的她们。她们是第一批教我什么叫爱的人。 我一直想有个自己的家,一直想能简单地跟另一个人踏踏实实的相爱到老,我想给我孩子我梦想的一切,并且给他选择的自由,不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所以我一直那么努力,物质上的努力,是可以靠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和换平台来实现的。但是精神上,我一直相信身教重于言传,一个歇斯底里的我如何给我的爱人,我的孩子一个宁静快乐的家?
我熬过了一年的失眠,由此导致的头痛,还有伴随着那种抑郁而来的暴饮暴食,在这样的高压和高度用脑下,我的五脏六腑都很辛苦。找到工作,班级稳定下来的第一个月我紧绷了那么多年的身体开始不断出现问题。冻姐说这很正常,毕竟我折磨了自己的身体那么多年,又那么多次想丢弃它。我其实这中间有大概十年,都没睡过几次好觉。 以至于到现在,如果连续几晚睡不好,我就会崩溃,会烦躁。有个原生家庭有问题的朋友,终于决定相信她男朋友了,决定结婚了。她问我:“你说,这样,我的问题是不是就会解决了。” 我想了想,老老实实的回答:“我觉得不会。这就像抑郁症,大概是要用一生去不断努力抗争的。” 所以我很喜欢那首诗,rage,rage,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我不想满足于现状,我也永远没法停下前进的脚步。前面的二十几年,过得那么灰暗,好不容易独立了,就算还是会有一些夜晚,我会辗转反侧,就算还会有些时刻,过去的黑色回忆会跳出来撞击我,我都不会往回走的。 有这个决心,很重要。 / 去开启不同于老一辈的「故事」 / 有人问,那跟同样有原生家庭的人在一起,是不是就会相互珍惜,从此安定了呢? 并不会。因为我太清楚自己了,所以我更清楚另一个自己会如何伤害到我。爱情是我疲惫生活里最美好的栖居地,我希望我能在一段关系里得到休整而不是继续消耗自己的能量。 我有一个好朋友,是个家庭非常幸福的人,他的妻子却是原生家庭有巨大问题的人。一开始他以为没关系,他的爱会带动和感化她,但是到最后,一个那么阳光的人都受不了了。直到离婚的那一刻,他的妻子还在骂他是疯子,说他是疯了才会离婚。他却觉得无比解脱。 每个人都有一个英雄梦想,但你解救不了一个不想被解救的人。有缺点,不可怕,但一个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多严重并一定要为之努力的人,是很可怕的。 一个有类似经历至今还不敢面对父母的朋友在她朋友圈里写道:“人的性格品质的形成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这过程中自身情感的富足和充沛比什么都重要。这根神经只有父母能给,只有原生家庭能给,且过期永久失效。那些愚蠢的人类什么时候才会明白,只有家庭的平静与安宁,才是此生最应得到的、完整的爱。而14岁的小姑娘又何尝明白,那些生命中漫无止境的寒冷与孤独啊,终究只能自己去面对。” 当你自己敢于面对的时候,才会遇到另一个人因为你的勇气而来帮助你。 你们才能开启不同于上一辈的新的故事。 …… (未完待续) 如果你也有些温暖可以分享, 不如就在留言区写下让我看到吧 :) ▼ ▼ - 为了这个值得我们思考的故事 - |
|
来自: hellokittyrel > 《Jan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