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戒律的精神:生命跌宕后的参悟

 昵称HqTKs 2016-09-16


 

前文链接:

人生拐点跌宕处参悟智慧

为何人越长大烦恼越多

 

古话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行各业、各门各派、各宗各教都有自己的规矩。道门有各种清规戒律,佛门有菩萨戒、罗汉戒、沙弥戒。

 

戒律是约束自我放纵不良身心习气的必备工具。在持戒过程之中,单纯约束而不懂得转化不良习气,必然在一定阶段之后不良习气大爆发而再度沉缅其中。

 

戒律的精神原本不是为持戒,而是让众生明白正道与邪道的区别而避免再次陷入不良习气的熏染之中。但是,当不良习气积聚能量非常大,而正道之觉不明,往往戒律难守,再次陷入邪魔外道。在这正反、阴阳的反复争斗之中,我走过无数曲折艰辛之路。每次对于前途迷茫的时候,难免将自己再次陷入邪道浸染的泥潭,其中的痛苦实在难以言语表达。


吾心本明,何须苦苦外寻圣道,把握那一段清宁和美好,便渐入了圣境。解脱就在这一刻的祥和之中。真戒无戒!无不是戒,又无戒可戒!


执着于正道,以正道为正道,本身就是无明虚妄。道本无体,执著即非道。严守戒律之形而不明(忘记)戒律之原本旨归,其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因此修道修佛有三乘修法上乘修法针对上乘根器之人,即阐释戒律之旨归,明道之体用,直达本源,此修法不著形式,守戒破戒均是明心见性过程不同阶段修习内容及方法,这里戒指形式之戒,非戒之旨归,守戒破戒均使修习者自身明悟佛与魔不同境界之差异及成因,方达最后转识成智佛魔不二之最高境界。


所谓上等根器就是参悟人生烦恼苦海的根源,明白自性真我之所在。上等根器的修法是不着形式,守戒破戒都是明心见性过程不同阶段及内容的修行方法。这里的守戒破戒是指戒的形式而不是指原本旨归。比如说吃素:我们食欲一放纵就会追求味觉的快感,从吃素慢慢转变为吃肉,其实肉原本是腥臭的,但我们用葱蒜等作料来掩盖,然后用混合的味道暂时满足自己的食欲、身心,殊不知吃肉积累了很多祸根,等到祸根爆发身心得病时就后悔。为什么需要吃素?其实就是为了让身心清净然后去体验身心清净的智慧本相。现在智者已经告诉我们吃肉就是杀身害命,会阻碍我们寻找身心清净的本源,所以我们开始吃素,但上等根器的人知道,其实吃素只是一种表象,我们的本质是恢复我们的正觉,让自己处于智慧澄明之中,所以不会执着于和别人吃饭时吃肉还是吃素的问题。如果因为吃素和别人发生争吵,觉得自己高人一等,那么不知不觉我执就会增加,这样的死守戒律本身就是本末倒置。所以上等根器人不会和别人执着于吃素,表面上应酬吃了肉,但吃的过程中他的心是定的,他的自性真我之心是澄明的,他的内心不是贪婪那块肉,而是随缘与众生融合在一起,这个时候他的吃素与智慧正觉的正气可以相互脱离,是两个层次。当然要达到这个层次首先得定,然后才有慧。如果我们原本内心就贪恋肉的快感,又以所谓上等根器的修行方法来遮掩自己的贪念,必然继续陷入痛苦无明之中,说什么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他们不理解济佛的修为层次,更不理解济佛是为了调侃那些满脸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假和尚的初衷,不清楚济佛内心的澄明。但我们现在很多人内心没有那种澄明,又把上等根器对戒律的做法作为自己的标签,所以越修越远离正道。



   

   所以上等根器的人不着形式,守戒破戒均是修习者自身明悟佛与魔不同境界之差异及其成因,最后转识成智,佛魔不二的最高境界。如果修道的人发现自己今天动了贪念,贪着了肉的香味之后,晚上入静的时候必然心浮气躁,贪心一起淫欲生,很容易就蠢蠢欲动,在借助酒力,邪淫一生,很容易降级。真正修道的人哪一天在吃肉的时候动了贪心,由于这个贪心所引发的后果会在他入静之后全部显现出来,这个时候他会明白什么是佛,什么是魔。所以这个过程对于修佛修道的人来说也是弥足珍贵的。因为通过这个痛苦的,违背戒律原本精义的过程让他明白了戒律的真实意义。


中乘修法,通过严守戒律、正道行为引导,把业力之情欲之火逐渐化解,避免业力之火烧焚其身。小乘佛法之出家、归隐即是中乘修法之典型。这类修法适合有出离心而缺大智慧者。使其先明了道体与用之区别,引其清净下来。不过其最高境界不过是明了本源道体(道名之曰“道”“无”;佛名字曰)不敢起用。需其历经多次入世修行,方能达到上乘根器,再行上乘修法。


我们一般的人由于厌倦了世俗的烦恼轮回的生活,发愿出家归隐,就是中层修法、修小乘,适合有出离心但缺乏大智慧者,通过严守戒律,不断熏习正道的行为,如在寺庙修习,每日早晚课、挑水、做法、诵经、入禅定,看似僵硬但规规矩矩,就是让平时放纵惯的习性走回正途,适合有出离心,但缺乏明心见性大智慧者,让他明白“体”与“用”之区别。如果说真正有烦恼的人到那些以修心养性为本的庙或者书院生活,会发现在这样的场里体会的清净和自己平时的生活非常不一样,因为跟着这些修行人的步骤走,你不知不觉就会清净。但这种清净是不究竟的,因为你的心还是着相。毕竟这个清净的场和红尘很不一样。所以定力不好的人要先跟定力好的人在一起,帮你明心见性。中层的修法表象是严守戒律,但其最高境界还达不到高层的修行,他只能体验空、静,只能自我清净,还不明白自我和红尘众生本是一体,他还不敢起心动念和世俗打交道,他怕自己再度熏习世俗恶习。此类人还得经多次入世,发愿救度众生才能达到上等根器,再来行上等修法。



下乘修法,通过止恶扬善,多多积功累德,使其在行为结果之中明白善恶之区别,体悟因果道理,调整自我情欲生活,以使得自己回归人之基本道德层次。通俗而言,保证其人身之存在符合人到基本要求。这种修法合适愚钝、顽劣之下等根器之人,使其先明了正道方向,提升性灵层次。因此,下乘修法以做善事为主体。但此法有许多流弊。

执着形式的行善积德,执着于表象的受戒念佛,而忽视了对修道念佛本质的深层理解,更缺乏清静入定的真修实证,导致流弊诸多。


下等根器者,情欲浓烈,自我执着观念很重。修行属于自我生命层次提升的事业,与世俗名利无关。下等根器者无法看破情欲名利世界困局,往往带着世俗功利交易思想去修行。一方面带着跟佛祖做买卖的心态去禅修去行善,另一方面却讲究高档奢华享受;一方面热衷于在网上发布转载各种行善积德的“心灵鸡汤文”,满口阿弥陀佛,另一方面内心情欲依然炽热如火,靠刻意行善积德以博取所谓的来世福报。这类积德持戒换取来世福报的心态,本质还是贪、贪功德、贪享乐,与回归生命本源、自我生命觉醒的修行没任何关系。最典型案例就是梁武帝,为了贪求所谓功德四处盖寺庙,供养和尚,最终国破家亡。

带着功利心态去压抑的情欲能量团,一旦遇到合适机缘,平时被压制的欲望就会瞬间爆发出来。这种表现,与平时满口廉洁奉公却私下索贿贪钱的贪官一模一样,都处于身心极度矛盾冲突。这类人现实生活中很多,表面是修佛,但内心是玩小资放纵自己,其本质是把佛、道当成自己放纵后害怕报应的救命稻草。这种把仙佛作为'傍大款'对象的心态,此类自欺欺人者甚众。

 


若能参透佛道智慧,就不难搞清楚这个道理——求佛求道保佑自己,其实就是求心中的智慧光明照亮自己无明昏沉的世界,让自己明白生命升华的光明道路在哪里。所谓仙佛保佑你,就是你智慧的光明保佑你不在昏昏沉沉,不再陷入痛苦的泥潭,因此,我们在经历跌宕、拐点的时候,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种跌宕其实包含了很多机会,只要我们认真和自己心灵对话,认真从身边的智者和仙佛经书里面寻找智慧,深入剖析自己,看清烦恼、跌宕从何引发,那么这种跌宕对自我人生成长就是弥足珍贵的,因为不经历这种痛苦,你是很难珍惜开悟后那种洒脱、清净和光明。

 

道和魔相互依存,有佛道就有邪魔,魔有心造,魔考就是磨拷,就是自己贪欲痴念的密集性爆发——刹那快感后反而陷入长期痛苦泥潭,痛苦到极致,达到“入定”状态,才能痛定思痛:让我们反思为什么会这么痛苦?如果我们有跌宕之后的慎思明辨,那么跌宕就是我们人生境界飞跃的一个助跳板,是非常重要的一笔财富。

 

【公告】 清心 讲堂 '道与生命' 系列国学讲座

国运复盛,天清地宁,人心思善,网站重启,讲堂复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