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窝囊?这个锅军人不背!

 wangkun_fe 2016-09-17

唐朝

五代十国

北宋

南宋

元朝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3717字,阅读时间:约9分钟



▲请点击收听本文音频。播音:张嵚


多年以前,某位写武侠小说火遍全球的老先生,曾高调表示改写历史小说。多年以后,虽说历史小说啥都没写出来,但当年他高调转型时的一句话,却十分深入人心:“宋朝老打败仗,还是汉唐比较过瘾”。


这位老先生的话,基本代表了好些历史剧票友们,对大宋,特别是北宋王朝的习惯印象:窝囊文弱。


国土小,皇帝怂,宰相脓包军队弱,风雅书生花前月下充浪漫,真遇刀兵立刻吓尿。好容易出几个热血硬汉,没倒在敌人手里,却叫自家人整的死去活来。类似火热的北宋题材戏说剧,常见都是这套路。如此弱不禁风孬种的样子,更常惹愤怒青年高呼:北宋磨灭了中华尚武精神!


可要较真下真实的历史,不消刨根问底,只看基本事实,就知类似习惯印象,乃至愤怒高呼,基本都不靠谱。



一:大宋重文亦尚武


北宋常被诟病的一个毛病,就是重文轻武!


说“重文”,确实不假,大宋文官治国,科举录取完全平民化,文化更火热繁荣,诗词歌赋名篇荟萃,名流大师云集。但要说“轻武”?问老百姓答应不?!


北宋民风里一大流行热血场面,就是尚武风气!


有多尚武?不单是习武成风,更是老百姓组团练武。比如北方常见的“弓箭社”,平时干活闲暇练武。场面有多高涨?照大文豪苏东坡形容:下田种地都带着弓箭,进山砍柴都背着宝剑,除了练还实战,自发巡逻维护地方治安,活动十分多。



而这种练武场面多普及,还是苏东坡做定州知州时候的统计:仅定保两州,“弓箭社”的会员就有三万四千一百一十一人。后来金兵南下,黄河两岸一夜之间,以习武为名的“忠义社”更是遍布。村村加入结社,人人习武报国。


也正是在这习武风气下,大宋各地的“乡兵”,这些不脱产的预备战士,也是出名强悍。而且还强悍出地方特色,比如陕西的乡兵擅长射猎,福建的乡兵精通枪术,各地都有绝活。


这风气有多重要?对比明末就知道,同样是敌人破关南下,明末各地是望风披靡,一听“辫子军来了”就跑光。然而靖康国难,黄河南北却是义军并起,大批忠勇义士以身许国,浴血搏战。死死拖住了金军南侵的脚步。岳家军等忠勇虎师,更是以他们为骨血!


而且看看大英雄岳飞就知道,早年天生神力,后来先拜了周同学射箭,又跟着陈广练枪。终于练出无敌身手。这番成长,正是北宋习武风气缩影。



二:文武双全的文人


相比尚武风气,北宋更吸引后人眼球的,当然是那些文臣名流们。


但是您以为,他们就只会做个名臣,写几篇锦绣文章?其实是藏龙卧虎,武术高手从来不少。


比如“北宋三大名臣”之一的张乖崖,写得好诗做得好官,更练得一手好剑法,“两朝定策元勋”韩琦,当过相爷揍过西夏,还捎带手给中国武术做了贡献:作为棍法高手,亲手制定了宋军棍术考核制度,并沿用至明清两朝的武举考试!


宋词知名的流派,当属婉约派,婉约派写得出名婉约的名家,公认就是章楶。一首《水龙吟》,将万种柔情传唱千年。但这位作者到了战场上,却是半点不温柔,写词写得婉约,骑射却都霸气,还有一肚兵法韬略。后来统帅千军万马,连番胖揍骄狂的西夏,把西夏梁太后揍得哭哭啼啼从战场上逃命。


当好些人追忆着战国年间,公子们跨剑出游的风采时,当盛唐诗人们仗剑走天涯的豪迈,招来无数神往时,实事求是说,宋朝这些文武双全的强人,也是丝毫不差。



三:宋军是弱还是强?


北宋另一大“文弱”的口实,当然就是宋军。


但首先要说的是,正是号称“轻武”的北宋政府,首创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军事院校:国子监武学馆。还有专业化军事教材,典型《武经总要》,堪称中世纪最全军事百科书籍。而且武学馆的学生,绝非读死书,更要经历三年阵法实战。培训相当系统。


而宋军的训练,更是常年不含糊。大宋为五代十国买单,丢掉了幽云十六州。后来战略短视,河西走廊也泡了汤。后果多严重?且不说丢了地利,更丢了战马来源地,骑兵严重不足,作战常年吃亏。宋朝的办法,就是战马不够,训练来补。


步兵为主的宋军,特别是禁军精锐,训练出名严苛。而且还有了细化的等级考核:比如弯弓射箭,就分为“九斗”“八斗”“七斗”三个等级。甚至还分为“步射”“马射”“骑射”各个科目。哪怕是个大头兵,也是练多强的武艺,享受多高的待遇。


具体战斗力如何?比如宋辽战争,票友们说长道短的,多是宋军几次吃亏败仗,包括高粱河被辽国骑兵虐打,雍熙北伐多路惨败,还搭上了杨老令公。但辽国人不愿回顾的,怕是更多的悲催记忆!



宋辽大战,蒙受过惨败的宋军,同样取得过白马岭大捷,满城大捷,唐河大捷,威虏军大捷,徐河大捷等胜利。其中精彩军事妙笔更是不断,哪怕是辽国最得意的骑兵战环节,宋军也曾在唐河大战里,以千人精锐骑兵暴烈冲锋,将八万辽军打得七零八落。


后来的威虏军大战,更是契丹铁骑永恒噩梦——宋辽骑兵再次对撞,辽国王牌铁林军全军覆没,十五员大将阵亡,两万精锐被斩首。这战果可有实打实证据:战后宋朝将辽军被斩头颅堆砌在边境上夸耀武功,来数数多少?


等到西夏崛起,宋夏战争开打,早期的宋军也曾吃亏,甚至有“陕西三大败”之说。但看看好水川,三川口,定川寨这“三大败”,基本都是高层战略失误,害得万余宋军陷入数倍西夏军包围。可宋军的将士,无一都是浴血奋战到最后,以壮烈的殉国,给敌人以更惨重的打击!



而待到王安石变法启动后,面对满血战力上涨的宋军,素来自诩顽强,最后还和成吉思汗死磕到最后的西夏,到了宋哲宗晚期,已经基本被血虐。著名的两次平夏城之战,西夏数十万大军被打崩溃,天都山的西夏行宫都做了宋军军营。吓得夏惠宗李禀常哭哭啼啼求和,赌咒发誓做大宋的好孩子。


等到宋徽宗年间,在宋军凶残碾压下,大宋西部领土,已经延伸到青海甘肃一带,宋军的侦查骑兵,更都活动到西夏都城兴庆外围,如果不是宋徽宗脑袋犯抽,上马不靠谱的“联金灭辽”计划。西夏的灭亡,就是弹指间的事。


哪怕后来靖康国难,开封悲惨沦陷,金军“满万不可敌”的威风震撼中原时,给他们第一次教训的,依然是宋朝禁军中的王牌精锐——西军!建炎四年(1130)的彭原店大战,宋朝名将吴玠正面硬碰硬金军撒离喝部精锐,一战将金军打的伤亡惨重。强悍的冲击,竟当场把撒离喝吓得嚎哭起来。这位金国名将由此落下诨名:啼哭郎君!



那为啥这么强大的军队,挽救不了北宋的灭亡?看看司马光将宋军浴血收复国土割让西夏的龌龊行径。看看溜傻小子一般把精锐西军调离西线的“联金灭辽”计划,甚至看看彭原店大战后,接管西军的宋高宗宠臣张浚的各种弱智瞎指挥,就知道真正害死北宋的,是一个王朝几十年如一日的战略短视。这个锅,军人不背!

四:这几件事真“窝囊”


北宋王朝,真就没有窝囊事?较真一下,还真有!


头一条,就是办官学。也就是公办学校。大宋的官学,一开始是要交学费的,每年收两千文钱,当时能买大米四五石。但就这点钱,等名臣富弼当了宰相,却都收不得。以富弼的话说,穷老百姓养家糊口不容易,本来挣的不多还要交学费。这点钱对他们是大负担,对国家没啥用,不如全免。从此官学免费。办教育别说乱收费,正常学杂费也不能收,很“窝囊”。


在北宋做个司法干部,也是压力山大。首先是工作效率得高,大案子二十五天,中等案子二十天,小案子十天,限期就得有说法。而且千万别想图快交差胡乱判,不但整个案卷要全,而且每个犯人还有三次喊冤机会,小心好好案子,分分钟就翻过来。



翻过来后果多严重?如果是把该重判的犯人判轻了?可能追责还不严重!但如果是把没罪的当有罪的冤了,把该轻判的给重判了,那妥妥摊上大事了。最严的罪名叫“故入人罪”,也就是蒙冤者给判了啥罪,该杀该流放,原样判给办案官员!稍微轻点的,最轻也是个流放。判错一案,做官的一辈子全完,确实“窝囊”。


而且北宋还有一个治国精神:鼓励上访。京城专门有登闻鼓院和登闻检院,是为大宋“民告官”的专业服务机构,更有一套办事流程:苦主先到登闻鼓院告状,如果不被受理,再到登闻检院,登闻检院哪怕不受理,也要出判决书!如果都不受理?苦主可以去御史台告状,把他俩一起告!


这件制度,皇亲国戚都常窝囊。比如哲宗年间的向太后,也就是后来把宋徽宗捧上皇位的那位,她家想修个庙,跟附近农户发生征地纠纷。气的苦主跑到登闻鼓院,把向太后娘家连同北宋户部和开封府全告。很快如愿处理:地退回,开封知府和户部尚书全受罚。尤其户部尚书蔡京被大放血——坐罚金二十斤。巴结太后,后果窝囊。


甚至想在北宋闹市飙个车,做个“xx十三少”,后果可能更窝囊。《宋刑统》里一条大罪,叫“走车马伤杀人”罪,放今天就是抓飙车超速。这事在宋朝了不得,哪怕你没出事,只是在闹市飙车,抓住没二话,先“笞五十”,也就揍五十下。



而且这闹市飙车咋定性?北宋是零容忍,不管大街小巷,只要是有三人以上的地方,谁快马加鞭,就问谁的罪,最轻也是揍一顿。要是伤了人?只要出血了,最轻杖八十,那可不是“笞”了,那是大棍子揍八十。要是造成残疾重伤?流放两千五百里,也就是劳动改造。出了人命?绞刑跑不了!


而且这类事,当事人还真不敢喊窝囊,因为连皇帝都有窝囊的时候。比如宋仁宗赵祯,和朝臣议个事,被大臣包拯当面喷一脸吐沫,却只能窝囊着忍着。有大臣给他送了个美女,刚临幸的高兴,就被老直臣王素当面一顿骂,骂的宋仁宗头疼脑胀,把美女送走了事。送完了忍不住抹眼泪,可还是咬着牙认了。



宋仁宗赵祯


这位号称“百事不会就会做官家(皇帝)”的大宋帝王,连后来乾隆帝都无比崇拜的一代仁君,活的都如此“窝囊”,这个北宋朝,也就这些事“窝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