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志|萧劲夫,拓荒牛般的老中医

 华峰哥223 2016-09-17



过人胆识 魄力决断



30年前,萧劲夫砸掉广东省中医院骨伤科技术带头人的“铁饭碗”,借款20万创办了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第一家“全民所有集体承包制”的医院——广州中医学院附属骨伤科医院,把医院经营得风生水起。1988年夏天,他出任深圳中医院院长。


萧劲夫回忆说,第一次去深圳中医院,是骑着一辆三羊摩托去的,在国道上骑了7小时。一路上,灰尘很大,他没在意,到深圳才发现全身都是灰。中途摩托没油了,他就在路边等,见大车子驶来,就上前拜托大车司机给点油,就这样他才到达深圳。那年,他已经是快50的人了。在深圳中医院的11年时间里,他把一家籍籍无名的深圳中医院,打造成全国三甲中医院,且在全国中医院中排名靠前。


这股拓荒牛般的闯劲,一直伴随着着他。在2002年,已经退休的萧劲夫创办了民医医院”深圳岭南医院”,该院不做广告宣传,就医者却有增无减;该院薪酬不高却专家云集;小医院,却能治大病…被社会及媒体称为“岭南医院现象”。2015年,再次退休的他,进驻全国首家中医领域的移动医疗平台“快问中医”,利用现代智能化、互联网化手段,跨越时空界限,为百姓提供中医服务。我想,萧劲夫在用他的一生诠释着“生生不息”四个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激流勇进 知难而上



“把深圳中医院打造成全国三甲医院,并以高分通过国家中医管理局评审,别人至少用3年,而我们只用了1年。”萧劲夫说。同样的市场环境,面对同样的难题并没有阻碍他,甚至他所面临的难题,还远不止这些。深圳中医院成立于1975年,萧劲夫正式主持中医院工作时,只有一座建于1980年的3层门诊部,面积不到3000平方米,除此之外,就是一座动工4年却迟迟未建成的9层楼。对他来讲,这是一个挑战。


萧劲夫天生是一个喜欢“来事儿”的人,他相信能把它办得好。在接下来的时间,他连续做了这些事:1.筹集资金建成办公楼;2.筹集资金添置设备;3.提升医院软实力;4.创建三甲医院。这些难题一 一摆在他面前,但这并没有动摇他要突破这些难题的决心。


还记得,萧劲夫一口气从全国各大知名中医院校(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引进10个没有临床经验的博士时,有争议有阻碍,但他坚信“这批人会很快成长起来,只要给他们实践机会,他们会将前人的经验迅速升化”,现在,当年引进的博士已是深圳中医界的顶梁柱,都成了一号难求的名中医。


萧劲夫说:“现在回想起来,这个过程有点不可思议,但在偌大的经济特区,不应该缺少一家具有三甲水平的中医院。我们当时就是靠着这样一股“冲劲”,用敢闯敢拼的精神把中医院办成了三甲医院。”正是前辈们知难而上、急流勇进才取得了现在的成果,才能使中医能在这片沃土上为更多老百姓服务。


精于中医 发展中医



萧劲夫从医50余年,精于中医、专于中医,为中医事业贡献自己的热量。在一次市政府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会上,作为无党派人士的萧劲夫,就直言“市政府好像不太重视卫生事业”。在他看来,报告中提到的卫生事业的内容不多,而对于中医工作更是只字未提。一谈及中医二字,萧劲夫就思维活跃、口齿伶俐,就有说不完的发展中医的好处。也为此,那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卫生事业发展的篇幅不仅增加了,还特别提到中医院的建设。


为提高中医领域骨伤科中医生的临床水平,萧劲夫集结从医以来几十载的骨伤科临床经验,著书《岭南伤科萧劲夫》介绍骨伤岭南流派学术思想以及临床治疗手法、用药特色。本书不仅适合骨伤科临床工作者,同样适合教学科研人员及相关临床工作者阅读。同时,他还主编了《深圳市中医诊疗规范》,作为《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编委为中医发展贡献智慧。


“我希望深圳尽快成立‘中医特区’。广东省提出建设中医药强省,深圳应该拿出创建特区时的劲头,率先建立‘中医特区’,成立专门的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崭新的中医大学教育,培养中医人才,提高中医院中医的技术含量,中医事业就可能在深圳得到振兴。”萧劲夫如是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