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天云独创天云派太极拳—根据《全球功夫杂志》专题报道整理

 游神2005 2016-09-17
  人物简介
  刘天云,天云派太极拳创始人,天云太极门总掌门,著有太极专著《天云太极门》一书,以太极、诗词、书法、绘画四绝闻名于世,技艺精湛,独树一帜,并在戏曲、音乐、中医、哲学、舞蹈、金石学、相字学、棋类、红学、金学、建筑、雕塑、考证、书画鉴赏、文艺评论、古典经史子集、女红针线、农活耕作等皆有研究,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国学集大成者。
  1967年生于山东临沂,自幼嗜武,聪颖异常,记忆超人,五岁背诗,六岁习武,七岁临帖,十岁为乡里写春联。家贫曾闯关东,读书从三年跳级直接上五年级。十四岁即代师授徒,青年时求功名未成,立志不走仕途博学众长。二十岁只身去哈尔滨开武馆,随后多少年遍访民间高人拜师访友,边学边教,渐改刚烈之性,朝夕揣摩,技艺猛进,文武艺令人耳目一新。
  
  
  2007年春在临沂大学创办“天云太极门”,逐渐将国术太极辐射全国。又在新疆、广东、北京等地进行“国术太极万里行”活动传播中华武术,深得武林各界好评。
  性格率真耿直,待人宽厚,言必行,行必果。从不占人便宜,滴水之恩必涌泉相报。
  天生力大,发力迅疾,静如处女温文尔雅,动如猛虎震山撼岳。动作轻而不浮,沉而不僵。
  从小爱举重物,和人较力,常把一群同龄人摔得东倒西歪,然心地善良,从不欺人,在他的家乡口碑极好,从未听说他和人打过架,很多实战武术家和各界人士都对他的高深功夫一致称颂。
  
  
  
  家族背景
  刘天云先祖乃汉武之后,初封彭城,再居姑苏,后移海洲,明初迁沂。族中单在清中叶便出过一文一武两个进士,于是族里习文练武蔚然成风,故前几代文武举人、文武庠生颇多。
  其高祖为人豁达,敢作敢为,组织乡人修桥治碾、习武抗匪,方圆百十里很有影响。
  曾族读多年私塾,擅书法诗词,不幸时逢乱世,为生存新婚不久随众去东北淘金,一别家乡,无限心酸,回来时自己的儿子已经十岁了。
  祖父并无兄弟姊妹,独自一人,聪慧异常,九岁即去青岛生活,经常花两毛钱学一个擒拿法,学做糕点,擅书法,登台扮青衣,下场说评书等乐此不疲。
  刘天云外祖父力大,能摞三个碌轴,憨厚寡言,及其忠厚。
  父亲耿直好酒,脾气暴躁,体壮力大,擅虎扑,发力迅猛,五、六人难近其身。
  母亲善良热情,乐于助人,心灵手巧。
  其二弟刘畔丁和小妹刘禄耳皆是花鸟画名家。
  
  
  太极成就
  刘天云幼承家学,痴迷武术,专习太极诗书画,后得民间许多高人传授,随辞师遵嘱四处交流切磋技艺。登高山,渡大海,感天地之博大;观日出,仰星辰,知宇宙之无穷。
  他广泛吸取各门派之精华,对原来老架大胆改造,去掉重复动作,补充新的招法,将世间诸多物象法理融汇其中,使太极拳结构更加严谨,造型更加优美,更具有艺术文化内涵,意境深远,气象宏伟。
  天云派太极拳融技击和表演于一炉,四平八稳之中见圆活轻灵,起伏鼓荡之间显磅礴大气,体现铁骨柔情、天人合一之境界。
  其拳力矫软弱无力、华而不实、偏斜造作之弊;呈现绚丽多彩、中正大气、缠绵浑厚之势,形成大气磅礴,沉雄高古之风,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开创了太极新天地。
  一、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一针见血道破太极误区:
  1.练太极用意不用力的误区
  指出要做到意、气、力三者合一,才能内气鼓荡、内劲充盈,才能够克敌制胜,不能重意念、轻力量的不合理的思想。
  2.练太极只求松不求紧的误区
  他用事实论证了放松是准备条件,是为缩紧而服务的。在发力打击对手时肌肉筋膜都是收紧的,不是放松的。一松一紧才谓之太极之道,松和紧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关系,但还是有个主次的为题:主张太极要松紧结合,更强调紧的作用。
  3.腰膝旋转乱晃的误区
  凡是旋转的物体都有一个固定轴,否则就会像气球一样飘忽不定。人体的固定轴就是脊柱,它的上下两端要保持与地面垂直身体才能稳定。
  如果这个脊柱一晃悠,不但做了无用功白白浪费体力,而且还会让对手趁机借力推倒,假如大树自己不来回晃荡,人就很难将它拽到。因此腰只能自转不能公转,他在《天云太极拳经》里写道:“腰如车轴轴勿摇,活似车轮轮须转”,可谓脍炙人口。
  4.重心偏于一条腿的误区
  真正的太极功夫决不能将重心偏于一腿,这样自己就会失重,不利于维持平衡。摔跤首先要把对方的重心调到一侧,然后趁机才能摔倒对手,所以我们应该尽量将重心保持下两腿中间才对。
  推手比赛时、双方搏击对抗时、各种球类竞赛时都不能将重心偏于一侧。
  双虎搏杀、二牛较力、猎豹捕食,其重心都不会偏于一侧。
  单独练架子可能感觉不出来,但通过推手实践就会发现太极掌握重心不能偏移一侧是至关重要的。
  5.太极练慢成快,以慢打快的误区
  《天云太极拳经》有句话:“由松至柔,因柔成刚,功在刚柔相济;先慢后快,快而复缓,终于快慢相间。”
  太极拳必须能慢能快,才能确保战胜对手。如果不练加速能力,就永远也快不了,练慢成快的说法不合理,天天散步慢跑的人坚持多少年也跑不过短跑运动员。
  6.功夫架和表演架混为一谈的误区
  太极功夫架是为了练出太极功夫,提高实战能力而设计的练功方法,练好了可以用于实战搏击,它是历经多少代武术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完善出来的。
  太极表演架是为了普及、统一评分、好看而近几十年创编的,目的不是技击,也练不出太极功夫来,说的严重一些,它只有太极名称、一些外在形式,它更接近舞蹈,而不属于太极,因为太极是武术。
  7. 鼻、手、足三点成一条线的误区
  多数书中认为在与对手技击时,应做到鼻、手、足三点在一直线上,其实此说并不合理,因为太极拳要做到八面支撑,化解各个方向上的来力,就要力避身体形成直线状,应成立体状,使各个方向都要有支撑点,恰恰忌讳三点成直线,应该做到三点不成直线,成三角状,才能稳定支撑。
  二、发展传统太极八门劲成十六种
  将过去的把种劲发展成十六种劲:掤捋挤按,采挒顶靠;钻缠分合,冷惊崩罩。
  他认为其它皆以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劲力性质,“肘”为人体部位名称,以此为劲力之名不妥,肘劲亦无法包含膝顶、头顶等部位击打方法,故不应受约定俗成之束缚,乃去“肘劲”,换成“顶劲”。
  钻劲之状若钻头螺旋行进,用同样力量直推钻头入木困难,而转动入之则易。因转即化解阻力,乃省力之法,故钻劲穿透力最强。可化可发,能攻善守,寻隙乘虚而入,具有蓄劲时间短,发动速度快,穿透力强,省力贴身而发,难以化解等优势。
  用过去的八种劲无法解释“演手红捶”,现在有了“钻劲”概念就很准确的把他规入其中了。
  对每种劲进行定义化详细论述,而且总结出十六首歌诀:
  掤劲最为先,意行对方前。虚实随其动,
  软硬若簧弹。浑身内劲足,开合一瞬间。
  捋势巧借力,来劲使其偏。高低皆能化,
  顺逆亦可缠。狂风折巨树,小草却安然
  挤力贴身压,挫锯理同参。关门挤破手,
  伤者苦难言。多处呈此劲,岂独手背间?
  按法出掌根,劲路分长短。长劲跌人远,
  短劲手莫缓。促发伤内脏,迅雷闻者寒。
  采者高处引,摘花先下按。状同点画勒,
  合力向上掀。采捋别上下,分辨亦不难。
  挒之如撕布,分力两相缠。伤筋挫骨技,
  关节更心寒。凭我腰裆力,擒拿有何难!
  顶也应常见,攻守相关连。前后鸳鸯肘,
  连击肘连环。顶肘不见肘,头膝敌胆寒。
  靠击势雄壮,威猛无可攀。常人能肩背,
  胯腹属正传。臀靠力更足,暗打妙难言。
  钻劲如钻头,进退走螺旋。螺旋能省力,
  攻守无遮拦。铁石易钻透,硬打直入难。
  缠丝即太极,无缠不为拳。劲来绕道走,
  软绳捆硬杆。擒敌施此术,虎狼难近前。
  分敌分来力,解绳丝麻散。此为化劲法,
  分合正相反。其中有诀窍,对方离腰远。
  合聚应蓄势,散力中心攒。弹簧收缩紧,
  力来能反弹。分合金生水,动静本无关。
  冷袭出奇势,突然施暗箭。兵贵神莫知,
  对手难回还。万法皆可解,唯冷招难还。
  惊弹力最快,雷鸣电光闪。枪炮火药急,
  灵蛇受惊变。冷惊两结合,神仙逃之难!
  崩炸势最猛,威力不可言。高处催山岳,
  低处炸平川。周身相配合,旋转下丹田。
  罩吞如天网,无形亦无边。秋霜肃百草,
  天云虚无间。太极至高境,可悟不可传。
  三、整理补充太极腿法成二十种
  点蹬踹排(pai三声)扫,踢跺勾绊挑,扣撑踩衬套,插挡撬弹撩。
  四、对于传统武术中“三节”的认识更加全面系统化
  提出三节关系有时随对方进入及自身状况而会发生变化,不可完全固定。三节角色在不停的变化,静止不动时会变化,螺旋运动时更是变化无穷。决不可以粗浅认为固定不变的,那样对掌握人体变化规
  律,施用擒拿,调节人体重心,以及采取不同招法,会产生错误的指导思想。
  五、用中国阴阳五行学说准确地解释和指导太极推手原理
  这一理论在以前只是很模糊的认识,但从未有人能系统研究。例如:
  以掤化钻谓之以阳火制阴火。掤时含缠法,缠劲属阴木。火为木生,以木制火谓之断源。故掤缠合力化钻,来拳可解也。
  因火生土,即“掤”生“顶”,则土能反克火,谓之相侮。又因腕掤为梢,肘顶为根,此以根制梢之法,故“顶”化“掤”。
  以“捋”化“顶”,谓之木克土;以“采”化“顶”,谓之阳制阴;以“挒”化“顶”,谓之木克土。其中“捋”属阳木含“缠”;“采”属阳土含“冷”;“挒”属阴木含“惊”。
  “挤”化“捋”,谓金克木;“掤”化“挤”谓火克金;“按”化“掤”谓水克火。以“顶”化“按”谓土克水。
  以“掤”化“顶”者,因火可生土,为断源之法,似“抽薪止沸”之理。以“靠”化“顶”,则因“靠”为阳金,“顶”为阴土,“土”即生“金”,“金”则侮“土”谓之反克等等。
  六、专门论述关于“气”的问题
  对于“气”的产生、作用以及在养生和技击方面的运用进行详细的解析,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七、总结太极法则写就名篇“天云太极拳经”
  《天云太极拳经》为骈体文,写得故意盎然,用词平实有力,深入浅出,对仗工整,可与《太极拳论》相映,堪称姊妹篇,已广为传颂。下面择录其中片段:
  “太极者,转术也,宇宙万物因此而成。
  静以制动,柔以克刚。由松至柔,因柔成刚,功在刚柔相
  济;先慢后快,快而复缓,终于快慢相间。刚来须柔化,顶
  则易滞;快至须急转,停则难通。生于动而死于止,死势后
  得转还生。”
  “背而走化,顺则反击。就势而引,借力而发。
  借力之术:顺势沾粘,省力之法:杠杆螺旋。
  高手可一触即发,无处不弹,力源在丹田,节节能贯穿。
  腰如车轴轴勿摇,活似车轮轮须转。
  侵则使其偏,遁则使其跌。擒之劲路断,拿之全身瘫,摔之人仰翻,打之体洞穿!
  醉汉易制,硬木遭捆,皆为阴阳过偏所致。故阴阳之术,谬
  在偏离,难在转关,学者必须细参。”
  八、精心考证太极创始人、破天荒指出武禹骧作“太极拳论”
  用及其充分的论据,准确的推理方法,让读者拨云见日,真正认识到太极拳创始人的问题,将所谓“王宗岳《太极拳论》”驳得体无完肤,其结论独特而又令人信服!这种不迷信权威,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值得敬佩。
  九、“太极绝句一百首”脍炙人口
  用五言四句一百首诗言简意赅详细总结了太极拳的知识和内在规律,以及练拳的方方面面,对武术同行无疑会产生许多启发和借鉴。按原文序号抄录部分供欣赏:
  34.肌肉猛缩时,即生崩炸力。张驰差距大,力量能爆发。
  52.发劲上部易,推按重心难。重心在何处,靠近下丹田。
  53.百会下垂线,重心在此间。中正如立柱,千万莫顶偏。
  54.推上缸易倒,推下倒之难。人体同缸理,不必费语言。
  61.大树根深固,推之稳如山。叶梢易牵动,理通太极拳。
  65.推车似推手,重心两腿间。单足负体重,往往容易偏。
  81.推手根稳固,后腿斜顶柱。脚尖如何摆,四十五度许。
  84.太极有法则,下塌助发力。推车用劲时,重心自下移。
  85.力偶使物转,劲同方向反。削球近此理,重心远能旋。
  87.掷砖持重心,旋转须侧偏。握沿抛斗笠,持中难飞远。
  88.骑车动却稳,静止难立支。鞭抽陀螺转,歪倒缘停息。
  十、把太极功夫和东方文化艺术完美结合,推向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
  刘天云心灵纯洁、功力深厚和博学多才,他发展创新了一种时代特色、地域特色和个性特色的太极,把中国文化艺术有机完美融合于功夫太极,做得天衣无缝,使得太极真正成为东方华夏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代表符号。
  十一、因材施教桃李满园
  刘天云教拳有自己的创新,能培养出诸多精英人才,的确令人佩服,在训练整劲、爆发力、控制能力、平衡能力、造型能力、下盘根基以及内在精气神等方面皆有独到之处。
  他认为:大凡习武者都存在优点和不足,为师者必须及时发现并进行改进,方可有成。性情温和者往往欠缺力量爆发,有时要故意把他激怒;性情暴躁者往往欠缺柔美造型,有时要培养韧性,让他多读书练字;没有基础、体质弱的动作容易飘浮无力,要专门进行身体素质训练;练过武术又力量的,动作很容易僵硬,要反复训练放松身体;或用心思考,或用工苦练,或流于外表,追求内劲,进步快了容易骄傲,停滞不前容易失去信心等等,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有时候就连徒弟自己都感到莫名其妙,但功夫练好了。
  武术练到一定程度往往进步很慢,自己感觉练得不错,可遇到高手便显出差距。这时需要练“百日功”。弟子最好在师父带领下,几位师兄弟封闭在屋内,除了吃睡外就是研拳,不和外界任何人接触,这叫“百日功”。
  练太极不会用腰带动,练不出内劲时,刘天云曾用“负重法”,即四肢捆上沙袋,行拳走架或推手对抗,不过百日可成,俗称“功夫上身”。依此法传授太极事半功倍,成效显著。
  在他的弟子中不管年龄大小,体质如何,只要人品好、有韧性,都能培养得很出色。
  天云太极门弟子平邑庞朝立获得2013年北京国际武交会85公斤级推手冠军,是我们临沂第一位国际推手冠军。随后又夺得2014年山东省太极拳锦标赛80公斤级推手冠军的,2014北京国际武交会再夺80公斤级推手冠军,并经过激烈角逐,从400多名世界高手队伍中脱颖而出,取得无差别推手前十强的殊荣,同时还获得太极刀套路比赛金牌。
  在此次大赛中,欧洲功夫联合会主席乌克兰教练尼克来选拔了3名最强推手选手,养精蓄锐,并趁中国选手参加比赛后疲惫不堪之际提出两国推手“三局对抗赛”。中国前两名推手名家以大比分落败,观众在为中国选手呐喊助威却没有取得胜利后纷纷离去,组委会绝望中诚恳邀请天云太极门出战,最终刘天云派弟子庞朝立出战,经过激烈对抗,完胜对手!推手总裁判长孙铁海(杨氏太极拳传人)满面笑容,称赞说:“天云太极门为国争光!” 因为此次推手大赛,他被人称赞“为国争光”的武林英雄人物。
  
  沂水马元强在临沂大学有幸认识刘老师,一直执着地追随练拳,到读研,到工作,他参加2012北京国际武交会第一个为天云太极门夺得太极拳国际冠军,随后又获得2013北京国际武交会太极拳和太极刀两项冠军。
  刘婵娟获得太极拳和刀2次国际冠军,1次太极拳亚军。
  刘春旸获得太极拳和刀2次国际冠军。
  刘禄耳获得2014北京国际武交会太极拳和刀2项冠军。
  崔同亮获得1次国际大赛太极刀冠军和太极拳亚军、还有1次太极拳铜牌。
  临清杨彬昌2014北京国际武交会太极拳夺冠。
  陈明泽获得1次国际太极拳冠军。
  天云太极门三代弟子庞玉洁夺得1项太极国际冠军。
  沂南韩新元获得2013北京武术推手75公斤级冠军、2012北京国际武交会太极拳亚军。
  程丕金是第一个参加大赛的天云太极门弟子,在2011年新疆自治区大赛中以绝对优势勇夺太极拳和刀2项冠军。
  另外王元秋和庞晓还有天云太极门三代弟子庞玉洁夺得1项推手银牌。
  赵忠胤获得1项太极拳银牌。
  还有武传彩、吴小恩、时淼、赵志强、马清县等都在国际大赛中取得过佳绩。
  炉火纯青的太极功夫
  试举三则事实:
  一、2008年春在临沂大学,刘天云运用“横推八马倒”太极内功绝技,将8位青年大学生一气推得东倒西歪,令人叹为观止!其过程有录像见证。
  
  二、2010冬刘天云在临沂广场西侧舞台教拳时,有个30左右岁,体重220斤开外的泰拳专业教练前来挑衅,来人拉开架势,凶神恶煞一样收肘正要出右直拳准备重击对方面门的瞬间,刘天云以静制动,后发先至,右步在前,一招“黑虎掏心”闪电般就将其人击出4米外,倒地爬起不来。
  三、2012年夏在地坛教拳时,一位1.8米的练过中国功夫的法国年轻拳击手,前来想试一下太极的实战威力。刘天云用“斜行靠”引偏右直拳后,插步用左肩将他打出去五六米。
  刘天云单足着地,脚跟翘起,只用脚尖着地,使出“金鸡独立”绝技,法国人用尽全力猛推却纹丝不动。
  接下来刘天云在即兴演练“金刚捣碓”时,单脚落地将平地震出一个深深的脚印,在场众人惊讶,法国武术爱好者就更不想走了,一直不停用简单的汉语向刘天云请教怎么练习太极。
  
  名家评语
  刘天云身体条件特好,跳得高,落地轻,手型也漂亮,动作优美,气韵连贯,柔若棉絮,刚若金石,练成这样很少见。——陈氏太极名家田秋信
  
  
  我老家是天津,年轻就分配来京工作,跟田秀臣先生练太极,在北京所见很多武术名家,地坛公园有一位高手叫刘天云,让我大吃一惊!他的太极拳真正练到家了!我快90岁了,简直不敢相信有人竟能达到这种境界,有空就去看他练拳,慢慢成了朋友,还合了影,他为人忠厚,一看就是山东人朴实的性格,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陈式太极名家王寿民
  
刘天云太极功力深厚,古今罕见。——前北京形意拳研究会长唐振荣
  
  
  
  
  
  
  
  
  刘天云老师的太极拳已练得炉火纯青了!——乌鲁木齐市武协主席张振国
  深厚渊博的国学功力
  刘天云酷爱武术,诗词书法绘画更是信手拈来,觉得古典文学言简意赅,有韵律之美。
  他平时经常朗诵诗文,寻找太极感觉,诗词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已经融入太极之中了,拳即是诗词,诗词就是拳。
  他在《天云札记》写道:“太极谓无字之诗、无声之乐、无色之画、无硝烟之战场。太极加字为文、配乐为曲、涂色为画、静为雕塑、说唱即为戏曲。”他对太极见解十分高超。
  一、发展创新古诗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律诗发展到唐代已经完善了,刘天云认为古典诗写景状物叙事抒情擅于概括写意,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产生一种浪漫主义效果,但在写实准确记述方面往往表现地很欠缺,也就是说诗歌和文章相比也有些明显不足。他认为如果文学功力到达一定程度可以用诗歌写说明文,最起码也能缩短二者的差距,于是研究质朴无华的先秦民歌、古诗十九首一类汉乐府等,写成三篇代表性的史诗。
  诗作代表为“三长”:
  长篇史诗《新疆行》,创作于2011年冬,共4600字,融历史、地理、人情于一体,浩浩荡荡、博古通今,乃旷世佳作。
  《剑气歌》创作于2011年岁末,共26338字,为我国最长的古体史诗。论述了宝剑的方方面面,按十二篇论述内容为线索:引子、历代名剑、剑之称谓、形制特点、短剑之匕首、世界三大名刃及西方刀剑、古剑收藏、古代铸剑处、传统铸剑法、历代习剑之风尚、宝剑境界及练法,一气呵成,纵横古今,洋洋大观,令人叹为观止,被誉为“古今第一弘篇史,华夏第一长龙诗”。
  《蒙山行》,创作于2013年秋,2832字,全面介绍了山东第二高峰蒙山的历史名人、景观、物产等等。运用了排比、比兴、对仗、拟人、顶针几乎全部的修辞手法把蒙山介绍的淋漓尽致,令人向往。其中写实和想象结合、工笔和写意交融,天马行空、飞鸿踏雪之手法描写蒙山之云一节最为精彩,堪称经典,令人拍案叫绝!体现出作者高潮的文学功力、渊博的知识和博大的胸怀!
  其诗以长篇史诗著称,以豪性四溢、波澜壮阔闻名。在古诗写实、写史领域中进行了改革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代表词《满江红》,情景交融,意境开阔,气象宏伟,酣畅淋漓。抒鸿鹄之志向,发豪杰之心声,令人振奋激跃,无限感慨!句句出彩,堪称名篇:
  “大海茫茫,无尽处,水浪滔天。宙宇间,白云悠悠,红日高悬。十万顷碧波龙腾,八千里雄鹰飞展。任风吹,宽胸撩长髯,好江山!
  文武艺,四十年,气盖世,力拔山。宏伟图,画遍古今中外。男儿当怀凌云志,水势泱泱有渡船。大英雄,历代永流传,史无前!”
  代表曲《桃花歌》,清新优美,如行云流水,给人以梦幻之美:
  “燕来杨柳绿,春暖桃花飞,桃花飞谢红满地,彩蝶起舞成双对。
  问君何日回?问君何日归?君若归时侬相随,今生永无悔!”
  二、辞藻华丽的歌赋
  《太极杂咏》是一篇写实和浪漫主义并用的歌赋体,溯本求源,全面论述了太极的由来和发展,以及它兼容并蓄的特征和巨大作用。大量对仗排比等手法的运用,把太极神功推向高峰,写得激情澎湃。
  三、感人的散文
  刘天云散文写景状物,细腻感人,堪称教科书般的文章,令人称赞不已。
  2003年夏创作三篇散文被广为传颂:《祝福》、《小黄狗》和《黑山羊》。
  散文《祝福》,语言朴实描绘出一幅父女情深的画卷,辛苦的父亲,懂事乖巧聪明的女儿。
  《小黄狗》,用朴实的文字,深刻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讲述了一段感人的往事。在作者的笔下,小黄狗的可爱、忠诚刻画得淋漓尽致。欲扬先抑,欲刚先柔,也反映出作者的太极哲学思想:
  《黑山羊》,质朴的语言,跌宕的情感,读起来感人至深,令人痛恨那些没有人性的“畜生”。文章的精妙之处,就是能让读者在文字里感受文章里的喜怒哀乐。在这样的一篇文字里,不仅可以感受怜、痛,更感受到喜、乐、欢,也不禁为结尾而怒、恨、伤。这篇散文更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四、古意盎然的杂文
  专著《天云太极门自序》,全面评价了太极发展的艰辛,对太极表达了一片崇敬之情,用词干净利索、平实有力,写得真挚感人,反映出高超的驾驭古文的能力。
  五、绝妙的书法
  其书法自幼临池,遍学诸家,师承启功,法继二王,金钩铁画,野趣横生。小字和榜书皆妙,行书代表作“天云太极门”五字令人赞叹,榜书匾额“凌云阁”和扇面“精气神”造诣之深不让古贤。
  
  
  六 、画梅高手
  其国画造诣也令人刮目相看,最擅大写意梅花。画作笔力雄健,格调高雅,苍茫浑厚,绚丽多彩,随手作诗题款,皆成妙句。作品风格独特,能把中国文化之诗书画和太极内功全面融汇到画面,国学四绝,完美统一,有“梅花妙手刘天云”之誉。
  
  
  
  
  逸闻趣事
  一、崩炸劲晃树十八年
  刘天云发力时对手常被巨力震荡,像电击一样,五脏六腑难以忍受,甚至休克。这种功夫是怎样炼成的呢?他在《剑气歌》里写道:“莫道其崩炸也使人寒,孰知我晃树之十八年!杨柳练柔韧,茅竹习抖弹。秋风未起叶摇落,冬雪落兮响铃堕。响铃堕下无花果,一阵一阵内气活。”
  二、太极京城显魅力
  2012春弟子庞朝立陪同师父去北京传播太极,小庞以前的摔跤师父、大成拳崔友成人称“崔疯子”的弟子、摔跤名手刘湧先生看了刘天云一个“演手红捶”就脱口一句:“大家!”第二天就开始学拳,刘湧常说: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登台唱戏,二十多年不练拳了,见到刘天云老师就一下迷住了,又开始练拳的!足见刘天云太极之魅力。
  三、画梅花百里添一笔
  曾经有人买了他一幅四尺梅花图,画店已经装裱好,买主付完款很满意带回家了。但次日刘天云在沂河畔练拳时,见晓风拂柳,婀娜多姿,忽然想到所卖出梅花图画面略显板滞,便费了很大周折赶到百里之外,却只在左下角补了一笔淡墨新枝。其实常人看不出如何,但从艺术角度欣赏,添上这淡淡一笔后,整个画面枯润相发、呈现一派生机盎然之势,作品立刻就活了起来,这样他才满意,其做学问态度之严谨可见一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