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索彪:传承路上

 晨晓光 2016-09-17

作者的话

索  彪

我所拍摄的这三位老艺人,从河南省中部的洛阳到北部的浚县,又到南部的方城县。从2006年到2009年。至今这极具代表性的三位老人已相继作古。无论他们朴素高尚的情操、面对生活困境的坦然、还是对艺术的执着,的确令人肃然起敬、但是,从他们生活道路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对我国民间文化的传承却有着典型、深远的意义。


1:王忠义(1924-2011)我国首批166位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方城石猴”唯一指定传人。


2:在这简陋的房子里和双目失明的老伴相濡以沫的生活了大半辈子。


3:一日三餐自己动手到灶火做饭,还是最原始的方法……


4:72岁的侄子王华振是他的徒弟,时常的来请教,只有这时候,老艺人才有精神……


5:他就是用这双伤痕累累手创作出了形态各异,生动活泼的石猴……


6:从宋朝流传到现在的方城石猴,只有两三个后人,一辈子的绝活几乎后继无人,从传承上来说这位末代艺人为此忧心忡忡……


7:他才是生活在民间的真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标识,承载着国家、民族文化生命密码。也是体现世界文化多样性,维护国家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


8:王兰田(1923-2009)他的泥塑作品被世界最大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中外收藏机构收藏,曾应邀到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等讲学……


9:这是他的泥塑作坊,他的创作、生活基本都在这里度过……


10:他的手艺是从小跟着父亲学来的。


11:他的儿孙都是他一手教出来的,而且身手不凡,使传承两千余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浚县泥咕咕得以传承有序……


12:近年随着国家对《非遗》抢救和保护政策的出台,销量逐年上升……


13:老人感到欣慰的是,自己走了一辈子的这条路是越走越宽了……


      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延续至今,许多古老的习俗传统在民间的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传承着。民间艺人们用他们终生的心血传承、创造着他们生命内涵与吉祥的祝福。这口传身授的活态文化传统,经几千年的积淀为我们开启了一个多彩博大的文化基因库,这正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之河。


14:吕黑(1918-2009)豫西地区著名剪纸艺人……


15:这位剪花老娘从箱子底捧出这个包包在这本1938年出版的书名为《抗战一年一年》书中夹着几百幅珍藏70余年的剪纸旧作  ,当年暂新的印蓝布包的书皮几乎烂掉……


16:据老娘讲,这是她的心爱之物,跑“老日反”时什么也没带,就带这个包包,解放后不兴这了,搬过几次家,但这纸花不能丢,我总想好东西人们总是喜欢的,总算等来了这一天,几十年了如需要就拿去吧……


17: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巡回展洛阳站,吕黑老人被特邀成嘉宾在进行表演。


18:她应邀到大学做剪纸表演时,学生们为她精湛的剪功所折服……


19:出名后她把剪好的的作品分成小包,分送给慕名而来的爱好者……他经常说九十多了,对别人还有点用处我就高兴……


20:2009年6月12日,这位用生命守护着我们精神家园的普通农村妇女,带着灿烂的笑容从容的走完了她那精彩的人生……


读 而 思

索   彪

       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全球出现的文化趋同化引起我们的深思。使我们已清醒的认识到一个蓬勃向上的民族,一定会把自己祖先创造的文化给于继承发扬,并创造出崭新的、有着鲜明特色的中华民族的现代文化,这才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正是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们,他们默默无闻的用毕生的努力守护着我们精神家园,中华民族传承千百年的无形文化遗产才不至于消失无踪。他们所走过的人生道路不仅仅是生命之中的那几十年,他们所经过的传承之路已穿越了几百年、几千年……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由索彪老师授权发布,原创不易 版权所有,仅供学习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