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JEFFWUYG 2016-09-18
    今年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期间,新增的国际教育装备与教育信息化展成为众多亮点之一,该展针对当前的教育发展需求,在深度解读教育的基础上全面展示了教育信息化的最新应用成果,这些成果由点及线、由线到面,切实解决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部署中的重难点。民族团结教育是当前贵州教育的重要需求之一,也是《贵州省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九项重点工作之一,该《方案》明确提出要“创新教育载体和方式,鼓励民族院校探索适合贵州省情的新形式、新办法,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民族团结格局。”因此,加强教育信息化最新应用成果在民族团结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改进学校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至于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创新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十二五”期间,中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网络教学环境大幅改善,全国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已达87%,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80%;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日益丰富,信息化教学日渐普及;全国有6000万名师生已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探索网络条件下的新型教学、学习与教研模式。截至到2015年,贵州省基本实现乡镇以上中小学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60%以上中小学学校“优质资源班班通”,20%以上中小学学校“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硬件设施的建成,为教育信息化成果的运用创造了条件,在众多教育信息化成果中,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育装备无疑是一项重要内容,这些教育装备不仅有效地整合了优质教育资源,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如:利用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完成教研活动的移动教研模式,通过数据记录分析、实例分享、社区交互等内容,促进教师从过去基于经验主义向基于实证转变。移动教研用起来很简单,但是后台分析一点也不简单,后台数据充分利用了云计算技术,时刻都在为教研活动做计算,包括记录教研活动的轨迹、计算学生的成长、统计教师和学生的数据等等,并根据前台使用者的身份生成不同的数据,让教研工作有据可查,让教研方向有的放矢。 
    贵州是多民族省份,在小学高年级、初中开设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课,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在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开设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有助于强化青少年学生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五个认同”。在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课中,运用移动教研模式进行教学,就能改变传统“灌输式”知识传授带来学生被动式接受的弊端,还能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供数据依据,这不仅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能使学生主动地将学到的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知识运用到实际行动中。   
    从全国范围来看,当前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如:思想认识尚需深化,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仍然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力度有待加大等等。从贵州省的实施情况来看,这些困难和问题同样存在,只管硬件设施建设,不顾有效运用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在硬件设施投入基本到位的前提下,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人的问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在转变人的观念和提高人的执行力上下功夫。
    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育方式的潮流不可逆转,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手段和标志。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明确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激励者,在新形势新常态下,民族团结教育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运用教育信息化最新应用成果改进教学方法的有效路径,是贵州省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重视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