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揭60年前育儿海报 完全颠覆你的教育理念(组图)

 ymzxshy 2016-09-18

1952年,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64年,1952年,我们的父母甚至还没出生。那个时候,中国正处在恢复、发展的时期,你以为它很落后、闭塞,可实际呢?仅仅看下面这8张海报你就会发现,60年前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在今天,变成了教育领域的领导者!

  ▲ 勇敢与恐惧:破皮出血不嚷痛,从小要有勇气。不要让他怕高或怕走狭板。不要让他畏缩不劳动。不要让他怕黑暗。

  可是如今的孩子,哪个妈妈疼爸爸爱,家里独苗一支,爷爷奶奶更是不打不骂,万般呵护。结果最终导致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儿童”。疼爱并没错,可溺爱就是你的不对了!

  ▲ 同情爱护:婴儿在母亲的怀抱里,可获得最宝贵的安全感。鼓励小朋友喜爱动物,发挥同情心。滋养了正常的情绪。

  儿童心理上的安全感,最主要的获取地就是妈妈的怀抱。60年后的今天,我们不断听儿童心理课程,与医生沟通,只为学习几十年前就有的理念。

  ▲ 情的发育父母之爱:子女不可溺爱,也不可不爱。

  适度的爱护可以让孩子身心发展更健康,而体罚与责骂其实并不是教育!如今倡导的“零吼叫”、不暴躁,和60年前倡导的不是一样吗?

  ▲ 关于生的问题:孩子总是会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这一代得到的答案是不是都出奇的一致:捡来的!!!

  可60年前,却已经开始普及儿童性教育了,不捏造故事欺骗孩子,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生育。

  ▲ 关于死的问题:孩子不懂死亡,也不明白人为什么躺着睡着后就不再醒来。但父母并不应该回避,如果被问到死亡问题,应该正面积极的回答,就像60年前一样,告诉孩子,花草会死,小鸟也会死。死是生命的停止。

  ▲ 妒忌与公平:二胎政策开放后,很多妈妈计划着再生一个。可有一个现实问题摆在眼前:如何让大宝顺利接受小宝宝呢?

  如何才能做到不偏爱、公平,让孩子不产生嫉妒心理?

  ▲ 发展想象力:如今我们让孩子读早教班、看绘本、增强动手能力,无非也就是想培养他的想象力,锻炼心智。

  ▲ 好奇心并非破坏:小孩并非有意破坏,只是想看看东西撕破后,是个什么样?给他一种替代物,让他去满足好奇心。

  孩子有好奇心是好事,在他认知的发展期,我们更应该关心孩子对什么感兴趣,而不是去限制他的好奇心。另外,需要做的就是及时告诉孩子什么是危险的,不能碰之外,其他的并不需要过度阻碍。

  这组海报是1952年上海新亚书店出版的儿童心理教育海报,针对孩子好奇心、想象力的发展、性启蒙等问题给出了教育指导。在那个年代,这些理念并不迂腐反而与60年后的今天所倡导的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