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饭盒中的百年日本

 耽读斋 2016-09-19


      便当,作为日本人现代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绝对是日本饮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从幼稚园的娃娃到公司的白领,便当在日本人生活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起源发展至今,日本的便当已逐步发展成其五彩斑斓的饮食文化之代表,其中最为游客惊奇的,当属车站便当。




      便当在日本也写作弁当,跟盒饭是同一个意思。南方人说的便当便当,意思就是简易方便。在新干线出现之前,乘客长时间被拘束在列车上,依搭车时间有时会需要用餐,因此出现了在车站或车厢贩售便当的需求,于是在上世纪70~80年代,一些小贩开始把手工便当拿到火车月台上贩卖。

      第一款车站便当于1885年在宇都宫站的白木屋旅店开始售卖,随着铁路线的越发四通八达,这样的贩卖方式也渐渐传遍了日本各地的车站,同时,为了能有更好的收入,小贩之间相互比拼着各自的食材与手艺。




      在这种良性竞争的氛围下,火车便当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做工也越发精细。同时,随着火车便当的流行程度蒸蒸日上,地方官员们发现这是一种宣传地方特色文化的绝佳方式。“想要抓住外乡人的心,就要先抓住他们的胃!”,这种思想的推动下,火车便当的地域特色愈发明显,同时售卖也开始呈规模化。1946年,由便当的经营者们组成了“日本铁道经营中央会”,从此,车站里出现了统一售卖便当的店铺。并且从那以后,车站便当被默认为由饭做为主食。

      而到了1958年新干线开通,车站便当迎来了全盛期。站台上开始出现抱着便当售卖的专业贩卖员,车站便当也变得销量惊人。




   时至今日,日本各地的火车便当已经拥有数千种不同种类的菜式,而且还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与当初“便当”二字所代表的简单方便恰恰相反,日本便当正在繁复精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便当的精致来自于日本人骨子里对料理品相那种近乎偏执的审美,通常一道料理中必须有红黄黑白绿这几种基础颜色,饭盒通常有金属、木质、纸质、塑料,甚至陶瓷、漆器饭盒几种。秀外慧中是日本食物的一贯的秉性,各式便当从包装到内容都从来不会让你在视觉上有乏味感,一些很有特色的便当甚至会让人觉得眼前摆放的是一种精美的工艺品。




      虽然根据出产地区的不同,火车便当的内容千差万别。但是一般来说,即便是最普通的便当里也往往包含着新鲜蔬菜沙拉、颜色鲜艳的渍物(腌菜)、味道略重一点的小菜、口感软糯的撒了芝麻嵌了梅子的米饭、再加上一道看上去就诱人食欲的主菜(一大块酱料炸猪排或是满满的香喷喷的牛肉寿喜烧)以及饭后水果几片。




      对于日本人来说,便当的意义早已超出了临时果腹的方便食物,成为了来自过往年代的、对快节奏、单调的现代都市生活的一种调剂。日本人一贯认为在公共场合吃喝是一种十分无礼的行为,然而在新干线上,就着一小瓶清酒大快朵颐的乘客却大有人在,并且大家对此习以为常。

      其实随着时代发展,当年需要十几小时才能抵达的车站,如今只需两三小时便可到达,完全没有车上用餐的必要,在硬性需求缩减的情况下,铁路便当却依然顽强的存在了下来,凭借的大概就是对款式永不懈怠的创新和菜品精益求精的追求吧。




      不起眼的便当成为了日本文化的载体,沿着铁路线在各地流转,接下来就为大家着重引荐几款味道好吃又具有文化代表性的明星便当,透过一个个小饭盒瞥一眼日本的饮食文化。



1

仙台牛舌便当




      仙台市在大部分中国人心中并没有什么存在感,也许只有去三井奥特莱斯扫货的代购族才会路过并注意到这里。但若是熟知日本历史的历史迷,听到这个名字就已经激动的要跳起来了,仙台藩祖伊达政宗自1600年开始在如今的仙台地区筑城,之后不断推行新计划,进行城建设计和开发等。当时的仙台非常繁荣,西班牙的使节形容当时的情形为-东西南北人来人往,胜似江户(现在的东京)。




      如今,做为日本东北地区政经中心的仙台却是因为一片片弹牙的牛舌,悄然进入了国内吃货们的视线




      在日本人心中,牛肉料理最给力的就是牛舌,而仙台牛舌更是优质中的优质。仙台的牛舌烧烤可是厚厚的一大片,每片烤得香滋滋的牛舌接近1公分厚,跟一般日本烧肉店里那薄薄一小片、又贵得要命的牛舌可是有天壤之别。




      仙台市其实是不养牛的,那牛舌为什么成为仙台名产呢?据说二次大战后,仙台一家有名的洋食料理「太助」的老板佐野启四郎,在料理牛舌时用了错误的方式烧烤,结果却相当美味;各家争相效仿创新,牛舌也因此成为仙台名物。




      以牛舌为特产的仙台市,其车站便当的扛把子当然就是牛舌便当了!有二十多种不同款式可以选择,每个便当盒还自带加热功能,盒底的绳子一拉,10分钟后就可以品尝到热气腾腾的仙台牛舌。



2

炸猪排三明治便当




      日式炸猪排源自日本洋食,洋食也就是西餐。

      早在公元七世纪,因当时的统治者神武天皇信奉佛教,便禁止日本人食用兽肉(猪牛羊等),直到一千多年后的明治维新时期,受西方文化影响,日本人才开始逐渐恢复食用兽肉的饮食结构。也是在那一时期,日本各地出现了为西洋人开设的西餐厅,洋食也是从此而来。随着文化交融,日本人自己独自研究发展出来了一系列肉食菜单,保留着西餐原来的要素,在口感上却又比西餐多了一份纤细、温柔的味道。




      在餐厅工作的日本厨师们,后来纷纷自己开业,洋食也就慢慢在日本传播开来。由于当时物资缺乏无法完整地收集到西餐所有的材料,只好用替代品来取代,再加上为迎合日本人的口味,这些经过改良后的味道就演变成独特的日本洋食风味,炸猪排就是其中最具代表的菜肴之一。




      相对于腥膻味更大的牛肉,以猪肉为原料的西餐更容易在当时的亚洲人中普及。向来以鱼米为主食的日本人在那个时期首先爱上了猪肉,并以天妇罗的方式加以炮制,还直接用英文“cutlet”(肉排)的谐音假名给其命名




      日式猪排讲究厚切,所以在“拍松”的过程中不会让猪排变成扁薄的一片,而是用小肉锤四面八方地敲,始终让猪排保持1.5厘米到1.8厘米左右的厚度。锤好的猪排蘸上蛋汁后裹面包粉,放入热油锅中炸到酥脆即可起锅。




      作为日本最平民的美食之一,被做成便当自然是逃脱不了的宿命。一份肉感满满的炸猪排三明治,浓浓的猪排酱是日式口味的亮点。没有油腻、没有黏糊糊,猪排与酱汁恰到好处的让面包吃起来不是那么干硬,饱腹美食之选!



3

鳗鱼便当




      鳗鱼饭,这大概是国人最熟悉而常见的日本便当了,我们平时所吃的鳗鱼饭其实就是鳗鱼便当。因为鳗鱼细腻的口感、极高的营养价值,日本人对它极为推崇,每年日本农历的土用之丑日(一般为夏天)是鳗鱼节,一方面,日本人认为鳗鱼营养丰富,而且极易消化,具有补虚养血、祛湿、抗痨等功效,特别适合夏天湿气太重或人食欲不振、身体比较虚弱时食用。因此,鳗鱼在日本被看作盛夏消暑的最佳食品;另一方面,在古代只有鳗鱼的繁殖季节能够吃到鳗鱼,也就是夏季



      

      鳗鱼饭在日本的地位非常奇妙。日本曾经盛产鳗鱼,但在那时鳗鱼却是非常珍贵的食材,只有大名或将军才能吃到鳗鱼料理。现如今中国的高产量鳗鱼不断被输入日本市场,价格一路走低让平民百姓也能够饱尝鳗鱼饭的鲜美,同时日本本土鳗鱼的产量却一路下滑,本土野生鳗鱼价格更是因此水涨船高。




      由此催生了鳗鱼饭价格参差不齐的奇特现象,国产的还是进口的、野生的还是养殖的、白烧鳗鱼还是蒲烧鳗鱼,这些都是影响着鳗鱼饭价格的重要因素。当然,它们同样也影响着鳗鱼便当的价格。




      令人纳闷儿的是,属性如此傲娇扭捏的鳗鱼饭,居然是日本最早的快餐食物之一,作为便当更是许久往事,食材处理技术已十分成熟。因此如果看到鳗鱼便当,不要纠结,开饭吧



4

牛肉寿喜烧便当




      寿喜烧是一种传统的日式料理方法,又可称为锄烧,据说最早起源于日本远古时代,农人们在农事繁忙之余,简单利用手边可得的铁制农具— —如锄、犁— —将其放置于火上,将捕来的野味置于其上烧烤果腹而得名。




      据说最早将寿喜烧作为菜品售卖的店家出现于京都,之后在关西地区流行起来;到了明治维新,肉食解禁之后,以东京为主的关东地区出现了名为“牛锅”的牛肉料理,而后再从“牛锅”慢慢变成了今日的牛肉寿喜烧。所以牛肉作为主料出现在寿喜锅中只有短短不过一百年,却已牢牢占据了主食的地位。




      如今的寿喜烧早已不仅只是在铁器上烤肉这么简单了,它不但成为日本人品尝顶级牛肉的代表性烹调方式,一般家庭逢到欢聚或庆祝时刻,也常会慎重的准备寿喜烧以备阖家欢喜享用。




      虽然有宴会菜肴的身份,寿喜烧做起来却十分简单。关西地区的寿喜烧一般不调酱汁,先以牛油热锅,略炒过牛肉之后直接洒下砂糖、倾入酱油继续煮,之后再放蔬菜等其它配料。关东风格的寿喜烧则会事先将酱油、糖、味醂和高汤等调和成一种叫「割リ下」的酱汁,再和牛肉一起烧煮




      如此制作的牛肉嫩滑可口,味道浓郁。在便当中,薄而大片的牛肉裹着颗颗米饭,那味道,不可描述啊小伙伴们!



5

近江牛烧肉便当

 


      日本和牛誉满全球,作为当今世界公认的品质最优秀的良种肉牛,其中最高级的品牌和牛只能是在日本国内出生、在日本国内培育的牛。




      所谓“和牛”,“和”既是日本,“和牛”也就是日本牛的统称。在各类和牛中,最出类拔萃的恐怕要数关西地区培育的松阪牛、神户牛和近江牛了。这三种和牛原本都属于兵库县内生产的“但马牛”品种,也就是传说中的“但马和牛”,只是在牛崽出生后不久,就会转交给其他地区的农家培育。根据培育农家所在地域的不同,逐渐分化成不同的品种。




      这三种牛的肉质口感各有千秋。其中,近江牛饮用日本最大的湖泊--琵琶湖的水,饲料以麦和米糠为主,还会喝糯米做的甜酒刺激食欲,加上农民悉心照顾,肉质柔润甜美,霜降恰到好处,与神户牛的澎湃霸道不同,近江牛是另一种细腻的口感。

      据传,江户时代的日本人还未习惯肉食的时候,就把用近江牛做的酱腌牛肉当作药进贡给将军,可见近江牛已有相当长的培育历史。




      令人惊奇的是,如此尤物并非只有在专门的餐厅中才能吃到,在林林总总的车站便当中,和牛的身影竟是随处可寻,人民币不到百元的价格也是亲民到家,简直令人诧异。看到了可千万不要放过。(不过要是想品尝到最正宗的和牛味道,不留遗憾的话,还是建议到店品尝)



肿么样,看到这里是不是心水的不行?

没关系,我们也有自家的火车便当啊!



6

中华料理三合一豪华盒饭




呵呵...

其实...看着也不错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