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低血糖判定标准 正常人血糖<2.8mmol> 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 源自: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2低血糖的症状 临床上低血糖的主要表现为颤抖、多汗、软弱、心慌和饥饿感,进一步会出现幻觉、虚脱、思维缓慢、头晕等症状。治疗和发现的不及时,会使患者产生昏迷,甚至对生命产生危及。 (乐柏健康:18201335455) 3低血糖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好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的三条原则,如精神状态持续不佳、空腹饮酒、进食减少或不按时进食、运动过量、药物使用不合理。 也有其他原因:如恶性肿瘤、肝脏疾病等。 4低血糖的预防 ①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 ②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每日基本稳定的摄食量; ③熟悉低血糖的症状以及自我处理低血糖的方法; ④加强血糖的监测,及早发现低血糖; ⑤外出时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少量糖和食物; ⑥预防夜间低血糖。 5低血糖的治疗 低血糖的处理原则:尽快补充葡萄糖或含糖食物。 (1)初步应对 ①如果症状不严重,请立即先测血糖; ②确定低血糖后,立即服用糖类(含糖量为15-20g):如2大勺葡萄干、200g脱脂牛奶,15分钟后若血糖未高于3.9mmol/L,则再次摄入等量的食物,重复此过程直至血糖正常。 ③若当时有症状但并无血糖仪,请尽快食用含糖的食物,如饼干、饮料、水果等。 ④如短期内多次出现低血糖或血糖无法恢复正常,应立即前往医院就医。 (2)医院专业诊治 源自: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低血糖经医院专业诊治后,需听从医生建议调整血糖管理计划,如:调整胰岛素注册量、更换降糖药类型、增加睡前小餐、放宽血糖控制目标范围、改用胰岛素泵等。 注意一:“低血糖症”≠“低血糖反应” 低血糖症是指当正常人血糖<2.8mmol/L或糖尿病人血糖≤3.9mmol/L,并出现饥饿感、头晕、眼花、出虚汗等低血糖的表现。 低血糖反应是因为身体不适应血糖突然下降而出现的反应,表现出心慌、手抖、头晕、出汗、饥饿等情况,跟低血糖症状完全一样,但检查血糖却发现并不低。 “低血糖反应”也须按低血糖处理。 注意二:饥饿感≠低血糖 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或存在胰岛素抵抗,葡萄糖不能转运进入细胞内为机体所用,同样也会出现饥饿感。因此,当出现饥饿感时,应该做的是要及时监测血糖,判定血糖是高还是低,以避免盲目补充食物。 注意三:两类低血糖,要格外当心 “无症状性低血糖”和“夜间低血糖”, 由于其发病隐蔽,很容易被漏诊,患者常常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昏迷,非常危险。 “无症状性低血糖”多见于病史较长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如果患者夜间噩梦连连、内衣被汗浸湿、晨起后头疼头昏,常常提示夜间曾发生过低血糖。 注意四:低血糖治疗应该分秒必争 脑代谢所需的能量几乎全部来自血中的葡萄糖,低血糖对脑组织的损害也最严重,如果低血糖持续时间过长(超过6小时),即使生命得救也会造成脑组织不可逆损害。 注意五:时刻提防低血糖“卷土重来” 长效的胰岛素或磺脲类降糖药(如优降糖、消渴丸等)所致的低血糖,经过治疗血糖恢复正常后可能再次降低,故需要持连续监测血糖变化,持续静脉补充葡萄糖,以防止低血糖卷土重来。 注意六:不是所有低血糖吃主食都能迅速见效 α-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平)单独应用时极少发生低血糖,但与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合用时,也可发生低血糖。在治疗时要注意,这种病人吃馒头、饼干等主食纠正低血糖往往效果较差,必须给病人口服或静脉输注葡萄糖,这是因为α-糖苷酶抑制剂会抑制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而葡萄糖无需消化,可以直接被肠道吸收,不受α-糖苷酶抑制剂的影响。 |
|
来自: 都市现场老黄牛 > 《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