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葡萄白腐病,赶紧收藏吧!

 现实传说 2016-09-19

本次讲课从白腐病的发生危害历史、白腐病在果、蔓、叶片上的症状表现识别要点、白腐病的发生规律、白腐病的防治关键时期、白腐病的防治方案5个方面进行讲解。



白腐病的发生及危害历史


葡萄白腐病最早于1878年意大利发现,通常在冰雹过后发生严重,因此白腐病又称为“冰雹病害”。


葡萄白腐病是大多数葡萄品种上发生的一个流行性病害,发生后可以造成20%-80%的损失,是葡萄上最重要的一个病害之一。



葡萄白腐病的症状表现




1,果实上表现


对于篱架或结果部位低的葡萄,靠近地面的葡萄首先得病。果梗或穗轴首先被侵染,形成浅褐色、水渍状病斑,逐渐呈褐色软腐,并向上、下蔓延。


病害通过果梗到达果粒后,从果粒基部发病,表现为淡色软腐,整个果粒没有光泽;而后全粒变为淡淡的蓝色透粉红的软腐;

而后出现褐色小脓包状突起,在表皮下形成小粒点(分生孢子器),但不突破表皮。成熟的分生孢子器为灰白色的小粒点。分生孢子器的形成,会导致空气的流入,使果粒表现发白,再加上分生孢子器为灰白色,所以这种病害被称为白腐病。气候适宜还会导致病斑蔓延到分穗轴,到主穗轴时,会造成大部分或整个穗的腐烂。



果实上的识别要点:1、从果梗向果粒蔓延成褐色软腐;2、病害发生中后期在果粒或果梗上有灰白色粥状霉状物;3、果实转色期发生严重。


2,枝蔓上表现

白腐病为害枝条,一般是没有木质化的枝条,所以,当年的新枝蔓易受害。枝蔓的节、剪口、伤口、接近地面的部分是受害点。枝蔓受害形成溃疡型病斑。


开始,病斑为长型、凹陷、褐色、坏死斑,之后病斑干枯、撕裂,皮层与木质部分离,纵列成麻丝状。在病斑周围,有愈伤组织形成,会看到病斑周围有“肿胀”。如果病斑围绕枝蔓一圈,病斑上部的一段枝条“肿胀”变粗,最后,上部枝条枯死。枝条上的病斑可以形成分生孢子器。幼苗、嫁接苗砧木、种植后的第一年,葡萄的枝蔓易受白腐病危害。



初期症状表现



中期症状表现



中后期症状表现



后期症状表现


枝蔓上的识别要点:1、一年生茎蔓;2、开裂有纤维桩麻丝;3、病斑一端肿胀;4、湿度大的时候也有灰白色粥状霉状物。


3,叶片上症状表现。

白腐病极少危害叶片。叶片受害与结露有关。白腐病孢子通过水孔或伤口进入叶片,所以多从叶尖或叶缘发病,开始为淡褐色、水渍状、沿叶缘或叶尖向内发展形成病斑,最先发病的颜色较深、发病晚的颜色较浅,所以,病斑类似于同心轮纹状,呈V型。



发生初期



白腐病逐渐逐渐发展症状



后期症状,形成“V”型病斑



白腐病的发生规律


白腐病病菌在土壤中越冬,随着雨水飞溅逐渐侵染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果实上通过伤口(冰雹、虫害、白粉病等造成的伤口)侵入;穗轴和果梗上通过皮孔等直接侵入。白腐病在多雨高湿,22-27℃适宜发生,低于15℃或高于34℃则不适宜其发生发展。


品种上一般巨峰果穗发病严重,红提茎、叶和果都严重。



白腐病防治的关键点


1、减少病菌来源。

通过春天清理发病果穗、枝条、采用高架栽培、尽量减少雨水飞溅等方式尽量减少白腐病病菌来源;


2、防治传播。

通过枝蔓消毒、谢花后至封穗期(谢花至套袋)果穗的规范防治、一出现伤口(尤其有冰雹)立即处理等方式来掐断白腐病的传播途径,从而控制白腐病。



葡萄白腐病的药剂及使用方法


1、萌芽前后地面撒施或喷淋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福美双;


2、适当提高结果部位,及时摘心,剪除过密枝叶和副梢;


3、套袋前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咯菌腈+糖醇钙涮果。摘袋后再涮一次果: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或抑霉唑;


4、果实转色开始,每隔10~15天,尤其是遇到降雨后,喷一次杀菌剂。推荐配方:苯醚甲环唑+嘧菌酯,丙环唑+代森锰锌或克菌丹,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福美双;


5、解袋后喷施80%福美双水分散粒剂+丙环唑,防病的同时有较明显的驱鸟效果;


6、注意幼果期套袋前红提等部分品种对福美双、代森锰锌及克菌丹比较敏感,慎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