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古代中国的“人本德合”价值观念

 崔竣豪 2016-09-20

浅谈古代中国的“人本德合”价值观念

“以人为本“最近十年来被大家所广泛熟知,其来源可以追述到春秋时期,最早见于《管子》一书,由于《管子》一书的内容既包含儒家思想,也包含法家及道家思想,所以“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是当时诸子百家的共识。

虽然“以人为本”的命题是在春秋时期被提出来的,但追溯其思想来源,实应退回到西周后期,从那时起就已经发展出一种人文主义意识,而这种意识的提出是针对商代“以神为本”的理念。纵观全球,同时代的其它文明皆是“以神为本”,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由于中国文化很早就发育成熟,所以跟西方文化会有所不同,而其中的一个明显不同之处就在于中国文化在西周后期便发展出一种“人之事高于神之事”的理念,即人本主义的意识。在此之后各家分别继承并发挥了这一理念,如《老子》当中提出“天地之间人为贵”,《论语》中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特别是当初的一些卿大夫认为神之事远低于人之事,认为天道太远,我们的关注点应放在人世之上。因为,如果没有人世间所提供的各类祭品,那么神也就不能存在了,因此,神的存在要依附于人的存在。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兴起进一步证实了“以神为本”观念的没落以及“以人为本”观念的兴起。

“德”字在甲骨文当中表示道路,也是一种表示行动的符号,右边是一只眼睛,眼睛之上是一条垂直线,表示目光直射的意思。所以这个字的最初的本义是“行动要正,目不斜视”。中国古代把“德”作为一种价值理想加以发挥的主要是儒家,而任何一种理念都要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取舍加以展开,表达出这种价值理念的特点。“以德为本”的对立面便是“以刑为本”,它强调政令法令在治理国家中的突出作用,而相对忽视道德的作用。

商代晚期纣王因为施行“以刑为本”而亡国,所以西周建立以后便对前朝做出了深刻的反思,并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措施,但并未明确地提出“以德治国”这样一种政治理念。最早提出“以德治国”理念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在《论语》中孔子明确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政治权利来引导,用刑法来约束,其结果必然是使老百姓苟免于惩罚而无羞耻之心;相反,用道德来引导,用礼法来约束,这样使老百姓既有羞耻之心又能够懂得规矩。《孟子》中说“徒法不足以自行”;《老子》中也反对以刑治国的理念,如《老子》中提出“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孔子之后主流的治国理念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孔子的影响。

孔子之后“以刑为本”的理念有一次整体性的回潮,特别是到了战国中叶,以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为代表,秦国以刑为本,特别是到了秦王嬴政时期,全面的实践“以刑为本”的治国理念,以此统一全国。君以此始,必以此亡,秦国统一天下后“以刑为本”的弊端很快便显露了出来,其结果便是二世而亡。自此之后的各个王朝对秦国二世而亡的惨痛教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总结。从汉代开始,便在政治文化上判了“以刑为本”的死刑。自汉以降,直至清代便着重突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性,把“以德治国”放到价值理念的第一位。

以民为本的思想最早的雏形见于《尚书》,《尚书》是夏商周三代政治文献的汇总,书中明确记载“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并把这样的民本思想投射到宗教观念上,具体表现为把最高的自然神“天”与百姓之间有效地联系了起来,如《尚书》当中记载“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最高的神灵为“天”,而“天”并没有独立的视听的能力,因此也就没有独立的意志。所以“天”便以百姓的眼耳为视听的工具,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又如,《尚书》中还记载“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百姓有什么欲望,天作为最高的实体一定会帮助其实现。

这样的思想在后世得到了有效的传承。以儒家思想为代表,最关键的证明人就是孟子,《孟子》中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便不经意地说出了“以民为本”政治理念的对立面,即“以君为本”。笔者这里只是从理念上强调“以民为本”政治理念的对立面是“以君为本”,并不是从制度方面来加以说明。在孟子之前虽然提到了“以民为本”的基本理念,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但并没有直接指出君主的问题。孟子的出现使“以君为本”的政治理念在比较的层面上显现了出来。而这种“以民为本”的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间接地制约了皇权。因此该价值观也是中国古代治国理政方面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合有不同层次的重要性,从政治上来讲,合代表了统一,与之相反的就是分裂。所以在悠久的中华民族的历史中便有了一种传统的、世代相传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就是以合为贵,以分裂为忧患,崇尚统一拒绝分裂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便是从我们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历史当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价值观。虽然这种价值观在不同时代、不同王朝会有所变化,但是,总体来说中国的历史还是统一的时间为多,分裂的时间为少。而从人民内心的价值观点上讲,则从来没有摆脱或抛弃“以合为本”的价值观念,因为统一会消弭战争,人民可以安居乐业,而分裂势必会造成战争,所以统一就是为了消解因分裂而带来的战争。

不仅如此,“合“还有其更广大的意义,这便是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如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近来强调的生态文明等都是这种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形式。

(文/荃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