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期待更多的红头文件白话讲

 圆角望 2016-09-20

    中秋假期期间,除了各种祝福,还看到了一条颇令人期待的消息:河南省级行政机关“红头文件”要有白话解读版。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政府出台的政策文件,往往让老百姓觉得“太高冷”,不接地气,也弄不清和自己有哪些具体联系。对于这样的情况,河南省出台了《行政机关政策文件解读实施办法》,要求省级行政机关出台的“红头文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让群众听得懂、信得过、用得上。对于解读方式,《实施办法》指出,政策文件解读应当以多种形式开展。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当通过参加新闻发布会、接受访谈等方式带头宣讲政策。起草部门、政策文件制定者、参与者、媒体,可通过撰写解读评论文章、政策问答、媒体专访等形式开展政策文件解读工作。解读方式可以通过数字化、图表图解等方式予以展现,使解读信息可视、可读、可感。

    必须说这是件好事,值得鼓掌。一直以来,很多政策不为群众所熟悉,或者根本就不知道,除了传达不到位,也存在着老百姓看不懂、理解不了“官话”的因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申报职称的时候,很多人对着各种填报要求,读了好几遍却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写。于是人事部门的同志只好一遍一遍用“自己的话”解释。是表格填写要求没写吗?非也。主要还是官话不接地气。

    其实,脱开官样文章说白话,古已有之。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借助清宫剧成为“网红”的雍正爷,那句“朕就是这样的汉子”差不多已经红遍大江南北了。这仅仅还是白话批折子,历史上,正经得不能再正经的圣旨也有用白话的。比如,草根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就曾经下过明白如话的圣旨:“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只是户口不明白哩。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上用半印勘合,都取勘来了。我这大军如今不出征了,都教去各州县里下着,绕地里去点户比勘合,比着的便是好百姓,比不着的,便拿来作军。比到其间,有司官吏隐瞒了的,将那有司官吏处斩。百姓每自躲避了的,依律要了罪过,拿来作军。钦此。”(“每”作“们”意)明成祖朱棣也有过白话圣旨,谕官员军民夫匠人等:“恁官员官民人等,好生遵守着我的言语,勤谨用工,不许怠惰。早完成了,回家休息。”虽然经过文臣润色的朱元璋名句“予本淮右布衣”更有腔调,但在宣传效果上,可能还真不如这些口语化的政策宣讲深入人心,甚至显得颇为亲切。当然,元代也有“硬译公牍”文体的圣旨,因为是把蒙文直译为当时汉人通用的白话,读来更是如元杂剧一般。成吉思汗写给丘处机的圣旨里就写着:“你身起心里好么?我这里常思量著神仙你,我不曾忘了你,你休忘了我者。”如今在昆明筇竹寺、杭州慧因寺内都还找得到同类圣旨的碑文。

    所以说,自古到今,沟通顺畅与否,都是被极为看重的事情。把话说得准确清楚明白没有歧义,是个技术活,更是杜绝“歪嘴和尚念经”的重要手段,进而也是保障群众利益的最初关口。J17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