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郎平学习教育里的教练术

 帅汤007 2016-09-20

接纳孩子的一切、欣赏孩子的一切、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合格教练


1

郎平是如何对待比赛中的队员的

女排在里约的逆袭与决战,让我们重新再提女排精神。

在我们看到女排涉险进入八强赛,逆袭东道主巴西队,成功复仇荷兰队,最后成功卫冕冠军。

在整个比赛里,我们看到多个有趣的画面:

在队员失利的时候,郎平的一个暂停,再开场时,往往能马上得分;

在对方节奏正欢的时候,郎平利用一个没有悬念的挑战,帮队员找到节奏;

队员在场上的时候奋战的时候,郎平在场下着急的走来走去,一旦队员们下场,郎平的脸色变得特别平和,她和队员们说:

她说:没关系,我们还有机会;

她说:要放开去打,不要留下后悔,要像老虎一样一分一分的去咬住;

她说:很好,很棒,就这样打。

……

我们看到郎平对队员们的态度:没有施压,只有安抚和鼓励;没有责怪,只有战术的指导与调整;

我们看到女排队员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超出水平的发挥,完成一次次漂亮的逆袭;

我们看到这一场场的胜利,有多少是因为技术、有多少是因为战术、又有多少是因为心态?

我们若能用郎平对待对员的态度来对待孩子,许多教育问题是不是能够迎刃而解?


2

向郎平学习的教练习技术之一:接纳现状,坚持鼓励与指导

当球场上的队员失利时,郎平在队员们面前表现出来的是什么态度?

她平静理智,对姑娘们说:没关系,我们还有机会。

她冷静从容,对姑娘们说:你就拦她的斜线、跳的稍微慢点、打反击的时候保护要上得快,不要脚下绊蒜,要多给对手压力等,给姑娘们非常细节的战术指导。

这时候的郎平真的不急吗?

当然不是,我们看到她在场下时,着急得走来走去,所以她当然是急的,只是她控制自己的情绪,将自己最沉着的一面呈现在队员面前。

但她做的不仅仅是着急,还有与助手配合的技术分析与节奏控制。

我们在遇到孩子考试失利的时候会是什么态度?

第一种,焦虑。

并把这种焦虑的情绪传给了孩子,在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焦虑之后,也会变得焦虑不安和紧张起来,如此恶性循环下去,状态会越来越差;

第二种,生气,进而指责。

或者责怪孩子不用心、或者打骂孩子,最常听到的话是:这么简单你怎么又错了?你怎么这么笨,连这都不会?

孩子在接受到这种指责之后,要么叛逆着不再学习,反正怎么做家长都不认可;要么自我否定,认为自己真的很笨;

孩子的潜意识里就被父母种下了’我不行’、’我很笨’、’我简单的题总是会错’的种子,终将成为一个不自信的人。

对比看看?

我们与郎平相同的是:对孩子的期待,我们都为孩子没有表现好而着急。

我们与郎平不同的是:郎平接纳了队员的实力不如对手的现实,不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队员,给队员鼓励与指导;

我们不能接纳孩子的失误,对孩子只有指责、批评,没有鼓励也没有方法指导。

所以,郎平能与她的队员们一起收获赢的奇迹,而我们收获的是一个越来越不自信的孩子。

所以我们要向郎平学习的是:接纳孩子的一切,鼓励他们的付出、指导他们的行动。


3

向郎平学习的教练技术之二:团队配合,战术调整,在适当的时候喊暂停

我们看到中国队对战队荷兰队那一场,当对手节奏刚起来的时候,郎平一个果断的暂停,除了给队员们详细的战术指导之外,同时破坏了对手的进攻节奏,所以上场即得到关键的一分。

在落后且已没有暂停机会的情况下,利用一次没有悬念的挑战机会,又将节奏拉了回来。

同样的,我们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大考、小考、学习倦怠、学习瓶颈期。

在这种时候,我们父母是怎么做的呢?

有的父母不顾孩子的学习现状,对每一次大考小考都过份紧张,没有给孩子一个成长与进步的节奏安排,导致心情起伏跌宕,孩子的学习结果也跟着起伏跌宕,更有甚者造成孩子的厌学、抵触、青春期叛逆等等。

我们在责怪孩子不努力、不聪明、不够拼的同时,我们是一个合格的教练吗?

所以我们要向郎平学习,我们于孩子来说不应该是一个要求者、控制者,我们应该是一个有方法、有智慧的教练。

脑袋里要有整体学习布局,帮助孩子做好适合他自己的学习进度规划,把握孩子学习的独有节奏,给孩子制定合适的休整期、加速期;在孩子遇到瓶颈期的时候,给孩子有用的指导,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当然我们都不可能是全能父母,或者我们做不到那样理智与逻辑,但我们还有学校、还有老师可以借力。

我们可以和老师、孩子一起,沟通一个合理的节奏,达到三方分工合作的状态:老师给方法、给内容;孩子一一落实;父母分步检查,协助落实。

不同的孩子、父母和老师之间,可以打不同的配合,我相信没有一个老师会拒绝主动配合的父母、会拒绝主动学习的孩子。

所以关键不在于你行不行,而在于你愿不愿意用更好的方式去帮助孩子。


4

向郎平学习教练习技术之三:切合实际的目标,不一定会有奇迹,但一定不会一无所获

郎平以及她的队员们,在出征里约的时候,都没想过要拿冠军。

对于目标她们说:注重过程,打好每一场球,力争最好成绩。

对于结果她们说:争取不留遗憾。

对,打出自己的水平,将现有的能力发挥出来,就是不留遗憾。

合理的目标定位与结果期待,让他们在压力最小的情况下轻装上阵,才能一球一球的打、一分一分的拿。

对于孩子,我们更应如此。

做为无论是身体还是心智都还在成长中的孩子,他们的抗压能力与自我减压能力都比不上大人,所以父母若以超越现实的期待去要求孩子,压力过大的情况下,最终收获的不是奇迹,而是一个心里健康堪忧的孩子。

所以在对待目标与结果的期待上,我们要学习郎平:

首先了解孩子的实力,不要用不切实际的目标给孩子造成压力;

其次我们要将自己的期待,调整到一个可以预期的目标值上,这个目标是孩子努力就可以达到的,而不是拼命也达不到的。


5

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接纳孩子的独特性

虽然我们知道,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智商差异并不大,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孩子的学习能力仍有高低之分。

因为学习能力并非只受智商影响,它还受情商、习惯、环境的影响。

这其中各项因素里,与父母脾性、教育方式、家庭成员结构等,都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我们做父母的必须认识到:天下没有相同的家庭、也就不会有相同的父母、更不会有相同的孩子。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比,就象你不会希望孩子拿你去和别的父母比一样。

向郎平学习,接纳孩子的一切、欣赏孩子的一切、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合格教练。

END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