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康斯坦丁 于 2016-9-15 17:07 编辑 主弱臣强时,下对上的测试 出处 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六 原文 匈奴单于上书愿朝五年。时帝被疾,或言:“匈奴从上游来厌人;自黄龙、竟宁时,单于朝中国,辄有大故。”上由是难之,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可且勿许。单于使辞去,未发,黄门郎扬雄上书谏(略),书奏,天子寤焉。召还匈奴使者,更报单于书而许之。赐雄帛五十匹,黄金十斤。单于未发,会病,复遣使愿朝明年;上许之。 译文 匈奴单于上书汉朝,请求明年到长安朝见天子。这时哀帝正患病在身,有人说:“匈奴从黄河上游的方向来,气势压人,不利。自黄龙、竟宁年间起,单于每到中原朝见,中原就会发生大变故。”哀帝因而感到为难,询问公崐卿,公卿也认为朝见一次要白白花费国库很多钱,可以暂且拒绝。单于使节告辞离去,还没动身,黄门郎扬雄上书规谏(内容省略),奏章呈上,哀帝醒悟,于是召回匈奴使者,更换致单于的国书,表示允许单于朝见。随后赏赐扬雄丝帛五十匹,黄金十斤。单于还未动身,就赶上生病,于是又派使节到汉朝,希望将朝见推迟一年。哀帝同意了。 . 一、解析: 匈奴单于在完成内部实力整合,外部不存在牵制,汉朝又貌似国力日衰的情况下,选择通过请求朝见天子这一貌似臣服的方式,来测试汉朝的真实实力,再去决定是否与汉朝开始交战。 . 二、单于测试目标: 1、哀帝性格 测试哀帝是否有足够自信气度,敢以病躯会见自己。通过汉朝的最高层反应,来试探哀帝病情的严重程度。 2、战备物资 军备物资充足与否,是能否打赢战争的关键。但作为匈奴单于这种圈外人事,很难打听到准确的信息,于是选择通过测探钱财是否充裕,来推测粮草军备是否充足。 3、态度关系 同意朝见,说明目前实力依然强大,则找理由推脱掉朝见,再换一个方式,通过汉朝对自己推辞后的态度,来判断双方关系。不同意朝见,说明汉朝实力陷入衰弱,同时得到发兵的口实,可以开始小规模军事的挑衅,进行进一步的试探。 . 三、臣子的考虑及行为: 1、上级利益 优先考虑上级利益的人,声称匈奴单于的气势会压迫皇帝,且历次来访皆有坏事发生,所以建议不要同意朝见。 2、自身利益 优先考虑自身利益的人,知道目前国库没钱,一旦同意,哀帝首先会问责户部人员工作不力,然后会从其他部门的开支或预算里面截留一部分用于招待匈奴单于,于是大部分公卿一致反对接待匈奴。 3、组织利益 优先考虑组织利益的人,结合以前秦汉教训历史及对边防的成本投入,当下不同选择的影响和国内实力、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应该同意匈奴朝见的结论。 . 四、哀帝正确应对方式: 1、同意朝见 通过同意朝见展示,疾病缠身并未影响自己,国库也有足够的财富赏赐匈奴单于,自己对匈奴的态度关系依旧良好。 2、内部警戒 下令边关开始外松内紧的防备,同时检查粮草军备,准备调往前线。 3、外部牵制 对西域各部展开外交,与自身亲近势力进行军事策划,防备匈奴的突然袭击。拉拢中立势力,警戒与匈奴友好的势力。 . 五、启示: 1、学会测试 很多真实信息无法直接获取时,可以通过对人的各种测试,来推测行为背后的信息。 2、学会反测试 要对人异常行为、事情的异常变化产生警觉,不要轻易被人测试出自己真实想法。相反,要会如何通过反测试故意做出伪装的行为,给对方造成错误判断,进而做出错误决策。 . 最后祝兄弟们中秋快乐! . . 本文系汉谋书院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自汉谋书院 2016.9.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