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么逛博物馆保证笑得肚子疼

 白首南岳图书馆 2016-09-21
2016-09-20

觉得逛博物馆很无聊?大错特错!那是你还没发现逛博物馆的乐趣!

唐代木制天王踏鬼俑


唐代木制天王踏鬼俑

唐代木制天王踏鬼俑,由几十个木构件组成,每颗牙齿都是一块木构件,上施彩绘,初唐铠甲样式,气候干燥而保存至今。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天王的脚好像踏在了什么奇怪的地方。此为新疆博物馆镇馆之宝。


▲男子汉,不怕痛!

小理:这种痛,你懂的。

剁手俑


▲剁手佣

这是一件藏于南京六朝博物馆的陶俑,身材修长,宽衣博带,端庄肃立。特殊的是,陶俑的两只手是缺失的,手掌不知去向,手臂上两只看似阴森森的孔洞,有几分吓人,就像被人将双手剁掉了一样。

小理:双十一剁手节后的你~

猪首人身俑


猪首人身俑

猪首人身俑是唐代文物,特点是形象逼真,衣纹流畅,彩绘精致,别有一番情趣。猪首人身俑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216号墓。新疆地区出土大型生肖俑的墓葬,迄今仅此一例。也不同内陆墓葬那样,集十二生肖俑于一墓,这种现象恐别有含义。现藏于新疆博物馆。

小理:活捉一只猪八戒!

伏听俑


伏听俑

新疆博物馆的这尊伏听俑,从穿着上看是一个文官伏听俑,泥塑,手工捏制,线条简洁,形象生动。俑头戴前低后高的黑色圆形冠,身着圆领窄袖长袍,双腿向上弯曲,双手半举,平扑于地。这尊伏听俑也是从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

小理:古代听风者。

相扑俑

▲相扑俑

浮雕砖上的两位力士形象,都赤裸着上身,双拳紧握,怒目圆睁、双唇紧闭,鼻翼似在煽动,好像正等待投入一场角逐。这两件金代相扑俑浮雕砖,反映了我国古代相扑的真实形象。

相扑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唐代发展成为一种体育竞技,始称“相扑”。据《日本书纪》记载,相扑是奈良时代由我国传入日本的,后被日本发扬光大,成为其国技。

小理:感觉放一曲《江南style》,这二位都要跳起来了。

越窑青瓷方格盒


越窑青瓷方格盒

熟悉感扑面而来!这不就是学校食堂的餐盘嘛!不过,这件方格盒可不是现代的物品,它来自三国时期,而且人家也不是拿来吃饭的,而是用来放干果点心。

小理:脑洞一开,古代有没有外卖啊?

三彩童子叠罗汉杂技俑


三彩童子叠罗汉杂技俑

唐代三彩童子叠罗汉杂技俑,2002年在西安出土,通高40.8cm,现藏西安博物院。造型优美,做工精细。所穿服饰施绿、黄、蓝等釉色。

此件三彩童子叠罗汉杂技俑表现生动异常,是目前仅见的此类题材唐三彩作品,底部的力士双目圆睁,腹部圆鼓,用尽“洪荒之力”支撑上部童子。

小理:行了,行了,知道你们会叠罗汉。下次去卖艺肯定喊上你们。

陶彩绘男俑


陶彩绘男俑

西汉作品,高42.7cm,宽20.8cm。男俑头发从中间分梳,头侧向左,嘴微闭,好像是在等待发令枪响,往前狂奔。这个陶俑刻画的是一个武士形象,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小理:预备······跑!

陶彩绘男优伶俑


陶彩绘男优伶俑

陶彩绘男优伶俑,高44.5cm,宽15.5cm,1950年出土于江苏江宁祖堂山李昪钦陵。俑头戴幞头,身著圆领袍,中束带,袍左右开衩,双手缩于袖中,抬足扭腰,作表演状。此优伶俑便是当时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该俑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小理:啊,谁能理解舞男的忧伤。

怎么样?看完有没有想去一趟博物馆?

摄影/小七

新媒体编辑/端丽林(实习生)

以上内容由《世界遗产地理》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版权归属原作者,谢绝商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