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作霖宽容那么多敌人对手,为何残杀郭松龄?

 文武文档 2016-09-22

作品/神州日知 祗舍

人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连威名赫赫的东北王张作霖也不例外。

这位奉系军阀的掌门人,一生之中不羡皇帝不羡仙,却唯独崇拜同是行伍出身,戎马倥偬的忠义之神——汉寿亭侯关羽。

在奉系集团内部,不乏反对过他的人,像汤玉麟也曾攻打过张作霖,张景惠杨宇霆那样身居要职的人反对过他,但最后都被他收为己用。

但是,对于郭松龄,最后不仅将他处决,还将他剁去双脚,在奉天小河沿曝尸三日,并将其惨象拍成照片分发东三省全境。

可见,张作霖对郭松龄痛恨之深,非一般言语所能形容。

郭松龄倒张,张作霖没想到

郭松龄倒张,事实上早有端倪。 但张氏父子过于相信自己,也过于相信郭松林,而没有察觉。

郭松龄敢于起兵反奉,不仅因为他是一名民主革命者,与张作霖等旧式军阀有本质区别,同时也与张学良的充分信任和纵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张学良秉承父亲张作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作风,对郭松龄有着超乎寻常的信任,这在奉系集团内部早已成为美谈。

因此,当郭松龄“对张作霖的军政措施,时常表示不满”时,张学良对郭松龄则“每表同情”,并不加以制止。

11月12日,郭松龄对张学良说:“上将军脑筋太旧,受群小包围,恐已无可挽回,我要推你继任东北首脑,改革三省局面。”

郭松龄起兵前,称病住进天津意大利医院。张学良于1924年11月20日前去探望,劝他回奉天向“上将军面陈意见”。

郭则表示:“上将军脑筋陈旧,在杨宇霆这帮群小包围之下恐已无力挽回,必须赶走老杨这帮人,父让子继,由我们来干”。

张学良虽然赞成郭反对军阀混战、革新东北的主张,但无论如何他还是做不到冒着忤逆之名去反对他的父亲。

此时,郭松龄的谋逆已表露无遗,可张学良仍未及时对郭加以规劝。

当时年仅24岁的张学良听了,骤然骇然失色。但张学良既没有批评郭松龄,更没有劝导郭松龄,反而对他的话表现出漠然处之。

后人分析,张学良对郭松龄太过信任,一点儿也没有想到他真会起兵造反。

在奉系内部,本身就隐藏着重重矛盾,有“士官派”和“陆大派”、“老派”和“新派”、“文官派”与“武将派”之争。

张作霖对于影响奉系发展的后两个派系之争看得较重,解决得也很好。但对于士官派和陆大派的纷争张作霖过问得并不是太多,因此,这两个派系的矛盾愈演愈烈。

尤其体现在郭松龄和杨宇霆两个人身上,两人几乎达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杨宇霆作为“士官派”的领袖始终压制以郭松龄为首的“陆大派”,张学良也和郭松龄深有同感。

在这种长期的矛盾中,不仅张作霖没有更多的去关注,就是张学良也没有去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加以劝导,反而对郭松龄表现出格外的同情。

尽管奉系内部矛盾重重,但整个集团仍能形成以张作霖为核心的统治构架。

张作霖在奉系集团内部最倚重的智囊人物是杨宇霆,军事指挥人物是郭松龄,“经世治国”人物是王永江

由此可以看出,郭松龄在张氏父子心目中的地位。

对郭松龄起兵,张作霖也是万万没有想到。张作霖始终把郭松龄看作是辅佐儿子张学良的人物。

所以,当郭松龄的倒奉通电一发,对于张作霖来和张学良说犹如晴天霹雳。一来郭军力量强大,二来自己手中却也无可用之兵。

由于对郭松龄了解太少,在郭松龄发出讨奉通电时,张作霖完全没有料到郭有取而代之的想法。

郭松龄失败,张作霖没想到

张作霖不仅对郭松龄了解太少,对自己的儿子也了解太少。

他甚至以为,他的儿子张学良和郭一同密谋反对自己,逼自己下台,大骂张学良学唐太宗李世民,逼老子下台。

眼看着郭的大军(张作霖的全部主力)开向奉天,情急之下,曾想一把火烧掉大帅府,并扬言交出大印,让他们俩上台表演好了。

后来得知儿子并没有参与郭的倒奉军行动,才开始想办法组织力量对抗郭的进攻。他一面指使杨宇霆辞职退隐大连,以去郭松龄起兵口实,一面派张学良直接与郭疏通,企望劝说郭松龄罢兵言和,遭郭松龄婉拒。

稍后,郭军进军速度迟缓,张又得到日本人的支持,才开始组织张作相和吴俊升的部队抵挡郭军,同时命令张学良亲上前线指挥部队。

在张学良的“吃老张家饭不打老张家人”的心理攻势下,郭军土崩瓦解。

这一次张学良与他的老师对阵,并战而胜之,张学良的统帅地位得以确立和巩固。

残杀郭松龄,张作霖没想到

郭的反奉,对张作霖和奉系集团是个沉重的打击,在张作霖的个人生涯中也是一次巨大的挫败。

在奉系集团内部,虽然有过像汤玉麟张景惠、杨宇霆那样身居要职的人反对过他,但最后都被他收为己用。

奉系内部更多的人都是死心塌地的跟从他打天下,现在无意间冒出个郭松龄反奉,让他恼火至极。

张作霖在处理郭松龄反奉兵败的善后会议上,仍恨恨不休地大骂张学良和郭松龄:“我姓张的用人,向来一秉大公,赏罚分明,并不是我自己养出来的都是好的。小六子这个损种上了鬼子的贼船……李景林、张启坤、许兰州这些人都是外来的,和我素无瓜葛;还有于孝侯(于学忠)是吴子玉吴佩孚)的外甥,谁不知道我和曹吴对头多年,可是我对他外甥是重用的。郭鬼子这个鳖羔子,到沈阳来,打个行李卷,有两个茶碗还有一个没把的。小六子说他是个人才,能吃苦耐劳,我一次就给他两千块大洋,给他安家。那时候,他感激得把他妈给我当老婆他都愿意。他自以为有功,在座的谁不比他资格老。汤二哥和我穿一条裤子,出生入死,现在和郭鬼子拉平辈。小六子上了贼船,郭鬼子教他学李世民……”

张作霖一生崇信关羽,讲究忠义,对所谓的离经叛道深为痛之。

对此,大凡到过沈阳张氏帅府游览的人,印象可能会更深刻些。

与一般的大王、军阀的宅院一样,张氏帅府内也设有祖先堂,东、西,南辟三门通往东西屋和院内。东西厢房各五间对称,东为会客室、西是办公室。三进院都各有东西便门与院外相通。

与一墙之隔的赵四小姐楼遥望的,是帅府内东院东北角的三间平房,它可不是一般军阀财主的家庙,而是关帝庙。

据张学良之弟张学铭讲,张作霖崇拜关羽,在沈阳共建三处关帝庙,另两处在风雨坛和大南门外。

兵荒马乱的年代连建三处关庙,可见张作霖对关羽的崇拜绝不是停留在嘴上功夫。

所以,当郭松龄打着义旗造反时,张作霖深恶痛绝,恨恨不已。

但是,起初他也未想残杀郭松龄,这符合他一贯宽容的本性。

后来因为杨宇霆等人担忧张学良出面救郭松龄。在他的主导下,不仅将郭松龄尽速处决,还将他剁去双脚,在奉天小河沿曝尸三日,并将其惨象拍成照片分发东三省各市、各县,惩一儆百。当时小河沿围观群众数以千计。

郭氏夫妇死后,因父母、弟弟和继子逃难在外,遗体由亲友代为装棺,暂厝于小东门外珠林寺。“九一八”事变后,其家属才把郭氏夫妇安葬在家乡附近。

1948年,由其继子郭鸿志移葬于沈阳东陵区七间房墓地。

当年就是这两张照片被张作霖贴遍东三省。张作霖总算没有做得太绝,派人洗净了郭松龄夫妇身上的血迹,换上了一身新衣服,曝尸处用席子围上。

郭松龄评价,张作霖没想到

提起郭松龄,不了解历史的人对他知之甚少,但老沈阳人却都知道这个大名鼎鼎的“郭鬼子”。

“郭鬼子”是郭松龄的绰号,在东北讲武堂任战术教官时,由于他鬼主意多,为人机灵,学员们就给他起了这个绰号。

郭松龄是奉系历史上唯一大规模武装反对张作霖的人。

郭松龄反奉在近代东北是一个重大的事件,是清朝灭亡,民国建立以来,最大的一次战乱。

他几乎推翻了张作霖的统治,波及面之广,影响之大,社会各界普遍受到震动。

受张家大恩的郭松龄为何发动反奉战争?

其说不一,甚至连最了解他的张学良在郭松龄被捕之后也想当面问问他。

当时,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很有代表性。

当年沈阳《盛京时报》就有署名铁生的一段话:“郭公为改造东三省之伟人,为民请命,奋不顾身,今不幸罹于死难,凡我同胞,同深悼惜。今敬撰挽联一副,以哭当歌。上联云:‘死者不复生,惟有前仆后继,偿我公未了志愿’,下联是:‘忍者夫已逝,行将众叛亲离,尽他日依样葫芦’。”

这种声音代表了民众反对军阀统治的普遍心声。是对郭松龄反奉行为由衷的敬意和无限惋惜。

另外还有一种声音似乎更多地代表了彼时普通民众对郭松龄为人的认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署名“农民”登在《盛京时报》的一副对联:“论权、论势、论名、论利,老张家那点负你;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尔夫妻占得完全。”

如果说从张学良的角度或者站在张家父子的角度来说,郭松龄发动反奉战争似有不妥;如果站在民众厌恶军阀统治或者顺应历史的潮流来说,郭松龄反奉就是正义之举。

所以,对于历史来说,角度不同,立场不同,结论当然就会完全不同,希望我们现在的读者在读这段历史时从中也能得出你自己的结论。

深扒古今事,搞笑说新闻,幽默传真知。

关注日知新(rzx366),抢先看独家。

纯干货等您,无厘头乐您。

约女神,上日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