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子】是时候和你的孩子划清界限了……

 枫叶晚秋 2016-09-22

  

  

  一个故事

  13岁男孩要参加一个为期七天的训练营,妈妈给他准备了7套衣服,是根据网上天气预报准备的相应的衣服。有一天预报的是高温,结果当天突然降温了,训练营结束后,孩子一见到妈妈就不停的抱怨。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父母抱怨孩子做事情磨磨蹭蹭,对父母不尊重,乱发脾气,不体谅人……但探究根本,却是父母界限不清造成的。

  什

  么是界限?

  “界限”——你会想到什么?

  “划清界限”——听到这个你的感觉怎么样?

  感觉不舒服?感觉奇怪?感觉分离?

  从日常生活中看,很多地方都有界限:

  比如小区外墙, 比如楼顶的护栏,还有马路上车道的区分,建筑工地等。有了这个界限,人们才会感到安全,也是一个界限, 它告诉你有些地方是不可以去的。

  自我界限是指在人际关系中,知道自己与其他人或物都是互相独立存在的不同个体,更清楚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力范围,既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

  

  如果没有界限,往往不知道做什么合适,怎么做才对。

  如果家庭里有清晰的界限:比如父母知道孩子和自己是不一样的,伴侣和自己也是不一样的,那我们就会尊重这个不同。

  家庭里面的界限能让每个各体保有自己的独立感,然后独立会被尊重。

  在与亲人相处中我们要学会分清楚界限,尊重、接纳家人有自己的选择,不剥夺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更要引导孩子建立清晰的界限感,学会拒绝,也不侵犯他人的界限,从而建立长久稳固的人际关系。

  界

  限不清,表现在哪里?

  当孩子跌倒了,本该自己爬起来,你看着心痛,立刻过去扶。殊不知,你的善良让你侵入了孩子的界限,孩子的界限感在父母的关爱中开始一步步缺失和模糊。

  孩子慢慢长大,有能力独自上学,但因为界限模糊,他或她仍然认为那是父母的事,于是父母背着孩子的书包。

  长大后的孩子甚至是此时的你,一边大声宣告“恋爱婚姻工作养育孩子是我的事”,一边把找自己做的工作、买自己住的房子、养自己的孩子看成是父母的事?于是父母也在这种模糊的界限中,觉着“你的家庭你的工作你的孩子,也是我的事”,开始冲突,开始痛苦。

  不仅如此,长大后的孩子甚至带着模糊的界限感与同事互动,本不应该自己承担的,却不会说“不”,本该自己承担的,却又常把责任推给别人;也带着模糊的界限与社会互动,很难感觉到自己和他人的不同,常抱怨和不解:“你凭什么这样对我?”“你怎么竟有这种想法?”

  为

  什么要划清界限?

  一个孩子是否可以发展为一个思想自由、人格独立的人,完全取决于他与他人和世界的联系,以及他对他人和世界的知晓。

  ——鲁道夫?斯坦纳

  小婴儿没有界限,全部依赖于养育者。随着他自我觉醒,界限越来越清晰。父母,特别是中国的父母常常无视孩子的完整界限。许多父母或者由于自我爱的缺失,或者由于自我价值未能实现,于是就把孩子当成“爱的替代品”,假借爱的名义,强行介入孩子的“房间”,希望孩子按照我们的意愿成长,以此补偿我们自己的缺失,实现我们未能实现的自我价值。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孩子反抗家长的介入,于是会逆反,会用种种家长难以理解的方式进行反抗。许多家长常说,孩子怎么不懂事,不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其实,这基于我们大人长久以来忽略孩子的“房间”——独立、自由,以致孩子不是为自己学习,不为自己的成长负责。

  什

  么是健康的自我界限?

  我不再对你的情绪负责,同时我会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很多孩子经常被父母要求对他们的情绪负责。比如:我现在很失望,是因为你这次考试没有考好,所以你最好别再让我这么失望(意思是,你需要对我的失望负责)。

  我并不知道你的想法和情绪,更没有资格定义什么对你来说才是“最好的”。

  那句著名的“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根本就是个伪命题,因为我不可能比你更清楚什么才是对你好的。

  我们无权去定义什么是对别人“最好的”,却仍旧可以邀请对方跟我们讨论怎样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我们仍旧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情感和逻辑,但我们不会强迫的告诉对方说:“你就要听我的,因为我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因为我都是为了你好。”

  我尊重甚至鼓励你的独特和跟我不同,不同的声音不会被压制,而是被充分鼓励。

  在没有健康心理界限的家庭中,每个人的独特性都会被打压。父母可能把孩子看做是延伸的自己,要求孩子的情感,想法和行为跟他们一致。在这样的家庭中,往往独特和不同就会让每个人产生很大的危机感,让他们觉得家庭的“和谐”受到了威胁。

  因为我们都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所以不同的价值,不同的行为和想法,就像我喜欢吃苹果,而你喜欢吃梨一样,我们可能在很多事情上都有不同的偏好。有健康心理界限的家庭并不会要求家庭成员为了家庭“牺牲”自己的独特,而是共同探讨满足每个人需求的可能性。

  如

  何成为有界限的父母?

  4岁的孩子必须要自己收拾玩具,否则一周内无法再玩玩具;

  7岁的孩子需要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自己收拾书包,忘记东西自己承担责任;

  12岁孩子自己管理零花钱,如果用完,即使正好遇到商店打折有自己特喜欢的东西,父母也不会为之买单……

  很多时候,为孩子制定界限,看起来并不是一件难事,可是为什么实施起来效果往往不好呢?问题关键是在于父母——父母是否能够持守界限。

  1

  循序渐进

  刚开始为孩子立界限,需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今年对孩子有什么期望,希望在哪些方面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然后分解到这个学期要帮助培养孩子哪几个习惯?最后具体到这个月要帮助孩子养成哪一个习惯?比如,可以每月集中就训练一个新习惯,训练成功,再继续下一个。

  2

  持之以恒

  孩子非常聪明,他们会一次又一次地试探父母立界限是否动真格。九点真的必须上床睡觉吗?不上床睡觉真的会剥夺看电视时间吗?这需要父母坚持所定的界限,不是因为父母今天心情好,或者孩子今天表现乖,这个规定就不用遵守。

  3

  意见一致

  父母或者家里长辈意见统一非常重要。很多时候界限不成其为界限,就在于家里长辈没有形成共识。

  晚餐后孩子负责洗碗,可孩子到奶奶那里一说,奶奶就帮着洗了。家里长辈意见不统一,很容易训练孩子成为“两面派”,见机行事,不利于孩子成长。

  4

  调整和改变

  界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方面,有些界限可能实行一些时候,发现比较难操作,不切实际,可以适当调整。另一方面,随着孩子的年龄的成长和心理的成熟,对孩子会提出不同的要求,为孩子所立的界限也需要改变。

  5

  耐心和爱心

  很多时候,你要预期到他不仅要违反界限,也会多次抗拒所应承担的后果。但你要对他有耐心,并对自己有耐心。

  结 语

  说了这么多有关“界限”的话。最重要的要放在最后讲。 所有的界限,是逐渐划分的,而这一切的基础,是足够的安全感。

  我们的大前提,是你要确保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爱,你们之间的全部关系不仅仅是有关界限的问题。只有让孩子感觉到你无条件地接纳他,爱他,为孩子所立的界限才能真正帮助到孩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