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飞流直下三千尺| 童中焘论“水法”—飞瀑篇

 Xiaoweich 2016-09-22


孔子有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自古文人雅士均喜欢以水为乐。

水也是山水画的重要画材。

山水画上,历来又以水为“血脉”,认为“山得水而活”,认为画家“意中有水,方许作山”,可见山与水的至关。
画水不容易,过去画师有谚“靠山不靠水”,因为水没有带映,而要“尽其窊隆派别”,描绘尤难。


缓急深浅,乃水之大体。

又可别为江河、湖海、溪泉、瀑布等。

以下介绍急水画法,常用以营造出巨大空间感——


瀑  布

飞瀑是大自然中的奇观之一,常出于万丈绝壁之间。画瀑布要诀在于“夹”,山中夹水,方能显出百尺千丈之感。

《松壶画忆》言之“瀑泉甚难,大痴老人亦以为不易作。须知两边山石,参差错落,天然凑合而成为妙,略有牵强,便落下乘。”

《梦幻居画学简明》则言画瀑:“凡画两峰层层对峙,山顶虽高,而山脚交罅,积润成泉,亦是蜿蜒乎出,岂可以后层山脚作高层,将前面山脚作底处,奔流直下耶?”



△ 传范宽《秋林飞瀑图》(局部),瀑布藏于茂盛的植物中。



△ 范宽《溪山行旅图》近乎直线的一注水流,树立了后世飞瀑的典范。


△ 《溪山行旅图》水口处


画水之法,最常用勾染画法,

指的是以笔线勾画水流的

曲折回环、激荡喷薄、惊涛怒浪、细溜轻波等状貌,

有时辅以复勾或烘染。

如李唐以“画水尤得势”称妙。

相传其画水“有盘涡动荡之势,观者神惊眩”。

李唐的《万壑松风图》,水流泪汨,似闻玖琤之声。



△ 李唐《万壑松风图》飞瀑局部。



△ 《万壑松风图》另一侧的飞瀑局部。


水  口

水口也是瀑布的一部分,有时甚至为至关紧要的一部分。好的水口,会让观者加深对上方瀑布“急流而下”之感,从而更增加画面的纵深感。

《松壶画忆》言水口画法:“水口或用碎石,或设水阁桥梁,皆借以藏拙,此为初学者言之耳。”



△ 《万壑松风图》急湍的水口



△ 郭熙《早春图》多层短瀑及水口。


另一常用的画水之法为虚托,

即衬借,不直接画水,

如郭熙《林泉高致集》所说:

“瀑布用缣素本色,但焦墨作其旁以得之”,

“从流水两旁皴染”,

都是以山石而显现水体流动的容貌,

如画云烟的“不画而得”。

画瀑布之细者、远者,

水流多石的涧、濑等,

常于水一笔不着,

而水的输泻跳跃、情状自见。



△《早春图》在远岚烟光中掩映的几处小瀑布


△《早春图》水口处


△《早春图》水口处



△ 沈周《庐山高图》中瀑布的前方架着一座小桥,更增摇摇欲坠之感。



△ 《庐山高图》放大的水口处


△ 唐寅《骑驴归思图》随山石倚斜的瀑布一角


△ 唐寅《骑驴归思图》急湍的水口



△ 梅清《高山流水图》,表现手法不似宋人写实,更强调烘托意境。



△ 梅清《鸣泉图》



△ 梅清《龙潭听瀑图》


画水之忌

画水须有来源。水的形态因地理环境或气候的变异而千变万化,因此画水须合水的自然体势,切忌不顾水性、随性而发。


坚持原创,欢迎分享!
转载请标明作者,侵权必究!
  • 致力于打造国内最佳山水画教学平台

  • 中国美院国画系教授数十年教学经验汇总

  • 画论、画理、画法、课徒稿、经典名作一网打尽

  • 原创图文,独家视频,名师示范,循理入道


  • 扫码关注,加入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