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统考排名次是一种简单粗暴的绝好统治方法,但是极端错误,与教育初衷严重背离

 澄怀观道 2016-09-23

当前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中小学统考并给教师排名的现象大量存在,很多教师、学生和家长们对此苦不堪言,但又毫无办法。

有位教师透露:有的地方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月考,学期考,给学校和教师排名次,还搞各种看似专业的考试数据分析。这样下来小学一年级就几乎每周都有考试,七八岁孩子都考皮了,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

教育界这种做法盛行的根源在于一些教育管理者对教育内涵的理解很肤浅,仅仅把几门所谓主科的分数当成了教育目标和教育质量的全部,而且在管理上又不愿花心思,于是就采用极其简单粗暴的“统考”方式来管理教育和教师——完全可以这样来说,只要组织统考排名次的教育管理者就是不称职的管理者。要想回归教育本质,必须要制定“组织统考排名次者一票否决”这样类似的制度。否则,统考排名次就会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有的县市,每年期中期末两次学生考试都要给老师们排名次。这种办法看似公允正义,实则危害极大。我们发现,越是贫困落后地区,教师工资极其微薄。领导害怕老师们不满而怠工,因此拿排名次吓唬人,这种排名次的方法,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手段,而是统治的手段。

2015年7月份以前,广大教师普遍一千多块钱月薪,老教师两千多块钱。试想想,这么一点点钱有多大吸引力?再看看政府各权力机关的奢侈与腐败,所以他们害怕老师们生气而怠工,排名次就是一种统治手段。谁都明白,这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方法,但是它容易操作,又有所谓正义做后盾,因此是一个绝好的统治手段。

下面看看来自网络的一篇帖子:

统考排名次是一种简单粗暴的绝好统治方法,但是极端错误,与教育初衷严重背离

这种看上去很正确的方法,实际是不科学的,甚至是极端错误的 。现代社会的人,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我们常说德智体全面发展,一个多方位的教育评价,怎么能单凭一张考试卷就能解决呢?

这样的考试评价机制,会促使片面追求高分数而忽视孩子最重要的因素“品德”的培养,所谓应试教育便是对于这样的教育的绝好讽刺。这样的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只会考试,严重缺乏实践技能,与教育的初衷背离,与现代教育理念格格不入。这是一种简单的、原始的、粗暴的方法。

老师也是人,他们也有尊严,甚至自尊心比别人还要强。一排名次就有末尾,会使老师难堪,从而不顾一切去抓成绩,把学生素质教育全部忘掉。过去,我们为公检法排名次不是制造了那么多的冤案吗?这种看起来很公允很正义方法,实际要不得。要是十分正义见效,许多先进国家为什么都不采用?是不是每年给县长书记按照经济发展数据排排名次就能够提高经济?那样会引发更多的负面事物,会破坏社会道德。

一个全面发展的,健康的社会,不是靠排名次施加压力而得来的,它是靠全体国民的自觉、自律,是社会自身的完善而水到渠成。某些人拔苗助长,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文/爱讲故事的人)

再来看两年前京华日报上的《北京小学阶段将全面禁止统考统测》新闻。新闻的要点有:

1.中小学学科强调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要求基于课程标准进行学业评价。小学阶段将禁止统考、统测,只记录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参与社会活动、文体活动等学生成长情况。初中阶段开始完整记录学业成绩,开展学生学业评价。

2.学校可多元化培养学生。传统意义上的统考统测更加侧重知识上的考查。孩子做试卷就是一个强化知识,反复训练的过程,这个过程如果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而反复做同样的训练,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休息的时间作为代价,成本太高。因为只要有考试,就必然会成为指挥棒,学校和老师就会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3.取消统考统测后可能会有家长担忧教育质量下滑,对此应该一分为二来看这个问题。如果仅仅是为了以检查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取消考试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教学质量下滑。但学校因此能腾出更多时间来关注孩子的长期发展,用更加多元的方式去评价孩子。小学是孩子记忆力、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不应强调对孩子进行简单重复的知识训练,而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行为习惯,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这些对其今后一生的发展都将打下坚实的基础。

组织区域中小学生统考,给学校和教师排名次的结果就是,管理简单了,但真正教育没有了

——学校和教师为了在统考中获得好的名次,赢得荣誉和奖金,便挤压一切不统考学科的时间,禁止学生从事任何与考试无关的阅读和活动。

这样的教育不是为学生而育,而是为学校和教师自己的私利,学生则成为各方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工具而已,完全严重背离教育初衷,是对学生成长的伤害,是对学生生命健康权的践踏,是对下一代极不负责任的一种危险游戏。

组织区域统考,并给学校和教师排名次是一种没有真正理解教育内涵的,比较简单粗暴的教育管理模式,是严重违背教育初衷的极端错误的做法。

比较正确的做法是可以组织区域统考检测,但不能排名,不能给重奖和高荣誉,仅作为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对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完成情况的摸底手段。只要学校和教师完成基本的授课任务,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内容即可——也就是“保底教育”。至于其他方面,可以给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教育自主权,让他们把教育教学的内涵不断扩大和落实,并逐步形成各自的特色。在给学校和教师更多自主权的同时,更应该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权利,让其自由地依据自己的意愿和自身特点来成长。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多样化的,个性化的,因材施教的。这样的教育才是学生最需要的,让学生受益最大的,是最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