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暖心】里约奥运“难民代表团”的辛酸故事

 木桩指路 2016-09-23

如果你有和孩子一起看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一定会注意到首次出现的“难民代表团”,即便逗哏解说如白岩松,此时也轻轻地说,“我们希望这是第一支、也是最后一支难民代表团”。


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颗和平的种子,什么也无法摧毁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气!今天想和大家分享这支代表团成员们的故事,想告诉所有人弱者总想着退却,勇者永不言败!



她,青春年少,前途光明,

  曾经也有无限美好的梦想……



她叫尤丝拉·马尔迪尼Yusra Mardini,

身为一个游泳教练的女儿

她从小就狂热地喜欢游泳,

从4岁起,就每天泡在泳池里。




曾经,她每天的生活

是从三小时的游泳训练开始,

然后再去学校上课。

她很有天赋,2012年,

参加了世界短道游泳锦标赛的比赛,

还曾在阿拉伯青年锦标赛上

夺取三枚金牌。

一切都那么光明、美好,

直到,战争在她的国家打响……


叙利亚,大马士革

炮火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她的生活中,

家、学校,有时甚至会有炮弹

落在她冒险前去的泳池里。

战争愈演愈烈,

尤丝拉不得不停止了训练。

像许多绝望的叙利亚人一样,

她和家人决定背井离乡,

到欧洲避难。

去年冬天,一家人先到邻国黎巴嫩,

再长途跋涉,横跨土耳其。

因为难民太多,

开往希腊的船票被炒高了几十倍,

为了求生,他们只能咬牙购买。



一艘只能容纳7、8个人的小船,

竟坐满了20个人。

仅仅出发才半小时

危机就发生了:

船的引擎出了故障,

船舱开始进水,

小船在海浪中摇摇欲坠……

船上的人都吓坏了。

但是在他们当中,

没有几个人会游泳……


看着周围人惊恐的脸,

尤丝拉和妹妹,

以及另一个会游泳的人

毅然跳进海水中,

一起推着小船前行……


冬天的海水冰冷,波浪凶猛,

每往前一步,都是又冷又累,

她甚至游到连鞋子都丢了。

就这样,经过3个多小时的前行,

他们终于看到了不远处希腊的海岸。

20个人都活下来了,

尤丝拉成了他们的英雄。


尤丝拉与家人来到柏林,在一座难民营里生活下来。那时的她还不曾想过自己能在异乡继续做运动员,更是做梦也想不到,她能出现在巴西奥运会的赛场。



令人欣喜的是,曾被叙利亚奥委会重点培养的尤丝拉,在柏林又被一家游泳俱乐部相中。本来,她的梦想是冲击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但经过几个月刻苦的训练,她的成绩得到了巨大的提升,里约奥运会,似乎也不再遥不可及……



今年3月,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向全世界宣布,将出资出力成立“难民代表团”。


这支代表团,由全世界各地的难民们组成。这给尤丝拉带来了希望——“游泳给予了我快乐,让我暂时忘却痛失家园的痛苦,也让我有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最终,尤丝拉进入了“难民代表团”名单。除她之外,还有另外9名来自遭受战乱影响的国家的选手。


虽然叙利亚的国旗不会跟随她出现在奥运赛场上,但她依然希望,这能为其他难民带去一丝宽慰。


“我希望能够代表所有的难民参加比赛,因为我想向每一个人展现我们在苦难之后的安宁生活。我也想鼓舞大家多做一些美好的事情,永远不要放弃梦想。”



“我姐姐一直鼓励我说,作为一名专业的运动员,不要纠结你到底是从德国还是叙利亚或是其他什么地方来的,你只需要专注比赛,整理好泳帽泳镜,盯紧赛道,大胆出发吧!”



虽然很感激德国人的帮助,但尤丝拉说,她依然期待有朝一日,能重返故乡叙利亚,因为那儿才是她的家。


美丽、善良而勇敢的姑娘,祝你好运!


尤丝拉能够进入“难民代表团',也经过了一番激烈的选拔。最初大名单一共有43人,从中选拔出了10人,其中有6名男运动员,4名女运动员,他们分别来自南苏丹、叙利亚、刚果(金)和埃塞俄比亚——都是饱经战乱蹂躏的地方。



↑ 战争前后的叙利亚,曾经的繁华化为焦土。


在新闻里,那些离我们甚为遥远的硝烟、死亡和逃亡,往往只是一组组冷漠的数字。而当他们走到我们面前,我们或许才能意识到,数字背后,是一段段曾经鲜活、美好的人生……



叙利亚


拉米·阿尼斯Rami Anis,25岁,游泳运动员,现在在比利时训练,他将参加男子100米自由泳、100米蝶泳比赛。


拉米从14岁开始接受正规的游泳训练,参加过两届世锦赛,是叙利亚男子100米蝶泳全国纪录保持者。叙利亚内战战火初燃时,他父母把他送到住在土耳其的哥哥家避难。没想到,从此他再也没能回到叙利亚……


埃塞俄比亚

约纳斯·金德Yonas Kinde,36岁,在卢森堡训练,将参加男子马拉松。

“我一直是个长跑运动员,但因为没有国籍,始终不能参加国际性赛事。”


“我知道年龄将会给我很大的挑战,但能迈出这一步我已经无比开心,无比感恩。”



刚果(金)

约兰德·布卡萨·马碧卡Yolande Bukasa Mabika,28岁,柔道运动员。她现居巴西,将参加女子70公斤级柔道比赛。

曾经,她以为靠柔道进了国家队,生活就能迎来转机。然而,等待她的却是国家队教练多年的虐待……


2013年,在巴西参加世界柔道锦标赛时,她逃出了酒店,流落街头,语言不通,举目无亲,在贫民窟里挣扎求生。后来,在一家非政府机构的资助下,她得到了安置,还恢复了训练。



对她来说,柔道不只是一项运动,而是给了她生活的方向,给了她一颗“强大的内心”。


“希望我(在刚果)的家庭能在电视上看到我,我们能重新团聚。”



布布勒·米森加Popole Misenga,24岁,柔道运动员。他现在生活在巴西,将参加男子90公斤级柔道比赛。


1998年刚果发生内战时,他的母亲被杀,两个弟弟也下落不明,因为分离时太小,他已经记不起弟弟的长相。米森加在丛林中躲了一个多礼拜,才被救出,并被送到了首都金沙萨的流浪儿救助站。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触到柔道运动。


和约兰德一样,他也是在2013年世界柔道锦标赛上,逃离了国家队的魔掌,留在了巴西。为了坚持训练,他从垃圾箱里翻找别人扔掉的运动鞋,在贫民窟的街边跑步、锻炼……



“在我的国家,我没有家。”如今,他完全适应了巴西的生活,能说流利的葡萄牙语,还娶了妻子,有了孩子。“我会拼尽全力,为我的家庭而战。”



南苏丹


难民代表团中,有一半人,来自这个国家……


保罗·洛克罗Paulo Amotun Lokoro,24岁,现在在肯尼亚训练,将参加田径男子1500米比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