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教授谈硝酸酯类药物的临床规范化应用_小硝谈心

 老苗子cocu6jvt 2016-09-23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教授谈硝酸酯类药物的临床规范化应用

00:00/00:00
T
常速
  • 2倍
  • 1.5倍
  • 常速
  • 0.8倍
高清
  • 高清
  • 清晰
B

 

 

丁香园: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患者群体在不断扩大。对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管理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你认为目前国内冠心病疾病管理的现状如何?有哪些亟待完善的地方?

 

胡大一教授:不仅是人口老龄化,而且预防不到位导致冠心病的发病年轻化,很多患者 30 岁,40 岁发生心肌梗死。我想这是两个问题,一个是老龄化带来的负担,一个是不预防,(导致)疾病的年轻化。我们现在是一个堰塞湖的现象, 一方面我们用非常高超的技术,比如用支架溶栓去救治急性心肌梗死,使更多的患者活下来。另一方面用 ACEI,β阻断剂,螺内酯使一些本来预后略胜于肺癌的恶性疾病,现在能存活更长的时间,所以使已经得病的人能够更好地活着。
 

另一方面就是人口老龄化,预防不到位,疾病的年轻化,越来越多的患者走进了带病生存的行列,这样结果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带病生存的人群,这是一种现象。第二个,我们现在是前不防后不管,得了心梗就是晚。医院在攀比着毛收入,医生追求生物技术,越来越好的支架,越来越好的药物。
 

丁香园:虽然硝酸酯类药物是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但我们发现临床上仍然存在一些用药的误区,比如单硝酸异山梨酯的静脉制剂仍然被临床广泛使用。那么对于不同类型或不同给药剂型的硝酸酯类药物,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做到规范使用?

 

胡大一教授:应注意的问题:提升医疗服务,应在用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提醒和随访。另外医生看病时应该从症状学出发,由症到病,正确的诊断心血管疾病。
 

我觉得药物首先不仅仅是一个药片或者一个静脉注射剂,药物能够用的好也需要 care,我最近一直强调,我们医生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药物无情,人是有情的。如果药片没有药师的服务,是非常冰冷的,而且无法实现药物的效果。搞不好实现一个硬币的另一面,本来想预防血栓,没管好,发生出血导致病人死亡。
 

我反复讲到药物需要三性的管理,首先是有效性,不论是硝酸酯类的药物还是降压药物,必须个体化,实现疗效,用什么降压药,用多大剂量能把血压控制好。用硝酸酯类药物,用多大剂量能把心绞痛控制的更充分,能把缺血控制的更好,这需要个体化,个体化需要一个服务过程,不可能一个医生一见面开个药单,那不叫处方。

第二是药物的安全性,药物的相互作用。我们知道,硝酸酯类药物跟西地那非绝对不能合用的,如果合用有可能导致严重低血压,有致死的后果。我们谁来提醒这个事情,还有我们知道药物的相互作用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安全性,我们根本就没有一个完整的、来主动管理和服务,来保证用药安全的体系,基本不存在 。


第三个就是依从性,中国的患病率只有 2%,得了冠心病只有 27%,所以总体来讲,世界有的药,中国很快就有,什么药新,什么药贵,中国卖的最快。
 

硝酸酯类药物,在心绞痛,缺血,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除了利尿剂,血管扩张药,包括硝酸酯类静脉用药依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药物。还有我们知道对心绞痛,心肌缺血的控制。硝酸酯类药物还有一个特性,耐药性问题。如何使用规避他的耐药性。硝酸甘油还有副作用,比如很多患者,不是很多,至少部分患者会有剧烈的头痛,难以忍受的头痛,不愿意用药,如何帮助患者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能够耐受这个。如果你没有这个服务,患者肯定把药停了。他吃了头疼他就不会吃了。

所以,硝酸酯类药物,从另一个角度,是一个经典的代表。一个是整个药物没有药师的服务; 第二个,这是一个传统老药,所以喜新厌旧的人不会喜欢旧药, 嫌贫爱富的人不会喜欢便宜药。而且我们现在很大的一个问题,比如硝酸甘油体现在对心绞痛的控制,那么这个患者是不是心绞痛,焦虑会导致胸闷、胸疼,可能有些患者去门诊看病,他根本就不是冠心病也给他开了硝酸甘油。一个年轻女性,没有任何症状,女性经常会有假阳性 ST 段变化,再加上晚上胸闷、胸疼,也开了硝酸甘油。一个患者放了支架,支架很好,他没有缺血,没有心绞痛,但是他对支架不放心,他老觉得支架会出事,他也会感到胸闷、胸疼。这个跟心绞痛已经不一样了。

我们医生三分钟看一个病人,没有仔细问,而症状学对一个病人最重要,医生看病一定先看症状,从症状才能到病。患者不会告诉你:医生我得了冠心病,医生我得的是肾脏病,他只能说我胸闷、胸疼。他是以症状,不舒服来看病的,而恰恰我们医生不仔细问症状。如果你不能判断他是否真正是心绞痛,那这个药很可能就会出问题。


丁香园:随着对硝酸酯类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其治疗用途也在不断扩展。能不能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前沿进展?

 

胡大一教授:我觉得药物没什么特别进展。更主要的是回归用药问题,这个药的两个适应症很清晰,一是治疗心绞痛,二是治疗心力衰竭, 可以有静脉制剂,是一个血管扩张药,减轻心脏前负荷。现在问题在什么呢?我们临床医生过去用硝酸酯类药物是非常认真的,因为那个年代没有这么多的支架,冠脉造影,有了这些东西是好事,是进步。但是目前的医生更多的关注解剖学的变化,比如血管狭窄 70% 是不是应该放支架,本来可能不需要放,但是他更多的关注解剖学。

目前我们的医生,我们的医疗体系不关心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关心患者的运动能力,而硝酸甘油经过后来的不断研究,不像β受体阻滞剂和 ACEI,不是改善预后的药,没有直接的改善预后的作用。但它更多的作用是至少不会恶化疾病预后,更满意的控制心绞痛的症状,让患者活的更愉快,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再一个,它有助于帮助患者控制心肌缺血。从这个角度,也是更多的提供一些安全,还有它可以提升患者的运动能力。所以,这方面,比如现在很多大医院,就没有来评估硝酸酯类药物在病人最能实现的价值,一,不重视;二,把一些评估手段废弃不用了。这个检查非常简单。
 

我当医生的时候,这是我们做的最多的。现在就被这些 CT,核磁、造影(代替)。没有人关注运动能力和症状是否能够充分缓解,缺血是否满意控制,这一方面就没有人关注。所以,我觉得现在硝酸酯类药物遇到一个比较尴尬的阶段。
 

于是我们呼吁我们医学不是创新,而是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更多去关爱患者能不能解除痛苦,症状能不能控制的更充分,还有提升他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