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说过的一句话:“李鸿章是船,清政府是水,舟大而水浅,李鸿章这艘船在水里无法航行,施展不开。”梁启超也说:“吾悲李鸿章之遇。”风烛残年的李鸿章,回眸近八十载坎坷,不胜唏嘘:皆奉旨行事,“舟”因“水”缚,无奈无为,潸然泪下:“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对于李鸿章其人,西方人多有推崇,把他与伊藤博文、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并列为“世界三杰”。李鸿章的老对手伊藤博文也不得不承认,大清国这位洋务大臣大有过人之处,称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则正反两面都说:此人“有才气而无学识,有阅历而无血性”;他是晚清“庸中的杰士”,但“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 一九○一年十一月七日,李鸿章因胃血管破裂谢世,终年七十九岁。他于油尽灯枯之际,写出这样一首临终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梁启超敬献李鸿章挽联一副:“太息斯人去,萧条得泗空,莽莽长淮,起陆龙蛇安在也?回首山河非,只有夕阳好,哀哀浩劫,归辽神鹤竟何之。”逝者学生严复在挽联中写道:“使当日尽用公言,成功必不至此;若晚节无此自见,士论又当如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