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诗词天地(shicitiandi) 中国人说话讲究含蓄美,多用意象表达,古诗词更是这样,因此要读懂古文,就一定要先读懂这些意象的意思。 诗词君收集、整理了一些诗词常用意象,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代表品行高洁、不畏邪恶,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 比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 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 尤侗《闻鹧鸪》 4、“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5、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此外,“柳”与“留”也谐音。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6、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 7、“乌鸦”“燕子”系兴衰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 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诗经·黍离》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 |
|